何成学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调研室研究员,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国共产党应对困难和成绩的历史启迪
何成学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调研室研究员,广西 南宁 530022)
回顾我们党应对困难和成绩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赋予我们深刻的历史启迪: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把握困难与成绩;正确应对困难和成绩的关键在科学;取得成绩和解决问题必须紧紧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应对困难和成绩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并相应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困难和成绩;经验总结;历史启迪
邓小平指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1]234-235综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89年的历史进程中,在应对困难和成绩方面,既积累了非常丰富、极其宝贵的经验,也走过曲折之路。回顾我们党应对困难和成绩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还赋予我们深刻的历史启迪。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经验的总结和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批判地吸收人类社会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及时总结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时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从而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优良传统,在总结历史经验上取得了伟大成绩。
从历史角度看,一方面我们党和党的四代领导人都有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优良传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借鉴苏俄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在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上作出不懈努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前进。这个奋斗的胜利历程主要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在中国探索出路的困境中选择了马列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什么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如何革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解决了把我们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新世纪之初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解决了“要不要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谁?怎样才能发展?”四个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党的工作曾出现多次挫折和失误,但是我们党总是能实事求是地不断纠正失误,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始终保持前进的总趋势。1923年初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后,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7年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我们党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1958年中央提出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2年中央召开7000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反右倾”运动的错误;1966年夏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由此可见,在建党89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和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应对困难与成绩。
就政治而言,历史上的重大挫折、失误及其纠正,既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能够纠正错误和总结经验教训,并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服失误,又表明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党,是经得起胜利与挫折的,是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的坚强的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推进理论创新,进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胜利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是一个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的“赶考”是永远不会结束的,什么时候我们放松了警惕,忽视了党的自身建设,人民群众就会不满意,考试就会不及格,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首先,党是在不断总结中得以发展壮大和成熟的,我们国家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发展。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又表明重视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其次,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现在、未来的前进和发展,也是把经验上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理论的需要。再次,正确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始终站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始终站在总结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始终站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高度总结历史经验。
首先,要用历史的观点把握困难与成绩。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和所面临的困难是不同的,体现了党的奋斗历程。从我们党20次大的总结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经验总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每一次历史经验的总结,都是审视以往的实践历程,吸收和借鉴以往的经验,研究分析阶段性特征,揭示一定历史阶段所面临的具体矛盾和问题,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心和主要任务,为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和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每一次历史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新探索的开始。在新世纪、新阶段,运用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继续科学地总结经验,进行新的概括,丰富发展党的基本经验,并以基本经验指导新的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其次,要用发展的观点把握困难与成绩。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先后作出了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第一次是1927年由城市转向农村。大革命失败和三次武装起义受挫,使我们党逐渐认识到夺取城市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从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第二次是1949年由农村转向城市。经过三大战略决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对此我们党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是1978年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0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由此可说,党要始终正确应对成绩与困难,就必须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客观情况,确定党正确应对成绩与困难的具体方针政策和要求,反映特定时代的特点。
第三,要用联系的观点把握困难与成绩。我们党的89年奋斗历程表明:成绩总是与问题和困难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大革命高潮中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在革命的紧急关头,我们党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兴起了土地革命新高潮。在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先是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平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兴起建设社会主义热潮;接着10年“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又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整个国民经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变,揭开了改革开放新帷幕,并取得了30余年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由此可见,成绩与困难是相伴而生,成绩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基础,每当取得成绩时常常会伴随着新的问题和困难;解决问题和困难是取得新成绩的动力,每当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必然会带来新的成绩。
这一历史经验要求我们,在新时期里应对困难和成绩时,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把握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既要看到改革开放30余年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发展中的问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要用辩证的观点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
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辩证地对待困难和成绩问题。改革开放30余年,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都研究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紧迫问题,并始终十分清醒地把握两条:第一,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决不因某些具体问题而否定改革的方向和道路;第二,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来解决。这一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是,既要总结正面的经验,也要总结反面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恩格斯就曾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的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2]432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总结经验,就是要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历史上犯过的错误,从而有利于今后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偏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偏离党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根本方针和路线,不仅一切无从谈起,而且会把事情搞乱。这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尤其不可掉以轻心。其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战胜困难,是因为她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有无尽的民气为之所用。改革开放事业是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主体,也是创造改革开放新经验的主体。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既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要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上升;世界多极力量正在加快发展,但多极化的发展道路仍然曲折;世界总体和平稳定,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有上升趋势。国际上的这些重要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就国内而言,特别是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此外,还会遭遇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抓住难得机遇,应对严峻挑战。
再次,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政绩。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落实到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上来;落实到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来;落实到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正确的政绩导向。对检验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领导干部;检验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的经济指标的设置,既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经济发展的指标;检验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的评价标准,既要看数字,又不能唯数字,坚决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此外,还应当把动态考核与年终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三要实现发展观与政绩观的良性互动。发展观决定政绩观,政绩观影响发展观。以正确政绩观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观与政绩观的良性互动:凝聚共识,通过观念创新促互动;深化改革,通过转变职能促互动;优化导向,通过完善机制促互动。
改革开放30余年,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都是紧紧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理论体系的创立,也都与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一点,不仅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标题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以从改革开放30余年探索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这30余年,我们走过的路尽管很不平坦,遇到了一次又一次来自国内国际方面的挑战,但我们不仅没有发生过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0余年间出现的诸多失误,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愈益明确、完善,其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三个根本问题,并围绕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以说,新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我们党以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为重点。当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只有立足于此,我们才能避免“左”、右两方面错误倾向对改革开放的干扰,避免重犯过去那种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
这一历史经验告诫我们必须坚持四个毫不动摇:[3]8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是必须毫不动摇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必须毫不动摇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四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30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最基本的东西是正确的。
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起码包含有三个方面:[4]16第一,30余年的改革开放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30余年的成绩,正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取得的。抛弃马克思主义或者教条式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都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同时,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印证了邓小平的话:“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383第二,30余年的改革开放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活力。当今中国的盎然生机,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当然,这样的社会主义必须符合本国国情,也需要不断改革。唯有如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活力才能不断得以体现。第三,30余年的改革开放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卓越超凡的执政能力。这种执政能力,就在于能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把握世情、国情、民情、党情,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正确应对困难和成绩问题,特别是解决困难和问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并相应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这方面我们党有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正确指导下,并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基本纲领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方针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革命成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里,我们党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正确指导下,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相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康庄大道,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新旧世纪之交,我们党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不仅在理论上全面完成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而且还更进一步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纪。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伟大成果。同时,我们党也有反面的深刻教训,那就是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三次“左”倾错误,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在实践上照搬俄国革命模式,推行“中心城市革命论”,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1978年“左”的影响下,偏离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方向,特别是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错误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其后果更为严重,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一段曲折之路。
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警醒我们:第一,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无数振兴中华的仁人志士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选择。能否坚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第二,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奋斗必须尊重科学。没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奋斗,往往会陷于莽撞蛮干的泥潭,对革命和建设都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仅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而且还要富于智慧和科学。第三,坚持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正确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发展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指导思想要与之相适应,就必须不断从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提炼新观点,开辟新境界。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李抒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J].福建理论学习,2008,(7).
[4]李景田.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J].前线,2009,(1).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On historical Inspiration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ace to Difficulties and Achievements
HE Cheng-xue
Reviewing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hat CCP face to difficulties and achievements,we obtain deep historical inspiration.For example,it is the CCP members’fine tradi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to Hold difficulties and achievements correctly with the view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If we want to score achievements and solve the problems,we must centre on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irmly;Need a correct theory for guiding,and make correct route,principles and policies accordingl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difficulty and achievement;summary of experience;history inspiration
D26
A
1673-8616(2010)02-0090-04
2010-01-26
2009年度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校:张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