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治平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 200032)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船院)自1964年成立以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贫到富,与时俱进,与祖国共繁荣、同昌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45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船院取得的成绩不过是伟大祖国丰功伟绩的沧海一粟,然而,船院在这45年中经历了风风雨雨,成绩来之不易。
1964年,交通部考虑到水上运输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决定组建一支技术队伍,为交通部当技术参谋,为交通部开展新船型的研发,同时为交通部的船厂设计新船。同年6月22日,经国家经委批准,交通部上海船舶设计院正式宣告成立。
第一批职工由交通部上海船厂半个设计室人员(共68人),加上交通部船研所、交通部海运局等单位支援的一批技术人员组成。1965年和1966年从大专院校分来了一批毕业生,两年后职工队伍发展到200多人。当时政治运动不断,工作环境、物质条件都很差。办公只能租用杨树浦路上海船厂西厂一幢三层楼房和江西中路的居民住宅楼的屋顶加层房,条件简陋,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但是设计人员在艰难的环境下,仍然完成了交通部下达的沿海和远洋船舶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工作,为交通部制订了造船计划,为水运部门制订新船的可行性论证报告,还为交通部所属的航运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咨询,参与交通部有关水运技术政策的软科学研究和规划工作。先后开发和设计了国家急需的货船、客船、拖船、浮船坞、打桩船、挖泥船、消防船等上百型船舶。在交通部的领导下,船院的所有任务及开支,包括职工工资、医药费、办公费用,以及职工住房都由交通部下达。
至1978年底,船院职工人数扩充到537人,租用的办公场所不但拥挤简陋,而且分在两处,联系很不方便。1979年交通部决定为船院建造8000平方米的设计大楼,同时每年还为船院建造30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用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
在交通部领导下的18年,是船院组建和成长的关键时期。
1982年,船舶工业体制改革,船院划归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由于隶属关系发生变化,船院失去了任务来源。自1982年至1990年,船院连续8年年收入徘徊在500万元,人均不到1万元,这段时期也成为船院历史上最为艰苦的时代。
穷则思变,为了走出困境,船院上下认真反思,以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为指导,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走自力更生的新路。船院全体职工转变观念,参与市场竞争,彻底改变原来作为交通部技术参谋时的官僚作风,从“部属技术衙门”转变成“为船东和船企提供服务”的科技服务单位。
自我定位的改变引发了管理机制的改革,在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竞争的风浪中,船院逐渐探索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生存和发展模式。全院干部和职工团结拼博,把握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把开发新船型作为永恒的主题,努力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船型,把设计质量视为自己的生命,把服务质量视为自己的竞争力。
市场经济的精髓是竞争,唯有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船型,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这是船院职工对市场规则的共识。因此,船院十分注重船型开发,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储备,建立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及时为市场提供优秀船型,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筹资金用于科研投入的传统。
科研投入方面。 由于上级下拨的科研经费极少,所以船院只能自筹资金用于船型开发。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船院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安排开发经费。1998年开始,船院每年提取3%的业务收入作为开发经费,专款专用;从2005年起,这个数字上调到5%。近几年来,每年自行投入的开发费用达1000万元以上。此外,为了提升开发水平和设计效率,船院还自筹费用大量引进国外软件,如NAPA、TRIBON、SHIPFLOW和有限元计算软件等。
研发集中方面。1981年,船院首次组建了“船型开发室”,集中力量研究新船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后因经费困难,开发室被迫转型为设计室。2006年船院再度成立“研发部”,从各个专业室抽调骨干人员,集全院优势资源承担中船集团公司和院部的重点船型开发项目。研发部的所有开支,包括人员、设备、项目成本等,均由院部负担。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船院的开发能力迅速提高,现能设计符合国际标准、在全球任何海域航行的各类船舶。船院累计开发、优化和设计了800多型新船型,建成实船1300余艘,在开发和设计的新船型中,一半以上被国外船东订购。新船型的开发不仅使船院自身得益,而且为中国的船企赢得了大批订单。这些新船型的开发也标志着船院已成为国内民用船舶自主创新的龙头之一。
船院开发的新船型具有以下五大亮点:
一船型品种门类齐全 目前,船院开发的船型达到30余种,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多用途船、化学品船、成品油船、液化气船、自卸船、客滚船、滚装船、汽车运输船、浮船坞、多用途海洋救助船、大功率拖船、油田守护船、平台供应船、三用工作船、超大型打桩船、自航半潜船、起重船、导管架下水工程船、小水线面船、物探船、综合勘察船、挖泥船等。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编辑出版的 《中国船型汇编》(1997~2005)汇集了9年期间我国船企建造的298型新船型,其中船院90型船入选,占总数的30%,名列全国第一。这个数字表明,船院在民船开发和设计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二船型吨位形成系列 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的船东需要不同的船型:远洋航运公司需要大吨位的船,沿海的航运公司需要中小型船舶。船院十分重视船型的系列化开发,各类船型都开发了不同的吨位,为船东准备了一份齐全的菜单,任意选择。散货船已经形成了能覆盖市场需求的完整系列,有32000吨级的小灵便型、57000吨灵便型、80000吨级的大巴拿马型、92500吨级的新巴拿马型、115000吨级的小好望角型、176000吨级的好望角型、200000吨级的新好望角型、230000吨矿砂船和400000吨超级矿砂船;多用途船有12000吨、17000吨、19000 吨、25000吨、30000 吨、37000吨、40000吨级等多型船;集装箱船基本覆盖了所有类型,包括已经建造的 600箱、700箱、1000箱、1100箱、1800箱、2600箱、3600箱、4250 箱、4600箱、5100箱等;大型的集装箱船包括6800箱、8500箱、10000箱、13400箱等已经全面展开研发;滚装船设计的关键技术也被船院掌握,先后设计了8000吨滚装船、10300吨滚装船、烟大线火车轮渡(18500总吨)、烟大线客滚船 (16000总吨、1500客/835米车道)、威大线客滚船(10347总吨、1020客/615米车道)、法国空客A380飞机部零件滚装船以及23000总吨和24000总吨客滚船等;汽车运输船是新船种,船院已经设计了2000车、3000车、5000车、6700车和8000车,形成了完整的系列;液货船有930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76000吨成品油/原油船、504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46000吨成品油/原油船和373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近年来为交通部开发的系列大功率海洋救助船(6000千瓦、8000千瓦、10000千瓦、14000千瓦)在一系列涉及国内外的海洋救助行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越南等相邻国家的赞誉。另外,3600吨、9000吨、15900吨高等级不锈钢化学品船也形成了系列,自主开发的系列油田守护船、平台供应船、三用工作船的功率覆盖范围自3200千瓦至10000千瓦,已建和在建的船舶逾60艘。上述系列船舶都已经在船企批量建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船院研发的船型都拥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国际造船界创造出一批技术领先的名牌产品,使得SDARI(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成为世界航运界有良好口碑的著名品牌。国外船东十分欣赏船院的船型,造船订单大量进入国内船企。
四设计水平得到认可 船院开发的多数船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少船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30000吨系列多用途集装箱船被列入2006年全世界最优秀的50型船舶,入选英国皇家杰出船型(Significant Ships of 2006);烟大线火车轮渡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全电力推进系统,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和瑞典颁发的杰出渡船技术奖;16000总吨客滚船的成功交付更是让诸多造船强国的业内人士撰文感叹,大型豪华客滚船乃至豪华游船的建造中心也正在向亚洲转移。船院的船型开发成果,使国外同行对中国的船型设计水平刮目相看。
五船型研发硕果累累 近年来,船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0项,显示出船院在研究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领域上的技术实力。例如,35000吨浅吃水肥大船获得国家重大装备特等奖、70800吨大型自卸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6000总吨客滚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0000吨多用途船系列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75000吨好望角型散货船获得中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600箱集装箱船、37300吨成品油船、3500箱集装箱船、小水线面油田交通船均获得了中船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28000吨多用途散货船、18000吨半潜船、与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27000吨大湖型散货船获得了中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7月1日,中船总体制又一次调整,中船总被分为南北两大集团,船院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南方集团)。 集团公司十分关心船院,不仅给予指导,还充分肯定了船院的各项工作,2002年集团领导在首届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船院近年不断自我加压,大胆探索,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稳定了队伍,提高了竞争力。”
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船院再次攀登高峰,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成果,从1999年至2008年的9年间,船院共开发和设计了新船160多型,全院收入从1999年的3412万元,猛增到2008年的3.6亿元,9年内增加了10倍,创出船舶设计行业的佳绩。
9年来,船院认真贯彻中船集团公司关于“优先为集团内的船企服务”的精神,主动按照船企的生产条件,研发合适船型,配合船企取得订单,并特别注重提高设计质量、服务质量和节省船舶建造成本,优先安排人力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船企的经济效益。在集团公司提出“五三一”战略目标后,船院又把科研力量如何能更好地为船企提供技术支撑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积极探索、实践。据初步统计,到2008年底,船院共与中船集团公司内船企合作完成研发设计72型共189艘船,其中95艘是出口船。
为了更好地为船企服务,船院在2006年组建了生产设计部,应用三维建模的方式,实现配合船企数字化造船,为船企提供生产设计图纸,目前生产设计部规模已经超过100人。
船院在长期为集团公司所属船厂提供高科技船舶设计的同时,还为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地方船厂提供新船设计,成为国内船厂可以依靠和信任的合作伙伴。
船院的发展离不开敬业爱岗的科技团队。上世纪,船院曾面临大批技术人员跳槽的困境。在1986年至1996年的10年内,船院共流失技术人员208人,最多的一年有40多人辞职,其中95%以上是4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如何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成为船院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中船集团公司的指导下,船院于1999年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党、政、工、团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把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作为战略规划和决策的重要内容。此后,“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及时反思人才流失的原因,从用才的气魄、聚才的办法等方面寻找根源,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吸引、培养、使用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人才的氛围,创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
在人才工作的措施方面 船院先后采取的措施有:改革薪酬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薪酬向优秀人才倾斜;住房奖励基金和贷款基金向优秀人才倾斜;设立“院特殊津贴奖”和“院青年成才奖”,对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为了解决人才引进中的住房问题,自筹资金购置新大学生宿舍,制定了给新职工自行租房发放补贴的办法;以导师制的方式组织了一支老专家导师队伍,带教青年技术人员。
握力是评价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水平高低与患者疾病预后、住院时长、再住院率与病死率密切相关[1-4]。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长,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5]。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握力水平与其体格指标、生化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机制,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评价、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的依据。
2007年的中船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议后,船院又制定了《人才基金制度》和“人才评价标准、培养使用规划”体系,把培养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作为感情留人的核心;在薪酬设计中,创造出管理、技术上升职位的“双通道”,改变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对进院5~10年的青年技术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选拔青年优秀人才到各级干部、项目经理的岗位,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环境。
对于经验丰富、责任性强的老专家,船院特别制定了《发挥老同志作用的若干规定》和《提高退休返聘职工待遇的若干规定》,诚心诚意地返聘老同志。目前有60多位老专家继续留院发挥作用,船院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科技队伍。
在人才工作的效果方面 由于船院在机制上的不断改进,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使人才工作呈现出明显改善的效果:
队伍稳定 在船院不断改革人事制度、实施留住人才的一系列措施后,职工队伍迅速趋向稳定。近几年,在对技术人员队伍进行调查问卷后的统计显示,有95.66%的技术人员愿意在院长期工作,表现出职工队伍高度的凝聚力。现在船院已经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精干的科技队伍,成为船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
经受考验 2005年,在部分技术人员得知船院被列为中船集团公司科技力量的有益补充单位,又传来将被整合的信息之后,职工队伍出现了激烈的思想波动。在人员可能出现大批流动的情况下,院领导及时加强对职工思想的动态分析,加强对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开展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心灵沟通和稳定大局的思想工作,多次召开干部、职工代表、群众的多层次座谈会,通报船院各方面的情况,认真听取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在长达半年的波动时期,院领导班子留住了全体职工,实现了无一人离队的奇迹。
集聚人才 船院坚持“两条腿走路”,从院校和社会两方面同时引进优秀人才,还召回了曾出国深造的技术骨干,甚至把已经离开中船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的技术人才也吸引到船院,使船院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蓄水池”。随着船院事业的兴旺,希望到船院工作的人才剧增,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中,有260余位技术人员加盟船院。
国有企业固有的铁饭碗、大锅饭的不合理分配制度严重阻碍了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上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船院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先后对分房制度、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以及干部聘用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工资制度的改革方面 原来实行的国家工资只按照职工级别和工龄决定工资,与本人的现实表现无关。船院的工资改革以岗位工资代替国家工资,岗位工资和本人的业绩与贡献挂钩,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把现行国家工资予以冻结,记入本人档案,作为退休时计算退休金用;开展年度绩效考核,业绩由干部和职工群众通过无记名投票给予综合评定,在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工资等级。新的岗位工资制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压力,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生产指挥系统更加有效。船院实施工资改革的当年比上一年的生产总量增加了26%,新工资制度还营造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2007年,船院再次改革工资制度,探索建立一个能激发职工热情、与贡献相适应、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并把它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薪酬改革把工资、各类基金、奖金、各项福利等所有个人收益全部纳入薪酬范围,形成一个宽带薪酬体系,使各类人才的薪酬水平与市场接轨。薪酬制度设有10个职等,实施“晋升薪酬凭业绩”的制度。同时,船院还提高了各级专家的待遇,将专家和设计师列入核心层或骨干层,形成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双通道,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引导职工走专业技术发展道路。薪酬改革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赞同。在当年进行的职工满意度测评中,回答“您认为您目前的薪酬与您的工作能力和资历是否相称”的问题时,认为“非常相称”和“基本相称”的占75%;在“您认为我院的薪酬制度是否合理”的问题上,认为“非常合理”和“基本合理”的占76%。
在分房制度的改革方面 船院对不合理的分房制度进行了改革。第一步,1997年以货币分房取代实物分房;第二步,2000年以住房基金分配取代货币分房,职工的住房基金和本人的岗位工资直接挂钩,与职工工龄、院龄、职务及住房情况等因素完全脱钩。至此,船院的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住房货币化分配。
2000年后,船院有80%的职工利用住房基金作为首付款购买商品房。近年来,上海市房价飞涨,职工购买的住房迅速升值,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收益。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为治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通病,船院先从精简机关着手,通过采取撤并、缩编管理部门、剥离辅助人员等办法,精减机关工作人员70多人。现在,船院机关管理人员仅占全院职工总人数的5%,形成了精干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2007年,船院对干部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形成了专业室主任、书记负责制和设计项目经理负责制,把原来专业室的副主任改任为负责生产项目的经理,并根据工作业绩选拔出一批年轻的项目经理。
船院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主体,真诚关心员工,就能激发出员工无限的能量,挖掘出员工无限的潜力。
坚持民主管理 船院实行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院的制度,增加职代会的职权,支持职工参与重大决策,如分配方案改革,人事制度改革,重大管理制度改革,均交职代会充分讨论和审议,发扬民主,取得共识,化为职工的共同心声;推行院务公开制度,把全院的管理制度在院内网上公开,供员工查阅;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和采取调查问卷等形式,认真听取广大职工群众对船院改革和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各层次职工的反映和要求调整院内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实行人性化管理 通过采取弹性工作制度,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拥挤的困难。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船院自筹资金对员工办公和生活场所实施改造装修,为他们创造一流的工作环境,累计投入达3000万元。早在1999年,船院就已达到人手一机的目标,并建立了院的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提高了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
推进实事工程 关注职工身心健康,船院每年组织职工体检,为职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重病医疗互助保险、公共交通意外伤害险,为职工购买护眼保健品等;增加交通费补贴,提高职工乘车待遇;制定给新职工自行租房发放补贴的办法,尽一切努力帮助年轻技术人员解决购房安家的实际困难;组织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出国培训和考察,为职工提供旅游的机会,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
营造和谐氛围 2007年,船院率先实行公车改革,院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放弃公车待遇,带动班子成员自己买车。这一改革,不仅减少了单位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倡导了在船院没有特权、只有岗位和分工不同的新理念。同年,为净化经营环境,积极打造诚信设计院品牌,船院明文规定“严禁收取设备选型费”,并通过发函、传真告知中船集团公司内外的100余家设备厂家(公司),共同加强监督,努力打造“干净、诚信”的设计院。
企业的竞争实力最终体现在经济效益上。1982年以前,船院全部依靠交通部的事业费拨款;1964~1982年的17年间,每年收入仅几十万元;目前,船院的收入90%以上来自市场。2008年的收入达3.7亿元,45年来,船院年收入增加一千多倍。
船院不仅为自己创造财富,也为国家作出了贡献。1964年,船院无固定资产;1999年末,船院国有资产及权益总额为3877万元;2008年末,这一数字达到 2.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船院近年来的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如去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52%;资产增长率达到77%;总资产报酬率达到34%;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68%;职工人均利润达到25.3万元,始终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船院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和谐、创新、发展”的主旋律下,船院人正是凭借着“团结和谐,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追求一流”的精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记录,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篇章。
回顾45年的发展史,每位船院职工都感到自豪,展望船院的未来,更充满了信心。衷心祝愿船院在新班子的带领下,继续奋斗,为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科研设计院的目标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