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对现代苗族族群认同的影响
——以“三苗网”网民群体为研究对象

2010-08-15 00:49苏利嫦
关键词:族群苗族民族

苏利嫦

民族政策对现代苗族族群认同的影响
——以“三苗网”网民群体为研究对象

苏利嫦

“三苗网”所联系的苗族网民对民族政策影响族群认同有充分的认识,网民不仅对民族政策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还在现实社会中积极应用民族政策这种可见的工具利益推动族群的情感认同,从而强化了苗族族群认同。

苗族;族群认同;民族政策;族群情感

一、族群认同的内涵

本文的“族群认同”定义采用李远龙的观点,认为族群认同是“以族群或种族为基础,用以区别我群(in-group/we-group)与他群(out-group),是同他族他群交往过程中对内的异中求同及对外的同中求异的过程。”[1]这种认同“只有在可行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时才会产生。”[2]也就是说,虽然族群性是根深蒂固的,但也随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变迁。一个族群成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要,或采用或强化某种族群身份,族群认同是一种“对内的异中求同及对外的同中求异”。当“族群成员认为改换认同符合自己的利益时,个体社会从这个群体加入到另一个群体,政治经济利益的追求常常引导着人们的这种行为。”[3]

族群认同中族群情感与工具因素同时并存的观点早已为国外学者所接受。关于工具因素在族群认同中的作用,尤其这种“工具因素”具体到“民族优惠政策”所产生的权益因素,是否会影响族群认同,中国学者涉足不多,且存在争论。

于鹏杰在《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以湖南城步苗族为例》(以下简称于文)中认为:“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导致了新时代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困惑,现代族群性区分成了一种政府行为和一种利益倾向性的区别。”[4]针对于文的这一观点,罗树杰在《中国民族政策与族群认同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罗文)中提出了不同见解,认为“族群性的区分与政府政策无关”[5],把中国政府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看作是导致族群认同的利益倾向性的主要因素,“实有误解乃至歪曲中国政府民族政策的嫌疑”,否认政策可能影响族群认同的观点。明跃玲立足于长达30年之久的瓦乡人民族识别工作以及族群认同变迁的个案研究,撰文《也论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瓦乡人的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的变迁兼与罗树杰同志商榷》(已下简称明文)认为,从理论上说,族群认同与民族识别因族群与民族分别具有文化属性与政治属性而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是,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族群认同是建立在民族识别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它已由原有的文化表征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可以获得实际利益的象征物[6]。

笔者认可于文和明文的研究成果,赞同民族政策所带来的权益对族群认同产生影响的观点。但正如明文所言,这种以某个民族聚居地为研究对象的个案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性说服力,“民族优惠政策”这种“可见的工具因素”,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能否摆脱原生的强烈的族群情感,普遍性地影响族群认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网友对政策影响族群认同的现实认知

“三苗网“(www.3miao.net)现为中国最大苗族主题门户网站和社区,首创于1999年11月,2000年1月1日正式开站。当时,只是石茂明先生(现任站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博士)个人所做的一个苗族主题的主页。2002年6月,“三苗网”正式以独立国际域名运行。网站口号为“认同团结凝聚”,以服务民族、表现民族为追求,立足于民族情感的表达,网络的营运和资金来源于网友的义务劳动和无条件捐款。主站内容包括:苗族新闻、历史、文化、服饰、经济、文学艺术、工艺品、苗歌欣赏、苗族人物、苗学研究、苗区旅游等。“三苗网”建有论坛和若干QQ群,2006年新开了三苗博客。

考虑到匿名和非匿名的网络帖子更具广泛性、民间性和自由性,本文对“三苗网”的关注主体为“论坛”栏目。关于苗族所享有的政策优势以及政策优待对族群认同的影响,“三苗网”有朴实的表述和谈论。

署名“虎啸英雄”的网友回帖说,现在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这样就会有一大批的“泛泛之辈”为了能够享受高考加分、考公务员加分等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而使出这样的手段(指冒认苗族身份)。“敢引烁掇”跟帖说:“这问题目前很多地方都很多”,指出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个案,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对于汉族“冒认”或“改变为”少数族身份,当事人和旁观者似乎都很少涉及“族群情感”,考虑更多的是政策带来的世俗利益。署名“英燕情”的回帖对自己属于哪个族群的无所谓的态度值得玩味:“其实本来我完全可以有机会改土家族的,因为我的奶奶就是土家族的,尤其是在我升学的时候。”明确表明自己“改土家族”的目的。但是考虑到“土家族升学考试特别是高考也没加多少分,从而并没有享受少数民族这样太高的待遇时,我就放弃了改民族的想法”,“更何况,我高考那年考得不好,就算是改了土家族也没多大用”,“还是汉族算了”。

“果雄之子”“苗族正在被精英化”更具代表性:“今年回乡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湘西地区没有能力参加高考的青少年户籍全被默认为汉族,且无法更改。只有参加高考,才能开证明更改民族成分!不知道其他地方情况如何?”“愚公之剑”回帖:“俗话说,坐不改名,行不改姓,族别比姓更重要,怎么能随便更改?”“三苗”站长更是直言不讳地说这是“杯具”(意为悲剧,笔者注)。

网友们对“没有能力参加高考的青少年户籍全被默认为汉族”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义愤,应该完全基于族群情感。从有些回帖来看,部分网友认为基层民众似乎只有在面临现实的利益时,才会非常在意自己的苗族身份。“果雄之子”回帖谈及部分基层百姓的态度:“不去上大学,不去做公务员,是哪个民族对百姓差别都不大。”有网友跟帖说:“我家附近有一杨姓汉族大家族,据传他家是苗族变的,风俗和当地杨姓苗家近似。”

也有网友反对这种观点。“猛蚺央”回帖说:“老百姓是大多数,真正上大学和当公务员的人不多,不是他们不关心自己是那个民族,只是心中想却无法表达出来。”

对于部分基层百姓不刻意改正自己的族群身份的态度,网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猛蚺央”从更正身份面临的实际难度出发,要求同胞克服困难:“你有机会回去,建议你联系一些苗族,向他们讲明热爱自己族的重要性,要他们分别向其他苗族宣传,户口本和身份证上的一字之差,意义是大不相同的。”

也有网友从文化的多元化来考虑,提到单一文化的危害,要求同胞更多地从国家大局利益出发。“悲哀的是有些人无所谓……,这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不利。因为汉族人太多,汉族文化太强势了,不能再蚕食中国仅存的脆弱的少数民族人口和文化,否则这是国家的损失。”

关于苗族基层百姓在改正族群身份时,主要出发点是族群情感还是世俗利益,因为缺少材料,笔者这里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民族政策所带来的世俗利益会影响、强化苗族的族群认同是无疑的。

三、网民的理论探讨与现实推进

在承认民族政策影响族群认同的同时,网民对民族政策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苗族同胞探讨民族政策多大程度的优惠会影响整个族群的发展,并从民族发展中促进族群认同。一般观点认为,民族优惠程度越大,越利于民族发展,民众从这种发展中越可能强化族群认同。

“xiongdi”发帖:“美国苗族为什么发展比较好(苗文推广及文化发展方面),请专家释疑。”贴文如下:“美国苗族的苗文是怎样学习的,有专门学校吗?美国政府一年支持几千万美金?如没有政府支持,他们的苗文是从哪里学习的?”苗文的学习、发展、发扬光大对整个苗族加强族群认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网友希望通过政策优惠的帮助,加强有助于族群认同的文化因素,从帖中可以看出,政策能积极影响到族群的认同。

在谈论“苗族到底有哪些问题(限制苗族发展的因素,作者注)?”“筠连五一”回帖:“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自己的资源都掌控在别人手里,比如自然资源、政治资源、社会资源、思想资源、生产力资源等。”通过对所占资源的差异分别出“我群”和“他群”,实际上也是一种强烈的族群归属感,这种族群归属感反过来又促使个体以整个族群的眼光审视民族政策,认为民族优惠政策是不够彻底的,即使有民族优惠政策,但还不足以抵消因族群身份所产生的在资源分配上的不均等,从而间接表达了民族政策能影响族群认同的观点。相对于有形的民族优惠政策和资源,有网友认为苗族的族群身份与历史造成的原因,使得苗族同胞失去了更多的无形资源,这就更需要通过明确的政策规定和族群的努力来抵消这种影响。

关于民族政策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认知,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探讨,网民也在现实社会中积极应用民族政策这种可见的工具利益推动族群情感认同,这种推进手段一般为在政府的资助下举办民间学术团体或主题为苗族文化的学术研讨会,也有劝导网民应用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从而达到族群认同强化的建议等等。

网友“虎啸英雄”发帖:“我们贵州师范大学有30多名苗族青年学生准备向贵州省苗学会申请成立“贵州省苗学会贵州师范大学青年研究小组。”此贴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受到广泛支持,一些网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指导。网友“蒙伍”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你积累的宝贵财富。一点小建议:既然名为苗族青年研究小组,就应该确定一些研究课题,力争出成果,再作成果转化。“飘散的云彩”:“好事情,如果真能搞起来就是其他地方同胞的榜样了,以后每个省都有这样的组织的话,真的是太好了,支持!”还有网友提出,已有的民间学术团体是可以借鉴的榜样:“现在贵州省民族学院已经于2003年就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还有自己的一本内部刊物《苗音》,做的很好,是苗族同学学习和锻炼很好的一个平台,希望能给你们一点启示。”

“三苗网川南苗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论坛于2009年1月31日上午在川南珙县僰都大酒店如期举行”。从所发帖分析,会议为网民的自发组织,但得到官方和学术团体的大力支持。参加此次活动的人不多,会议影响的人数有限,且可能主要是苗族的知识阶层。但经过网络传递,影响人数和人群有很大的扩充,并且对其他区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网友均认为“就苗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展开讨论”很有意义,为拥有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感到骄傲,为自己文化身份的归属找到了很好的依托,对政策所给予的支持是感谢的,并努力应用民族政策推进族群认同。

四、结语

“三苗网”是一个苗族同胞创办的网络联系载体,网民主要为苗族。从他们的主体述求和谈论的热点来看,这一阶层对本族群的族群认同所面临的问题及与其他族群之间的差距认识比较客观,对怎样加强族群认同、缩短与其他族群尤其是汉族族群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很多理论探讨,网友不仅仅在现实中认知到民族政策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还在理论上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现实中积极应用民族政策推进族群认同。从“三苗网”这一研究对象来看,族群间不平等或差距是民族优惠政策存在的前提,这种差异性越大,民族优惠政策越大,民族优惠政策“强化”或“固化”了苗族族群认同,民族政策不但没有淡化族群意识,反而促进了族群意识的加强。

[1]李远龙.认同与互动:防城港的族群关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2]曹卉.近年来族群问题研究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3]罗柳宁.族群问题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4]于鹏杰.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以湖南城步苗族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5]罗树杰.中国民族政策与族群认同的几个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6]明跃玲.也论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瓦乡人的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的变迁兼与罗树杰同志商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book=161,ebook=301

G127

A

1673-1999(2010)21-0161-03

苏利嫦(1977-),女,湖南常德人,硕士,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414000)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研究。

2010-08-15

猜你喜欢
族群苗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新兴族群的自白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苗族古歌《仰阿莎》
多元民族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