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川,李瑞艳
旅游景点翻译再思考
——基于“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实例研究
刘付川,李瑞艳
以中国三峡博物馆内的英译实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景点翻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旅游景点;翻译研究;三峡博物馆
1984年,弗米尔(Vermeer)与莱斯(Reiss)在其合著的 《一般翻译理论基础》(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首次使用目的论的说法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目的论将行为理论(Action Theory)引入翻译理论中,“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1],即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目的原则。翻译的目的不同,使用的语言形式也不同,产生的译文就有所差异。翻译目的论认为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对原文既可以采用逐字直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完全改写的方法,或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翻译策略。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并非看它与原文的等值程度,而是看它对于翻译目的的“适宜性”(adequacy),即是否有助于在译语情景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2]。
目的论认为,所有的翻译都应遵循三个法则:(1)目的性法则: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2)连贯性法则:就是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目的语文化中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忠实性法则:指译文和原文间应存在的语际连贯一致[3]。在这三个法则中,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都应服从于目的法则。根据目的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目的语读者[4]。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里,翻译的过程应以译文在译入语中实现预期功能为标准[5]。
三峡博物馆内分设不同的主题展厅。笔者对馆内英语翻译大致分为三类:主题展厅英文简介的翻译、展物英语标牌的翻译和馆内用于指示、引导游客参观的公示语翻译。
正如目的论所言,这些英译实例有着明确的目的,即向潜在读者介绍景点信息以及引导游客参观。其潜在的目标读者也很明确,主要为到馆参观的外国游客。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该馆的英译实例属于信息类文本,此类文本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辅之还有宣传、感染读者的功能。因此其翻译方法应采取交际翻译,注重其交际效果。
(一)拼写错误
在“汉代雕塑艺术厅”里,展物的标牌英译中存在大量的拼写错误,大部分属于汉语拼音的拼写错误。如:一批丰都出土的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丰都”一词的翻译就有不同版本“FENC DU”“FINC DU”“FENG DN”(注:此类标牌翻译均采用大写字母拼写)。 “石头”被拼为“STOME”,“成都”被拼为“CHBNG DU”,“巴渝”被拼为“BA AU”,东汉被拼为“BONG HAN”,“出土”被译为“HXVAVATRD”,蟾蜍被译为“TOAP”,等等。还有一例,其汉语标牌标示的是“成都青杠坡出土,西汉”却被译为 “EXCAVATED IN YANG ZI MOUNTAIN,CHENG DU,DONG HAN PERIOD(成都羊子山出土,东汉)”。
(二)翻译不够规范
在对文物出土地点的英译中,尽管都是采用公认的音译或者音译加直译的方式,但同一地点却有多种译法,如:“巫山”被译为 “WU SHAN”“WU SHAN COUNTY”“WU SHAN DISTRICT”,“丰都”被译为“FENG DU”“FENG DU COUNTY”,“忠县”被译为“ZHONG XIAN”“ZHONG COUNTY”“ZHONG XIANCOUNTY”,其中有译名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也有拼写错误的问题。
针对地名的翻译,应采用音译加直译的方式,并且要做到统一规范,如:“丰都”应译为 “FENG DU COUNTY”,“巫山”译为“WU SHAN COUNTY”;对于地名为单音节的,其地名及行政级别应视作专有名词,则采用音译后再重复翻译[6],如“开县”译为“KAI XIAN COUNTY”,“忠县”译为“ZHONG XIAN COUNTY”。
除地名之外,年代的翻译中也存在对同一信息翻译不统一的现象。如“东汉”一词,大多音译为“DONG HAN”,有一处直译为“East Han”(此处还存在大小写不统一规范的现象)。
(三)语法不够严谨
语法错误是英译文本中常见的错误。笔者发现在展厅名称的英译中存在有分歧的现象。如,“李初梨捐献文物厅”被译为 “The hall of The Exhibits was donated by Li Chuli”,首先,展馆的名称最好翻译为名词词组;其次,译文的信息存有歧义,没能忠实于原文。原文意思是 “本厅用于展览李初梨所捐赠的文物”,而译文所传递的信息可理解为“展示这些展品的展厅为李初梨所捐赠”。此外,本例中还存在大小写不规范的问题。按照英语的书写规范要求,标题中实词的首字母应采取大写的形式,而虚词的首字母应采取小写的形式,如虚词位于首位时,首字母应大写。故建议此厅名译为 “The Hall for the Exhibits Donated by Li Chuli”。
公示语翻译中也存在一些语法问题。“如若发生火灾及紧急情况下,请您切勿惊慌,本馆拥有先进的消防安全避险设施,可确保您安全转移。”这一公示语翻译为 “In the case of fire or emergency happened,please be yourself since our fire and safety facilities will ensure your safty exit.”这一英译中有值得商榷之处:“In the case of fire or emergency happened”,介词后面直接加句子,不符合英语语法习惯。英语中有“如若发生火灾的惯用表达”即:“in case of fire”。此外,将“切勿惊慌”译为“be yourself”,其意为“做你自己,忠实自己”,显然不符合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拼写方面,将“safety”错拼为“safty”。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一公示语可译为 “In case of fire or emergency,please don’t panic since our advanced safety facilities will ensure your safety exist.”
另一标示语“文物重地,禁止烟火”的翻译存在赘述的问题。其译文为 “Cultural Relics Controlling house.No burning.”笔者认为译为 “Cultural Relics,No burning”即可。原文中的“重地”只是为了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没有实际词义,故在译文中无需译出。
除展厅名称和公示语中存在问题外,展厅简介中也存在问题。在李初梨简介的英译中出现 “In May 15,1994”在具体某天之前用介词“in”值得商榷;将中文中的“在他捐献的239件书画中,20件为国家一级文物,72件为二级文物”译为 “of the 239 paintings and scripts he donated,20 are subject to the first grade cultural relics and 72 are to the second grade ones.”笔者认为 “are subject to”未能表达出原意,用“are ranked as”较好。
(四)信息缺失
景点内的英译主要是向游客传递信息。信息能否完整,正确的传递会影响到游客的参观。笔者发现,不少英译中存在信息缺失的现象:有的信息没有译出,如在翻译展物标牌时,未译出其出土地点、年代等信息;有的信息不准确,如将“家园”译为“home and garden”,“民族风情”译为“lifestyle”,“生产生活用品”译为“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subsistence as well as artistic works”。有的信息错误,如垃圾箱上“可回收”译为“Recovery”;另外,由于文化差异,对涉及到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的词汇,如“女娲”,不能简单地用拼音音译,还需要补译增加其背景知识,便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游客理解。
(五)中英语言结构差异
汉语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具有极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多用形容词及四字结构,旨在营造一种气势恢宏或诗情画意的意境。如在《壮丽三峡》展厅的简介中有“《壮丽三峡》陈列,聚三峡山水风云,歌三峡魂魄豪情”这样的表达。原文的英文简介将此句译为:“The Grand Three Gorges Exhibition glorifies the imposing Gorges and depicts its great mountains and waters.The Exhibition also presents a masculine Three Gorges.”显然,这种逐字翻译出的译文不符合英语客观朴实的语言特点,故译文应根据英语语言特点加以调整,以符合目标读者的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笔者建议译为:“Splendid Three Gorges exhibition unfolds the landscape of Three Gorges.”
(一)相关从业人员的责任感有待加强
相关从业人员应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与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专业翻译人员应多查资料,多了解背景知识,切勿随性而译;标牌制作人员更要负起责任,认真完成标牌的撰写、雕刻、制作等工作;景区工作人员应检查所管辖的标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译文应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汉语旅游文本讲究声韵和谐,整齐对偶,变现为大量使用四字结构和华丽辞藻。在描写景物时喜欢用大量的形容词,讲究诗情画意,追求一种朦胧美。而英语的景物描写大多为实景写实,在遣词造句力求客观朴实,给人直观明确的印象。因此在英译时切忌将原文内容以及大量华丽辞藻和平行结构逐一直译,而应根据英语语言特点加以调整,以符合目标读者的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
(三)译者应保持较强的跨文化意识
译者在翻译时,应具有跨文化意识,对那些涉及到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的文化词汇,进行相应的注释,便于外国游客理解,这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四)译文要注重信息传递及交际效果
旅游景点的翻译目的在于帮助游客获得有关景点风貌、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信息。根据目的论及语内连贯法则,译文必须让目标读者理解、接受,并使译文实现其交际效果。因此翻译时,不必刻意追求字面上的对应,但需要保持信息一致。翻译过程中可采用调整语序、转换语态、分句合句及改写等变通的方式,以符合英语行文要求和思维方式。另外,译者应从目标读者的角度出发,使译文在表达形式上易于接受,例如,避免全部采用大写的方式拼写;工作人员还应及时对标牌进行维护,对缺损部分进行修补,保证标牌信息的完整性。
[1]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1997:29.
[2]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7.
[3]Vermeer.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8-10.
[4]王惠玲,张碧航.目的论在电影名翻译中的运用[J].西北大学学报,2006(5).
[6]姚友本.从语言功能角度解析旅游景点名称的结构成分和翻译方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H315.9
A
1673-1999(2010)18-0114-02
刘付川(1985-),男,河北邯郸人,重庆大学(重庆400030)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李瑞艳(1986-),女,山西临汾人,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
201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