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水资源危机及其对策探讨

2010-08-15 00:45:22吕荣胜王潇雨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
关键词:水务天津市天津

吕荣胜 王潇雨(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

近年来,水环境的污染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全球正面临着一场水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场危机中,天津作为中国的一个北方工业重镇不仅不能幸免,甚至还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一、天津水资源危机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是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等诸河的辐聚之地。位于大河入海口的天津,海河水系便是自然水源。但是随着上游大量水库的建造,减少了海河入海水量,海水倒灌进入下游河道,使河水中的含盐成分越来越高,天津逐渐失去了海河作为直接的水源地;加之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随之呈现的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引滦入津工程完成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缓解了天津的缺水问题,但是由于海河流域和滦河流域地理位置相对较近,容易出现同期干涸现象,天津仍面临着水源短缺问题。尤其近些年,天津市遭遇连续的严重干旱,持续高温少雨,许多河流水库干涸,地面蓄水量比常年减少80%左右,地下水位大大下降,最深的下降几十米。潘家口水库蓄水量由常年蓄水几十亿立方米降为几亿立方米,降到死库容以下。天津人的“生命线”——引滦入津工程已无法保证向天津供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而且几百万城市居民的生活饮用水也受到严重威胁。国务院于2000年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把千亿立方米的黄河水调入天津,这是在近年时间里第6次实施引黄济津工程。即便如此,天津市的淡水资源依然严重短缺。经天津地面流入渤海的水量,在20世纪50年代曾高达44亿立方米,80年代减少至9.6亿立方米,统计到2007年只剩下6.32亿立方米[1]。华北缺水,东北缺水,大半个中国缺水,河流走不到入海口就早早地干枯了。很显然,水资源危机对天津已不是偶然和暂时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的严重问题。据《天津水资源公报》和《天津统计年鉴》,天津市本地自来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1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6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6%,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二、天津水资源危机原因透视

(一)用水效率不高,严重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市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为0.45[1],而先进国家为0.7或0.8。2008年全市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36立方米[1],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1],而发达国家为70%-80%。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

(二)水污染成为严重的灾害

天津市江河、湖泊和海域普遍受到污染,并且污染面和污染程度发展迅速,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安全。据2006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全市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24亿吨。其中主要是工业污水,占总排污量的52%。污水与地表水径流的比例高达1: 14-1:16。全年评价河长为866.84公里,其中II类129.74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5%;IV类98.2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1%;V类79.1公里,占评价河长的9%;劣V类559.8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5%。于桥水库等主要水库也有轻度的富营养化。

(三)水务管理体制落后

第一,水务改革尚不彻底。2009年4月,天津市水务局正式挂牌成立,统一管理全市水行政工作。这标志着天津市水务管理的一大进步,是天津水务管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由于水务统一管理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虽然将本行政区域内的管水职能合并、调整到一起,将自来水公司等水务企业划归水行政主管部门管辖,但是还没有建立起与现代水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组织行为、服务手段、管理办法和经营管理理念。水务局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职能还未能得到强化。

第二,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较为落后。虽然全市人畜饮水工程已于2004年6月提前半年完成,但部分农村饮水质量不达标,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部分农村居民饮水管网老化严重,且不能达到一天24小时供水,饮水方便程度有待进一步改善。同时,一些经济效益明显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改革进展较快;相反,一些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工程则难以推进。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天津市遭受连续干旱,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更是举步维艰。

第三,水利基础设施运转较为困难。造成水利基础设施运转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政企不分,造成供排水等水务企业自身造血机能不足,经营不善,运转不良。其次,各区县水务局成立后,原来由各区县建委负责的供排水设施和管网建设资金渠道已经切断,而新的资金渠道没有建立起来,水务局又无相应资金来源,造成各区县水务局包袱过大,影响了供排水事业发展。再次,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不快,单一由政府包揽的投资体制没有大的改变。

第四,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有待改善。现行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缺少与新《水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执行起来可操作性不强;水务管理的一些技术规范标准没有制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新划归的供排水等职能的执法主体仍为建设主管部门,使水务部门在处理违法事件上面临很多困难。

三、天津水资源危机对策探讨

(一)广开水源,治理污染

针对水资源缺乏、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及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的状况,采取以南水北调和引滦入津水为主,本地水和引黄济津水及海水、微咸水、中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为辅的多水源的统一优化配置对策,不仅可以保证中心城区用水安全,还可以满足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要求。另一方面控制污染。水源库区内已建成的严重污染型企业必须搬迁,对一般污染型的工业或搬迁或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水源附近居民生活污水,必须集中处理后排放。集中处理有困难的,应考虑限制库区村镇发展规模或进行库区生态移民。

(二)节约用水,注重效率

农业灌溉节水应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组合策略,逐步实现农业的高效用水。其主要对策:一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二是加快灌溉节水改造;三是加大田间节水改造。工业生产节水要采取综合节水措施,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高工业重复用水使用率。一是控制生产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强化对现有企业的节水力度,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向节水型发展,提高技术升级、工艺改革、设备更新,逐步淘汰耗水量大、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三是推进清洁生产战略,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促进污水、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城镇生活节水,一要加快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输配水管网漏失率;二要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制定推行节水型器具的强制性标准,提高生活用水的节水效率;三要加大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力度,积极推广中水技术,增加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四要加强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以逐步加大城市河湖、绿地灌溉对雨水的利用量。

(三)加大水务管理改革力度

首先,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精神,采取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做法,逐步推动全市及各县区水务部门进行水务改革。加强行业宏观管理、指导、监督和协调服务,促使全面实现水务统一管理。

其次,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加快农村生活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水利部和天津市的有关文件精神,实施农村生活供水管理体制改革,保障村镇饮水安全。对于跨行政村的自来水供水工程,可以采取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直管、乡镇水利站管理、股份制管理和“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对于单村简易自来水供水工程,可以采取“拍卖”经营权、租赁承包、股份制或集体管理等形式。另一方面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的基本思路,制定天津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探索农民用水者协会等新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再次,建立多元化的水务投融资渠道。要在继续用好现有投资渠道的同时,协调和改善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争取城市建设维护费中用于供排水部分的资金。强化水务局的职能,通过不断开拓水务市场,完成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企业化改革,并把供水和污水处理等推向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融入到水务建设中,形成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路子。建立出资人制度,搭建水利建设投融资平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各类经济组织、个人和外商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城镇经营性的供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等水利建设项目。将可利用的水土资源授权给出资人进行整理,以所有人的名义进行出让,其所有权收益可支配部分全部返还出资人,建立水利开发控股基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通过财政贴息的办法,支持商业性银行对水利项目贷款;实行配套设施减免税等扶持政策,减轻水利工程建管单位偿还贷款负担。鼓励经营性的水利项目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形式,扩大资本和经营规模。采用BOT、BOOT等建设融资方式,扩大社会资金融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大力发展民营水利。

最后,完善地方性水务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为保持技术工作的连续性与规范化,在新法规没有出台之前,要用足用好现有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继续沿用现行城市供水、排水等有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研究制定推进城乡水资源统管的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研究制定鼓励科技节约用水促进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依靠科技进步管水治水工作落到实处。

[1] 程萍.脆弱的中国——中国水资源危机预警[J].商业文化,2000(6).

[2] 张钧.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方法简介[J].山东环境,2001(1).

[3] 章叔岑.南水北调中线与天津市水资源[J].海河水利,2004(4).

[4] 李佰侠,李雪霜,窦金彪.水资源危机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4).

[5] 刘伟忠.天津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地下水,2006(6).

[6] 刘露.天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7] 顾新洲,尹雅清,董晓敏.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J].海河水利,2008(6).

[8] 张恩.我国水资源危机与其对策初探[J].甘肃农业,2005(8).

[9] 浏湘.整合天津水资源优化科技配置——对话天津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曹大正[J].天津科技,2006(3).

[10] 王春玲.综合利用“三水”缓解水资源危机[J].科技资讯,2008(3).

[11] 卢秋珍.水资源危机的对策探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6).

猜你喜欢
水务天津市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艺术启蒙(2022年9期)2022-10-08 01:33:06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艺术启蒙(2020年6期)2020-07-16 03:48:04
天津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2
《天津之眼》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中等数学(2018年1期)2018-08-01 06:41:06
水务智慧巡检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测试(2018年1期)2018-04-18 11:53:18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
电子测试(2017年12期)2017-12-18 06:35:53
水务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
天津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