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
基于六度分割理论的SNS网络英语教学
夏金
2003年,一种基于六度分割理论的SNS网络诞生,并在2009年迅速增长。SNS网络是社会性服务网络,它的传播学特征非常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利用SNS网络来辅助英语教学有传统英语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虽然SNS网络用于英语教学也会产生一些弊端,但是它们可能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定势的改变而消失。
SNS网络;六度分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已经广泛使用计算机来辅助外语教学。“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外语教学和研究人员很快把他们的眼光投向了网络,开始研究如何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开展外语教学。”[1]在近10多年中,网络技术已经经历了从新闻门户网站到BBS、Blog乃至现在的SNS网络的发展。由于利用博客可以发布教学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一些外语教师开始利用博客进行外语教学。但是博客辅助外语教学还没有发展成熟,一种新型的SNS网络却已呈现取而代之的阵势。以2009年最火的人人网为例,资料显示,“目前拥有真实注册用户超过1亿,日登陆2200万人次。”[2]如此活跃的平台如果不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所利用实在可惜。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4-1984)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所谓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3]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对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个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这就是所谓的SNS网络[4]。
袁梦倩总结了SNS网络的四个传播学特征:(1)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传播信息。(2)作为一种深度社会型的网络类型,SNS网络以个人作为网络结点,与其他联系人形成网状链接,并且在社会网络系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团体。(3)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整合。(4)RSS订阅机制和分享机制[5]。RSS,即简易咨询聚合,是一种消息来源格式规范,用以发布经常更新资料的网站,例如Blog文章、新闻、音讯或视讯的网摘等。
由于SNS网络的主要特点是分享和协作,因此它特别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是在学习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完成的。建构主义还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和社会共享的理解过程是不可分割的[6]23。
在20世纪末,建构主义对教学、学习以及学校课程的影响与日俱增。尽管存在分歧,大多数建构主义者对学习还是有四点共识:(1)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理解。(2)新的学习依靠现有的理解。(3)社会性的互动可促进学习。(4)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这四点共识表明,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者是自我控制的知识建构者[7]。
我们应该看到,“当代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趋完善”[6]26,而SNS网络作为社会性服务网络所具有传播学特征较之以前的网络技术又特别适合学习者共享资料,各取所需,构建学习情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完全应该被应用到现代外语教学中来。
笔者在运用SNS网络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体会到7种优势:
其一,获取大量信息。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由教师来搜集补充的课外资料,但是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而且搜集的材料往往带有教师个人的偏好,忽略了学生的兴趣。而利用学生发布的信息,搜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无疑会对教学有帮助。
其二,利用投票功能进行教学研究调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如果要让学生对教学提点意见往往效果很差,一些学生因为内向或别的原因不肯发言,若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来调查,一则范围有限,二则统计困难。而SNS网络上的投票功能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笔者利用此功能为苏州科技学院2009-2010第二学期大学英语改革设计了投票,在短短2天内就有127位学生参与,人数大大超出了笔者自己的班级范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原来预期商务英语课程会最受欢迎,但是事实表明,学生更喜欢口译和文化类课程,因此学校改变了课程设置。
其三,课堂教学的延伸。网络的延时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SNS网络上的功能来布置教学任务、提供学习资源、解答疑难、组织讨论,学生对这些作业的完成和问题的探讨不必像在课堂上一样约束在45分钟以内。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延续性是传统的课堂无法企及的。
其四,改善大班教学的缺点。大班教学学生来源复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机各不相同,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难以统一。利用SNS网络的分享资源,学生可以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来进行学习。
其五,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SNS网络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另一个平台,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进行文字上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分享的东西来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利用这种信息再回到课堂上设置教学任务。
其六,协作学习。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比如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涉及到协作。它既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8]与传统的协作学习相比,基于SNS网络的协作学习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各类分隔屏障,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可提供各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丰富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灵活便捷的交互方式,为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双向交互搭建桥梁,这正是协作学习展开的重要条件[9]。
其七,权威机构的入驻。从2009年9月开始,一些颇具权威的机构和组织开始入驻SNS网络,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现象。以校内网为例,就有全国唯一一份全英文报纸《China Daily》和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以及人民网等机构和组织入驻。这些机构和组织都是权威的新闻机构,它们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使用的语言规范、地道,阅读他们的信息不仅对英语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还能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和一些主流文化。
教师应该是外语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误区,外语学习的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当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答。
教师应该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合作者。SNS网络上人人都是别人的合作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资料的共享和收集当中去,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给教学注入新的内容。
教师应该是英语教学活动的激励者。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SNS网络进行英语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对于学生取得的成果给予表扬和鼓励。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天然的具有“去权威化”的特点,这其实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另外一种考验。离开了教室,教师也就失去了在教室中“说了算”的地位。如果教师要利用SNS网络辅助自己的英语教学,这就要求该教师在课堂上是个受欢迎的好教师,他的权威性能号召学生在另外一个时间和空间学习。这其实是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第一,信息过于冗杂,占据用户大量精力和时间。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信息过多会增加用户在庞杂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难度[10]。
第二,学生的活跃周期有限。侧重于网络社交的SNS网络是以加好友为基础的,但是每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朋友有限,只要到一定时间,好友达到饱和,用户就不用去搜索以前或新的朋友,用户的活跃度大不如前。
第三,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限制。2009年,余丽等指出,目前中国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不是每个教师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教师[11]。另外,要运用SNS网络进行英语教学还要求教师本身对这种新事物有一定的热情,要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建设自己的空间并和学生交流,这也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
第四,国家政策和社会定势的影响。教育部一直提倡“外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考试通过率仍是高校必须面临的问题;另外,社会对外语证书的偏好再次让大学英语教育回到应试的原点。
SNS网络的特征特别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虽然它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但是它能完成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纯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所不能完成的分享、互动以及师生的情感交流,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SNS网络平台目前还在完善当中,我们可以期望SNS网络的弊端会在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被克服;大学英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在外语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课程里增加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等科目”[12]以及对青年教师的激励来改善;而政策和社会定势最终也是会改变的。毕竟,外语教学和企业用人都应该注重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而不是一张证书。
[1]朱晔,戴炜栋.我国网络外语教学研究的现状、方法及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09(5).
[2]http://baike.baidu.com/view/2615985.htm
[3]曹玉月,董娟.SNS网站发展浅析[J].新闻爱好者,2008(11).
[4]李游.SNS的传播学特征及价值解析[J].当代传播,2009(3).
[5]袁梦倩.论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基于“校内网”的现象研究[J].传媒论苑,2009(4).
[6]桑新民.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A]//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A]//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39.
[8]黎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育博客的应用与局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7).
[9]赵德伟,徐正巧,赵兴强.基于SNS平台的协作学习探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3).
[10]孟思奇.以校内网为例看校园SNS媒介的流行与隐忧[J].科技风,2009(8)上.
[11]余丽,王建武,曾小珊.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J].外语电化教学,2009(5).
[12]董卫,付黎旭.对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的调查[J].外语界,2004(2).
H319.1
A
1673-1999(2010)18-0193-03
夏金(1980-),女,硕士,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09)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201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