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问诊言语打断类型分析
——人际功能的视角

2010-08-15 00:43邹云敏石爱霞
关键词:言语医患医生

邹云敏石爱霞

(1.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吉林舒兰132600)

医生问诊言语打断类型分析
——人际功能的视角

邹云敏1石爱霞2

(1.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吉林舒兰132600)

问诊过程中,医生频繁打断病人叙述现象引发患者的诸多抱怨不满,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而语言学会话分析已经证实了言语打断并非单一性,根据其对人际功能的影响可以二分为“合作性”与“干扰性”。前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表现为积极的推动性;而后者则会干扰交流的正常进行,具有消极的破坏性。笔者在赵晓泉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医患问诊言语打断的实例进行分析,致力于从更微观的角度来加深医患双方对言语打断的认识,以此提供一个增强医患交流效率与成功率的平台。

问诊;医患会话;言语打断;类型研究;人际功能

言语打断是语言学话语分析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Sacks等人将打断定性为理想交谈过程中不应该发生的现象,指责其侵犯了当前说话者的权益;[1]Zimmerman和West则将其界定为交谈过程中实施权力和控制的工具,破坏了参与谈话者轮流说话的原则。[2](P105-129)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打断事实上并不一定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影响,因为“它并非一直是参与谈话者们争夺发言权的持久战争。”[3]因而在对打断进行细分时,前人广泛使用二分法并采用了诸多不同的表达来突出其差异性。Murata(1994)则提出了干扰性(intrusive)和合作性(cooperative),[4]此后学界内已经生产了众多其他有关如何对此详细分类、如何定义的言论。

宾夕法尼亚大学赵晓泉助理教授列出两个判断言语打断的标准:(1)出言打断者阻止了另一发言人完成叙述;(2)出言打断者能够完成他/她的叙述。因此打断有时发生在双方言语重叠,有时则发生于双方同时开口说话。[5]合作性质的打断会推动当前话题的深入或者暗示出发言权很快会被交回给被打断的发言人,因而会对参与谈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干扰性打断暗示了对谈话控制权的争夺,因而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潜在的消极压力。所以判断一个打断现象是干扰性的还是合作性的要审视其在交流过程中所衍生出的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就是说它是否与权力之争密切相关。

在门诊对话过程中,医患对话主要体现为任务型交谈,但是随着患者主动意识的增加,随意的、未经计划的交谈内容也时有发生,因而问诊对话是十分有益的研究打断现象的语场。本次研究的例子均是对实际对话录音转写,取自5位三甲医院内科医生与共计65名患者对话过程中出现的言语打断。

一、合作性打断类型

相对其他语言对话环境,医疗过程中语言的使用具有特殊重要性。在不考虑医疗器械化验检查的情况下,与患者之间的对话是医生在诊室内诊治患者时获取信息、做出诊断的最主要依据。对话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医患关系的确立、医疗作用的结果和病人的满意程度。总体而言,问诊过程有三方面的功能——建立信任、收集有益信息以及提高配合程度。[6]事实上,多项研究证实有效的医患交流可以推动病人恢复健康,其作用甚至可以等同药物。医患双方交流的最终目的是合作诊断并治愈疾病。在理想状态下,医患对话的主流是互相配合、彼此照应;而言语打断作为几乎无法规避的言语现象也应服务于这一目的。“合作性打断能够帮助当前说话者来顺应谈话进程或者更好地了解谈话内容。”[5]而其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认同

医生和患者在在对话过程中的地位和权力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由于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医生多处于交际过程的主导地位。[7](P261)在表达认同时,他们可能采取打断的方式,此时打断的功能是对说话人陈述的观点的延伸和细化。当医生发现病人已经说明他们正在寻求的核心信息时,便会采用打断的方式来推动问诊过程进入下一程序,同时节约彼此的时间。认同的打断主要针对病人的判断、推理、猜测和评价。例如

医生:吃饭了吗?

病人:((点头))//吃了。

医生:吃饭了,那就做不了了。

病人:不行哪天=

医生:=哪天吧。

2.协助

医生有时出言打断病人的叙述旨在协助,此时医生可能使用一个字、词组、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但最终目地都是为了加强理解、提供参考。换言之,他们在辅助病人说出来并推动他们采取行动。医患交流的特殊性在于医生必须从交谈中得出信息从而能够支持病人重新获得健康。作为频繁出现的一种打断类型,医生并非以取得说话权为目的,而是探求更多的信息、辅助当前对话的延续。这种打断方式可能是劝说、勉励或者保证。例如

医生:转氨酶高。(0.9)

病人:嗯?=

医生:=转氨酶高。

病人:转氨酶高?=

医生:=对,我现在告诉你,明白了,你这肝脏有事儿。

又如

医生:爱不爱饿?

病人:不太爱饿,我=

医生:=还有啥病?

3.澄清

澄清类的打断往往是由交谈过程中的倾听一方发起,旨在进一步明确说话者的意图。在问诊过程中治疗、减轻病人的病痛,治愈疾病是医生的职责所在,因此有必要查清相关的病症细节信息、病史以及他们所接受过的治疗,如果时间允许并且有必要的话,还需要调查疾病发生的缘由。在病人陈述时,医生作为倾听者对某些被忽略、被轻视的内容尤为感兴趣、尤为敏感,那是他们关注的中心,所以出言打断要求澄清或者进一步解释。询问和重复是较为常用的打断方式。例如

病人:(?)给我做的,(0.2)肠子没啥问题,肛门(.)//估计(?)

医生:肛门怎样?)

又如

病人:打了一个月针,//吃了一个月(药)。

医生:打了什么针?)

4.推论

推论是指医生在对病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时,使用打断的方式来做出猜测性的结论、全部或者部分的诊断。诊断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了失败和重新尝试,医生不得不尝试将一种诊断与病人的描述和检测结果进行匹配,如果结果不相吻合,他们将尝试其他诊断或者要求更多的辅助信息和支撑性证据。最终的诊断会在多次失败的尝试之后形成,而每一次尝试都是医生推理过程的一部分,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的时间从3分钟至一个月甚至半年不等。将每一次问诊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则会发现,医生的推论自始至终都在进行。因此为了验证推论而出言打断的情形主要出现在问诊病人陈述和诊断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寻求特定的结论。例如

病人:现在疼到什么程度呢?(0.3)不敢睡觉,睡醒了头就疼,//一睡觉就

医生: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有点儿:像神经衰弱了吧。

二、干扰性打断类型

Bopp早在1986的博士项目研究中发现,今天的病人更多地将自己视为医疗服务的消费者,从而会根据三个不同方面评价服务方,即:表现出来的关照、专业性、能力。[8]当前,相对于医院医生专业知识的垄断,患者在了解医疗专业信息方面具有先天弱势,这种医患权势关系的不对称导致的结果是其语言呈现出明显“强势”与“弱势”之分,其中典型的现象便是在实际问诊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医生言语打断。在形式上,每一次打断看来都是干扰性的,因为它们使得出言打断者阻止或者试图阻止当前的说话者,威胁到后者的发言权。然而在实质上,并非所有的打断现象都是破坏性的。那些可称为“合作性”的打断有助于加深谈话双方的关系-----融洽、信任、合作。相反,那些可称为“干扰性”的打断有时会产生消极影响,但却并不一定会伤害或者摧毁人际关系,所以被称为“干扰性”而非“破坏性”打断。医生的干扰性打断可分为四个次类别,分别是:示意反对、缺乏兴趣、偏离话题和不理会。

1.示意反对

在Zhao和Li的分类中,反对类型的打断专指表达驳斥,是对当前说话人观点的批驳或对抗。“充当倾听者的发言人不认同当前说话人的观点并立即阐释自己的观点时,”[5]就会发生这种类型的打断。在医患对话过程中,病人的阐述主要围绕病症、讲述病史,而非作出裁定,很自然医生少有机会来表达赞同或者反对,因此在医患对话中这种类型打断出现几率相对很少。例如

病人:那么(.)我该吃点//(什么)?

医生:尽量别吃辣::的,吃咸::的。

病人:我就好辣的。那=

医生:=那更不许吃了。)

2.偏离话题

这种类型的打断是指打断者取得话权后将对话的内容进行改动,使其与当前话题略带相关;发生原因可能是打断者已经听过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得知当前发言人接下来会述说的内容,所以采用打断的方式阻止对方说出不必要的或者不想要的信息。在医患对话中,偏离话题时常发生。在问诊过程中病人期待可以详细描述病因、病症以及病情发展情况,而医生的关注焦点则是找到有益的最相关信息。当患者进行长时间的自我剖析时,医生往往会抓住时机,穿插其中,同时对病人重点强调的信息进行弱化。这种打断较难被病人察觉,但是医生可以马上取得话语权并恰当地控制对话进展的方向。例如

病人:那个大夫给开了一个月的药,完了呢,我又在药店买了不同牌子的,都吃了,开始还见好,现在又不行了=

医生:=你吃了不少药还不好啊。那你查过幽门螺杆菌,(0.2)HP,没有?

3.缺乏兴趣

Li在研究干扰性打断时选用的词是“话题转换”(topic changing)作为次分类,[3]但是随后Zhao分析得出话题转换是表达反对、拒绝以及缺乏兴趣导致的同一结果。[5]确切地说,转换话题或者变换主题是语言形式的改变。顾名思义,缺乏兴趣暗指倾听者对当前话题和说话人均失去耐心,于是采用打断来取得话权,改变交谈内容。这种类型的打断直接展示了交谈双方的冲突,突出其对话语权的激烈争夺。例如

病人:我这是啥毛病呢?(0.2)就是::得了胃溃疡这事啊=

医生:=你现在,现在吃啥药呢吧。

又如

医生:CT做了吗?

病人:CT,我(那个)没带来,几乎每年都做,没事儿=

医生:=没事儿啊?=

病人:= 没事儿。就是那个,以前得了结核,在2002年=

医生:=我就问你,就是你最近做的这次CT是在什么时候做的?

4.不予理会

在当前研究中,不理会意指医生出言打断时并未注意到他们谈话的对象—病人已经获取了发言权这一事实,而是无论何时只要他们愿意,便随意打断并妨碍病人的发言。无论此举的理由是太过紧急无法等待恰当的“切入点”的到来,还是为了突出强调之前阐释的某一信息,这种作法都将不可避免地对病人造成突兀和不敬的感觉。因此不理会是应该被避免的。例如

医生:现在(.)家里有什么药?

病人:什么?//

医生:保护胃粘膜的药。

病人:看病::,(0.4)没什么=

医生:=现在家里什么药都没有啊!

又如

病人:(这个,这个)可能也是一个方面,就吃谷维素那东西,你说这个年龄(能不能行),……更年期……,半小时……,那个大夫……,药店还买了=

医生:=你::平时总好心烦吗?

三、结语

沟通不善是很多医疗纠纷发生的诱因,医生的语言使用也是患者们频繁抱怨的焦点之一。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学生曾经对此进行过调查,他们发现医院和医生所面临的指控中仅有20%的案例关系到医疗技术问题,绝大多数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沟通不善,其中70%可归为沟通不足。[9]这一事实说明医生应该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医学院校在培育医学人才的同时应该而且亟需考虑到对其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对医患交流的效果为出发点来区分打断的类型是本次研究的特色和重点。在问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生言语打断,因为医患关系的特点和医院就诊实际情况的不同呈现出其特殊性。对其进行研究、具体区分其类型的目的是明晰言语打断的语用功能不单纯是消极的、伤害性的;相反,在争夺话语权的表象下,医生的出言打断也可以示意支持鼓励。从语言学研究来看,“我们的确需要系统而科学的医患交际研究由此揭示发生在我国的医患交际的整体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全面理解医患交际所涉及的动态过程和交际细节。”[7](P7)对此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是让更多的患者了解打断双重性,希望可以缓解矛盾、进一步融洽医患关系;同时,在倾向于半正式的门诊问讯语境中,医生出言打断时除怀有主观的合作意向外,还应该提高其言语交流技能,争取从形式上弱化打断的消极影响,减少干扰性打断的发生频率。

[1]Sacks H,Schegloff E,Jefferson G.A Simple Systematic for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50).

[2]Zimmerman D H,West C.Sex Roles Interruptions and Silences in Conversation[A].B,Henley N,eds.Language and Sex:Difference and Dominance.Rowley[C],MA:Newbury House,1975.

[3]Li,Han.Z.Cooperative and Intrusive Interruptions in Inter-and Intra-cultural Dyadic Discourse[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1,20(3).

[4]Murata,K.Intrusive or Co-operative?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Interrup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4,(21).

[5]Zhao X,Gantz W.Disruptive and Cooperative Interruptions in Prime-time Television Fiction:The Role ofGender,Status,and Topic[J].Th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3,53(2).

[6]Boyle,D,Dwinnell B,and Platt F.Invite,Listen,and Summarize:A Patient-centere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J].Academic Medicine,2005(80).

[7]于国栋.会话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8]Bopp,KD.Evalu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in the Consumption Stage of the Medical Consumer’s Purchase Cycle[D].Columbia:University of Missouri,1986.

[9]梁峰霞.掌握临床医学语言特点 提高语言交际技能[J].医学管理论坛,2004,(98).

邹云敏(1978-),女,硕士,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及英语写作研究;石爱霞(1970-),女,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教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言语医患医生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