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政企校联动平台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10-08-15 00:49陈新业
关键词:职业资格工学重庆市

陈新业

构建政企校联动平台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陈新业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契机,构建了“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院推进”的“政企校联动”平台。在中央和市财政支持下重点建设的五个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其示范效应、带动作用日益发挥。

校企政联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重要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核心建设内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创建的过程中,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自身的办学传统和特点,设计和构建政企校联动平台,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新机制,构建政企校联动平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既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个类型的规律性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也都是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这种办学模式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在不断深化。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重庆煤炭工业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煤炭行业为依托,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尝试,主要形式是学校与单体企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自发合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学校和企业在认识与利益上难于达到完全的统一,因此在校企合作的广度、工学结合的深度上,实质性效果不明显,有些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健康持续地发展,不仅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强化政府在此项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指导、统筹、协调作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抓住机遇,创新机制,精心设计,努力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院推进”的“政企校联动”高职示范院校建设平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学院的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重庆市煤矿安全监察局签订了共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协议;学院与市煤管局、市煤监局共商煤矿主体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大计,为煤炭行业提供人才培养、管理技术骨干培训和技术服务;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市煤管局的委托,在市教委大力支持和煤炭行业的积极参与下,学院先后开发了“重庆市采矿类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和“重庆市矿山机电类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并在全市实施。学院与重庆市煤炭行业协会、重庆能源投资集团、重庆建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等单位定期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研讨,通过签署正式协议,明确校企合作的责任与义务,企业将校企合作的正式文件下发到所有子公司,确保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建立了校企共同发展,互动双赢的长效机制。

二、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改变我国高职教育运行模式过于封闭和学科化的倾向,从以学院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突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央财政支持下重点建设的4个专业和在重庆市财政支持下重点建设的1个专业紧紧围绕重庆市重点发展的资源加工、房地产及建筑、装备制造和信息等支柱产业,始终以政企校联动平台为依托,狠抓“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实现了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基础课,由学院专任教师讲授;以技能掌握为主的实践技能课,主要由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组织教学的目标。同时,实现了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目标,师资队伍和实训生产条件能够充分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坚持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为基础,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系统设计课程,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独具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能力模块化、考证岗位化,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培养模式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针对西南地区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矿井灾害严重的特点,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采掘技术员岗位的职责和能力归纳为矿井开拓开采等六个能力模块,开发了符合行业职业能力要求的“重庆市采矿类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和工学交替的教学安排,学生在每个能力模块学习结束后,到企业真实岗位上实习并进行考核评价,创新了“能力模块化、考证岗位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编制了“做”的标准,制定了“做”的程序,设计了“做”的活动,评价了“做”的效果,学生在完成学业达到毕业条件时,能够同时取得专业毕业证书和采矿类大学生职业资格综合证书,解决了多个单一工种培训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技能鉴定与教学一体化的目标。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改革成果《重庆市采矿类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研究与实践》项目,2008年获重庆市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项目导向,培养学生测绘工程实践能力的模式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针对重庆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三峡库区建设和煤矿建设的特点,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调研分析,确定了“三峡库区滑坡变形监测”等8个重庆区域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以完成8个区域典型测绘工程项目所需的测绘能力为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设计支撑项目测绘能力培养的课程,创新区域特色的“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川渝两地测绘生产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测绘工程项目,在教学安排上,实行项目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测绘工程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测绘工作环境中,明确工作职责,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真实测绘产品的生产。“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学生的测绘专业素养,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010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三)订单式预就业培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重庆建工集团订单培养施工员的要求,通过“双向主导、五项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订单企业重庆建工集团主导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学院主导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组织教学,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五项融合。在教学组织上,根据建筑行业施工员资格证书考试需要有时间工作经历的要求,依托重庆市建委和重庆建工集团,按照能力递进培养规律,进行“三岗递进”的实习安排,在前五学期完成协岗和定岗实习后,考取施工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第六学期到企业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创新了“订单式、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双证融通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矿山方向)为适应矿山机电设备技术的发展,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开发了“重庆市矿山机电类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由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颁布实施。

该专业依据开发的“重庆市矿山机电类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支撑“矿山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四个能力模块的课程,学生完成一个模块的课程学习和实训后,即进行模块的能力鉴定,毕业时取得专业毕业证书和矿山机电职业资格综合证书(高级),实现了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解决了一岗多证的问题,填补了矿山机电类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空白,构建了“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以企业为主导,工学交替、岗证结合,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新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交替、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一、二年级工学交替学习知识和技能,进入三年级,企业根据自身的岗位需求,到学院考核选拔学生组成企业班级,经培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主导顶岗实习学生的选拔和培养,改变了以学院为主导,安排学生到实习岗位的做法,增强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按照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培养,学生享受见习员工的工资待遇。根据企业的要求,学生考取实习岗位对应的技能证书,毕业后原地就业。实现就业岗位、技能证书和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就业质量。2008年联想班20多名学生,以联想维修工程师身份进驻奥运赛场,为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打破传统管理体制,构建了“政企校联动”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的品牌效应在区域和煤炭与建筑等行业已初步显现。行业企业对学院新培养的学生认可度大幅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3年多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专业对口率85%以上。

三、结语

工学结合是今后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强重点建设专业成果的完善、提高和推广,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和带动高等职业院校加快改革和发展。

[1]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周建松,谢峰.经济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系统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G642.41

A

1673-1999(2010)18-0196-02

陈新业(1953-),男,四川江安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037)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高校管理。

2010-08-03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工学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盐工学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工学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