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军
浅析语言学理论知识对消除汉化英语的作用
何广军
在非英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现状导致了中国学生英语表达中汉化英语的频繁出现。结合指示语、主位述位结构以及语义关系等语言学知识,探讨大学生英语写作或翻译中存在的汉化英语问题,指出在语法知识基础之上辅以必要的语言学理论知识便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英语表达;语言学知识;语篇
关于写作的实际意义,国外有专家曾如此评论:“任何需要大学生的职业都离不开写作,很难找到一个既要求高等教育而又用不上写作的工作。”[1]但很多学生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自己笔下的英语句子虽然没有多少语法错误,但让别人一看总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就是受母语的干扰而出现了汉化英语[2]。所以,如何在外语表达中突破母语的干扰便成了突破汉化英语的关键所在。
写作的直接产物首先是语段,然后再构成语篇,“语篇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3]7衔接与连贯便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关键因素,“衔接是一种保障上下文连贯的语言手段,可以满足经验上或人际间所要传达的信息,体现了语篇的功能特点。”[4]连贯是语篇的一种内在连接手段,除了使用连接词这种语法手段以外,还可以利用指示语、省略、替代、重复等衔接手段。
不同语言也有对衔接与连贯手段不同的要求。具有较强形合特点的英语要比汉语更多地依赖形式连接手段,而高度意合的汉语则截然不同,无主句比比皆是,全凭逻辑关系维系的流水句更是充斥于各类文学作品之中。笔者拟选《红楼梦》中某些片断的英汉对照,来说明这两种语言在衔接与连贯上的不同特点:
例1.一句话提醒了黛玉,方觉得有点腿酸,呆了半日,方慢慢的扶着紫娟,回潇湘馆来。(《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译文:Tai-yu realized then that she was indeed rather tired,and after some hesitation she walked slowly back to Bamboo Lodge on her maid’s arm.(杨宪益译)
从上例中可以看到,英语译文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凭借的是新添加的主语、代词和连词,此外,译者对第一句中的主谓搭配也进行了调整;这些变化体现了英语的形合特色,即衔接与连贯都要用语言形式来体现。而汉语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更多要靠内在的逻辑意义来连接。学生的汉语思维定式也正是汉化英语的根源。我们可以利用语言学知识来调整或弥补这种思维的变化,以求得习作语言的规范。正如威尔金斯所说:“语言学家所确定的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差异,就在语言教学中找到了用武之地。”[2]24
句子的信息结构由主位和述位两部分构成,这两个概念是功能学派用于语篇分析的术语,它更强调功能与信息,不同于主语和谓语的划分。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把主位看作“起始信息”或者“语句展开的基础”[5]。句子的主位告诉人们已知的老信息,而述位则涉及未知的新信息。例如:
例2:They|will go abroad next month.
主位述位
例3:Next month|they will go abroad.
主位述位
(一)信息结构意识在语篇中的作用
主位与述位的自然交替推动了语篇逻辑思维的发展,研究句子内部的主述位划分及其信息结构,将有助于按照英语思维展开句子,使我们的写作有切实可行的思路可循。不同的主位体现不同的思想与结构倾向,在语篇中可以承接不同的上文,实现自然的过渡。反之,主位的任意转换只能使语篇发展变得突然,显出不合逻辑的思路,自然令人不知所云。如:
例4:Learning is extremely not an easy work,especially about language.Language is full of rules,but is also free and vivid.The combination of listening, 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 makes progress.None of them is not necessary.
本段中的主位发展沿着“learning→language→the combination of listening,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none of them”展开,其基本意图是每句的述位转化为下一句的主位,但唯独第三句违反了这一根本宗旨,将已知和未知信息混为一谈,结果直接影响了整个语段的表达效果。
(二)语篇信息结构的发展模式
语篇中的信息结构发展应遵循一定的主题,保证内容符合逻辑思维,形式过渡自然。语言学知识的介入将有助于初学者快速把握英语的形合结构特点,从而写出更符合英语规范的语篇。其中信息结构的运用更为直接、更为有效,这可是单凭语法手段所不能实现的。在这方面,黄国文教授引入了“主位推进程序”的概念,并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每个语篇(及其段落)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主位的序列,……篇章的真正主位结构是指主位的连接和衔接,……这种主位推进程序体现出篇章结构的框架。”[3]80他进一步把主位推进程序归纳为六种模式:平行型、延续型、集中型、交叉型、并列型和派生型[3]81-85,并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当然,其他中外语言学家也曾做过相关的划分,都大致相似。任何一种划分都可以给初学者提供可循的规律,都有助于培养符合逻辑的行文思路,从而创作出符合形合特点的英语语篇。
在实际写作或汉译英过程中,作者必须凭借各种词汇和句法手段,保证主位推进程序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语法知识基础之后,再借助于语用学与语义学方面的认识,在所要创作的语篇中建立起信息结构的框架,展开主位推进程序。这样,每一个主位的展开,都建立在上一个语段基础之上,并为下一个语段打好伏笔,既可保持好信息结构的逻辑性,所写出的篇章便会显得过渡自然,也符合英语规范了。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同样也离不开指示语的合理运用。语用学上所讲的指示语不仅包含了语言与其语境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包含了言内的指称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言内所指更有益于写作的展开。言内所指代表的是“一个词或短语与上文中相同内容的连接关系。”[6]指示关系一旦混淆则会造成篇章内容的混乱。
例5:His cousin has just come back from abroad. He goes to see him in the hotel.He can’t recognize him at the beginning.He also studies carefully the change in his appearance after these twenty years.Then he holds him tightly in his arms.
例5中,作者混淆了指示语的关系,以至于读者分不清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从一开始就想知道“he/ him/his”所指为谁,直到最后也是一塌糊涂。因此,指示语可以用作主位推进程序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学习者可以利用指示语展开主位推进程序,利用人称、时间、地点、话语和社会等各类指示语,通过指示、替代和省略达到其目的,从而使语篇变得流畅自然。
除指示语之外,语义关系也同样有助于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语义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半逻辑式”[7]的关系,自然有助于表达的逻辑性,造就衔接良好的篇章。以下的例子展示了作者良好的语义关系意识。
例6:3.7 million American households tune in to the six-hour television adapt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recently.…Many millions more have flocked to screen versions of Persuasion and Sense and Sensibility.(synonyms)---Newsweek,Feb.12,1996.
语义关系的运用使上例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显现出良好的衔接与连贯;运用语义关系推进了信息结构的发展,形成主位与述位的交替出现态势,可以保障内容上的逻辑思路,形式上的语言规范,从而发挥语法手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教师运用语言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写作与翻译实践。学生在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辅以语言学理论知识,就能创作出规范自然的英语语篇。诸如指示语、主/述位信息结构以及语义关系等语言学知识都可以成为他们寻求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有效手段,以便克服英语行文中的汉化思维,同时也找到了创作地道英语语篇的成功之路。
[1]Clouse,Barbara Fine.The Student Writer[M].New York:Mc-Graw-Hill,Inc.1992.
[2]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Arnold,1972.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Thompson,Geoff.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memberofthe HodderHeadline Group,1996,147.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2nded.London:EdwardArnold,1994,38.
[6]Richards,Jack C.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Press,2000.21.
[7]Palmer,F.R.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83.
book=107,ebook=212
H0-05
A
1673-1999(2010)16-0107-02
何广军(1968-),男,河北武强人,硕士,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与跨文化比较研究。
2010-03-30
天津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学生英语学习中汉化英语的根源分析”(项目编号:200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