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0-08-15 00:49凌娟
关键词:天文学概论观测

凌娟

《地球概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凌娟

《地球概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先行基础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地球概论》课程面临课时被压缩、地位下降、内容抽象、枯燥,教与学的难度很大等问题。分析了该课程面临诸多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确定地位、改革内容体系、增加教学手段、增强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教改建议。

地球概论;教学改革;实践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先行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地球天文学为主要研究内容[1]。近年来,伴随着各师范院校地理系纷纷开设新的专业方向,《地球概论》等原有的专业基础课课时均被不同程度的压缩,而《地球概论》的教学内容又具有抽象的特点,教与学的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再加上教学设施老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球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种种困难,急需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实践环节与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地球概论》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课时减少,地位下降

《地球概论》课程隶属于自然地理学。现在各院校地理系纷纷开设新的专业方向,开设一些技术性、应用性强的专业课,使得地理专业原有专业基础课课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缩,其中《地球概论》受到的冲击最大:课时被大幅度压缩,部分院校甚至取消该课程,或将其并在《普通自然地理》中,仅讲几个学时以应付学生以后的考研需要。《地球概论》在地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二)内容更新缓慢、抽象,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兴趣

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地理专业目前均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已故教授金祖孟先生编写的 《地球概论》的教材,该教材源自1953年出版的《数理地理》,此后虽经多次修改,但内容体系变化很小[2]。《地球概论》中天文学知识的比重大,但又不是单纯地讲授天文学知识,而是以天文学的知识为手段,研究地理环境形成的宇宙因素,是一门抽象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性和天体不断复杂运动的突出特点,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空间思维并进而在头脑中建立“模拟空间”及其运动[3]。而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他们的天文学基础薄弱,自学能力较差,因此学习难度大,大部分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三)师资投入不足

首先,《地球概论》课程以地球天文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学的众多领域,与物理学、数学的联系非常密切,这与地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相符合,教学难度很大。因此,《地球概论》课程较难吸引年轻教师从教。

其次,现有的《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仪器如天球仪、岁差演示仪、地转偏向力演示仪、三球仪等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购买的,许多仪器已经破损严重,却仍在超负荷使用。另外,观测仪器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像天文圆顶这种基础的观测设施,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般学校无力承担,只好采用一般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这样一来就降低了观测的深度和精度。

(四)地理专业招生文理兼收,教学难度加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人,高校招生逐渐突破文理科界限,有些专业实行文理兼收,尤其像地理这种文理交叉的专业更是大势所趋。但由于我国在中学教育阶段就实行文理分科,使得文理科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上出现很大的差异,而物理、数学基础知识的缺失使得像《地球概论》这种空间概念很强、内容抽象、经常运用公式推算的理科课程,文科生学起来会有很大难度,这也就给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二、《地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一)课程地位的重新定位

近年来,地理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因为地理学具有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宏观视野和综合协调能力,而《地球概论》在这种能力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的知识已成为地理应用型学科构建的基础,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就是基于经度和时间相互对应的原理来确定位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构建《地球概论》的内容体系,重点充实地球近地空间环境演化及卫星运行、观测定位等内容,突出知识在地理科学前沿应用的实践,使课程内容更具有时代前瞻性。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合理安排课时。针对现行教材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的状况,应对教材内容体系确立主次内容,合理分配课时。首先,删去与《地质学基础》等课程内容重复的第六章。其次,把与后续课程或中学地理教学关系密切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课时,如地理坐标、天球坐标、太阳系、地月系、地球的运动、四季五带、区时理论、日月食现象等;把其他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次要内容,可适当降低难度,用较少的课时作较为简要的介绍,如恒星和星系、时间与历法等内容;把难度较大且对后续课程或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的知识点,如极移、地轴进动、光行差、时差的周年变化、从世界时到协调世界时、食限与食季以及一些涉及球面三角的公式推算等内容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对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下进行辅导。

2.加大师资的投入,完善教学设施。首先,对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到专业天文台或者有天文学专业的高校进修,如果条件允许,还可聘请天文学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到《地球概论》的教学工作中。

其次,筹集资金,更换或购买教学必需的仪器、模型及其他教具,争取拥有较为高级的天文望远镜与天文圆顶,为天体的观测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针对《地球概论》教学内容非常抽象的特点,教学上除了继续坚持传统的仪器、模型、挂图、板图等教学手段外,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空间概念,深刻揭示教材内涵,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4]。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天文教学软件的使用和播放多媒体教学光盘。这方面的软件如 SkyMap、LunarPhase、PlanetWatch、“天问”、“遨游太阳系”等等。多媒体教学光盘如《太空探索》系列VCD、《天文百科大全》系列VCD、科教片《宇宙与人》VCD等等。

4.充分利用实习课和课下时间,加强观测实践。实习课是《地球概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课程最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绝大部分学生对天文观测都有浓厚兴趣。加强实践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课时被压缩的背景下,要保证实习课课时不减少。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去观测,并全面监控和指导学生的观测过程,使学生对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明确观测的目的,掌握具体步骤,才能达到预定的观测效果。其次,由于学习、观测的时间不足,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天文观测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地球概论》课程的热情。

[1]金祖孟.地球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余明.计算机技术在地球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地理, 1997(2).

[3]赵兴云.关于地球概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临沂师专学报,1999(6).

[4]辛晓十,刘国旭.地球概论教学改革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

G642

A

1673-1999(2010)16-0164-02

凌娟(1981-),女,山东临沂人,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160)旅游与资源环境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地理学。

2010-05-17

猜你喜欢
天文学概论观测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圣斗士与古代天文学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可观测宇宙
现代天文学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