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0-08-15 00:49胡泊孙益全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胡泊,孙益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胡泊,孙益全

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旺盛而不稳定的特殊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析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有些大学生不能恰当、客观地评价自己,缺乏自知之明,由于目标定得不切实际,容易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总是陷于自傲、自卑的旋涡中,不能自拔。有些同学过分爱慕虚荣,精神空虚,迷失自我。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没有摆正自己在整个社会中的位置,没有理顺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扮演的角色和关系。有的时候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尤其是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缺乏自信心。

(二)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弱

挫折的产生往往是人的动机行为受到干扰和障碍,使个体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沮丧和失意;或是因为自我期望值过高,导致期望值的绝对化、过分化、无限夸大后果,从而拉大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同时认为大学生活应当是完美而理想的,因而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挫折来临之时,就显得束手无策、痛苦不堪。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独孤(McDougall W.)提出,个体受挫折而产生的种种行为,均起源于本能。他在《社会心理学引论》一书中给出了对本能的定义: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理倾向,决定那些有此倾向者感知和注意某一种类的客观,在感知时体验着某种特殊情绪的激动,以及对它做出某种特殊样式的动作或至少体验着这种动作的冲动。他还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只是目的性的高低不同。一切行为都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策动和维持这些行为的动力是本能。在麦独孤看来,人在活动中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挫折行为反应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

(三)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缺乏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行为主义学派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试误,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的反复的过程。建构主义学派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特定刺激做出某种特定反应,更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并且这种新的图式是创造性的,它在性质上也不同于原来的图式。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缺乏,其原因有: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内容感到厌烦、乏味,上课心不在焉;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热衷于网络游戏;屡次考试受挫,学习积极性已基本被磨灭。

(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大学生渴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不仅是一种求得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做事的成与败。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有些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太差;有些大学生还表现得特别自私、自利,遇到事情缺乏冷静、理智的思考,做什么事情总有一种无知的冲动。

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心理有以下几类:(1)自我为中心型。这类学生处事常以自己的目的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想法,还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2)多疑型。与人交往时有所怀疑和顾虑是正常之举,但是防备心过重,怀疑一切,就是多疑。多疑不但不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挫伤别人的感情。(3)自卑型,一个人一旦产生自卑心理以后,不仅会严重阻碍其交往活动,使人性格孤僻,而且还会抑制人的自信心发展,抑制人的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挖掘。学会自我反省与自我调节,对解除交往心理障碍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发展规律、心理调节方法,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学会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政治、道德品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德育教师正确地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取向,有的放矢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减少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盲目、随意、形式主义等不良因素,进而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借助德育途径,在意识层次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二者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角色扮演、沟通分析等教育活动和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并通过比较、交流不断反思,形成自主意识。这种教育形式,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自主性。而传统的德育教育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必须接受学校的教育,顺从教师给定的社会给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这种强制教育通常会引来学生的反感,使德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德育教育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方法作为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如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作为德育工作的延伸,使德育教育在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通过互动、沟通、讨论、实现自我发展,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养成。而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应改变过去那种坐等学生上门,个别保密交谈的单一方式,可采用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教育环境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多数高校里,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人格,也有助于形成和营造具有浓厚民主气氛的德育工作氛围。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出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学生用书以及教师参考材料、指导纲要、实施要点和活动设计,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心理健康训练与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教育。实践表明,教育应把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来考虑,考虑到大学生的自身需要,以及提升他们道德人格的需要,以促进他们的德性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扩展,真正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中心地位。同时,仍旧有效发挥学生心理卫生辅导中心的心理专业辅导作用,解决大学生在人生旅途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正确的方向。

(五)个别辅导与咨询

对于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教育者可以采取个别辅导与咨询的方法予以矫正。个别辅导与咨询是较全面、系统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和技术,也是解决大学生个别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个别辅导与咨询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可以通过电话咨询、来信咨询、网络咨询和面谈咨询四种形式,其中以面谈为主。由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要求辅导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六)重视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不是自发和孤立的,它是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环境和学生个体生理基础、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内外教育主体、教育力量之间观念互动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的结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家庭心理素质教育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助推剂,是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一支重要力量。社区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应以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社区、学校的文化、学生群体心理环境为主导和中介,另一方面又要以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根本目标,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促进其智能、个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学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与家长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校园界限,扩展到家庭、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网络系统,成为全社会都关心、支持的工作。

[1]王苏,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2.

G641

A

1673-1999(2010)18-0162-02

胡泊(1984-),女,河南许昌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2)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孙益全(1961-),男,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10-04-30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