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正容
(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
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手术室是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实施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建立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机制是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手术室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预后及医疗效果,
我院是一家国家三级医院创建单位,年手术量达三千多台,同时伴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外科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一些新开展手术、微创手术(腔镜手术)和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对手术室的医院内感染管理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手术中最易引起感染的途径主要有器械、敷料、用物、空气、手术人员的手及各种消毒液、医务人员无菌技术等。因此,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注重环节细节管理,确保各类手术的成功开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现就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原因及管理措施探讨如下:
1.1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目前,由于一部分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手术室房屋设施简陋,房屋的基本结构不合理和现有条件的限制以及一些设施的不完善,因此不能完全做到手术室“三区三通道”,感染手术间、无菌手术间等各类手术没有彻底分开,也有的手术间不够,手术接台现象严重,根本没有进行手术室布局的三通道,一些无菌物品和有菌物品通过一个通道,有的甚至混放在一起,使本应无菌的空间存在了有菌的因素,以至于物品在存放期间即被污染。
1.2 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观念淡薄,意识不强:部分领导不重视,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对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对这项工作质量控制的意识不强,认为感染管理可有可无,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深度,对质控管理制度坚持不够正常,对质量控制的范围及内容模糊不清等。在实际工作上,只有医院极少数人参加过医院感染培训班,其余均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学习,对医院内感染控制管理的相关知识仍显缺乏,医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是近十年来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因为我国现行的护理在校教育对医院内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涉及较少,而毕业后继续教育又没有将其作为护理学科的重点科目,所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因而相关的理论不够扎实、基本的概念不够清晰,常用的物品消毒技术不够熟练,常规物品的监测方法不够准确等。在质量上,护理人员对医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观念仍显滞后,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已是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护理质量管理意识的明显增强,医院内感染的质控也日臻完善。但目前仍表现出部分职工对医院内感染控制管理的力度还不够,主要是对感染控制管理中“隐性”的和“内涵”的质量的管理认识肤浅,对其工作的“缺陷”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管理上还缺乏力度。所以近年医院内感染监控的质量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质量控制的达标率高低起伏不稳定、科室间发展也不够平衡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严格无菌技术,严格限制参观人员准入制度,把好每一道关。
1.3 手术安排不合理:感染性手术与非感染性手术在同一个手术间内进行。目前我国医院手术室的设施和结构不够完善,许多医院尤其是中心医院或一些基层医院以及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医院的手术室不能够完全将有菌手术和无菌手术分室进行,有的做完有菌手术后不能进行彻底消毒,即进行下一个手术,特别是一些特殊感染的手术术后,不能完全按终末消毒处理,以至引发院内感染。
1.4 消毒、灭菌、监测不规范
1.4.1 消毒、灭菌器械短缺:有的还在使用普通高温高压锅,普通铝饭盒,搪瓷缸装盛待灭菌的物品。手术和麻醉物品如氧气面罩、气管导管空气回路、电刀、电钻、腔镜手术器械和不耐热的器械,没有条件购买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或者环氧已烷机,可想而知能保证提供无菌物品吗?特别是基层医院为了吸引病人和创收,大力引进各种高、精设备,但如果引进配套的消毒灭菌设备就认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不放在计划之列。
1.4.2 消毒、灭菌方法不正确:不能严格按照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而是因地制宜,简而化之,不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清洗和消毒灭菌不彻底、各种常规手术用品不合格或手术区域消毒不合格:有菌手术的器械、敷料不能严格按照分类 -清洗 -消毒 -清洗 -高温高压灭菌的处理流程做。
1.4.3 器械与物品消毒、灭菌后被再次污染:器械与物品消毒、灭菌后应加强管理,密闭运送,存放于专用的无菌物品柜中,无菌储槽和敷料缸一经打开,使用时间超过 24小时需要重新灭菌。
1.4.4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到位:有的医院未按《规范》要求监测,有的高压锅做了压力灭菌效果检测,没有做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5 消毒、灭菌剂应用不正确:对消毒剂稳定性不了解,如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制。不能正确使用戊二醛,不了解戊二醛有碱性、酸性、强化酸性之分,不了解加入碳酸氢钠后有效期只有 2周,应在使用前加入,并每周做监测。
1.6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到位:一次性医疗用品、感染性废物、医用垃圾等没有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2.1 手术室空气控制对策:手术室由于人员流动频繁,空气中的浮游菌往往大量超过标准要求,特别在手术进行中,超标的数量更大[1]。必须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手术室次数,减少人员流动,凡进入手术室人员都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的衣、裤、口罩、鞋和帽。将各手术间人员安排写在手术间进门处的黑板上。做好手术之间的空气消毒工作,在现有条件下,接台手术之间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30分钟,以降低空气中的浮游菌尘的起落,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采取每日及术后及时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 84消毒液拖擦地面,擦拭无影灯、器械桌及物体表面等,并开窗通风 30分钟,再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 2小时,使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干净、干燥、空气流通。每周彻底刷洗手术室地面、墙壁 1次,每月对物体表面、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和细菌培养 1次,控制菌落≤200 cfu/cm2。紫外线灯管每周用 95%酒精纱布擦拭 1次,并每月监测 1次强度,低于 70微瓦就停用重新更换。
2.2 手术人员的控制感染对策:洗手是消毒无菌技术的基础,也是控制医院感染中重要措施之一。正确的洗手可使细菌数减少 0-102[2],所以要求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有效的外科洗手制度,接触不同病人前后,接触同一病人从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引流物、分泌物,接触无菌物品前后等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5 cfu/cm2。
2.3 手术室物品控制感染对策:高压灭菌不能代替洗涤质量,加强清洗,认真彻底的擦洗可减少原始菌的数量。为保证洗涤的质量,由一名专职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清洗、维护。对无感染的手术器械,可不需消毒液浸泡,但对感染或可疑感染的手术采用2000 mg/L“健之素”泡腾片消毒液浸泡 30分钟,经过彻底的酶洗液浸泡清洗,液化去除血污、残留的组织,避免了有机物等因素对灭菌效果的影响,确保了灭菌质量的第一关。所有的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片、剪刀、缝针)、布类,凡能压力蒸汽灭菌的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高压蒸汽消毒的如电钻、电刀、螺纹管等,用戊二醛熏箱消毒灭菌,对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等精密手术器械用环氧已烷或低温等离子灭菌机进行灭菌,凡有一次性用品的则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由供应室统一发放,统一销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的回收管理制度,做到用后处理,是防止回收重复使用的关键,用后立即毁型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3]。
2.4 术后污物的处理:普通手术器械按WS/T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中 5.3-5.10进行处理。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方法与材料封包要求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特殊感染手术的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按 WS/T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处理。
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手术室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袋包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放射垃圾装入红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分别存放。手术中所用的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麻醉用的穿刺针、克氏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 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通过污物专用通道运送到手术室外围走廊,由专职人员送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3.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网络组织:手术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和两名监测员组成,主要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微生物监测及对医院感染工作措施落实的督促。坚持做到每周随机对物表、人、空气进行抽样检查,每月全面监测 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3.2加强培训医院感染知识:手术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科室,因此,必须规范手术的准入制度,使每项措施得到及时落实,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性治疗、治疗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放疗、化疗及抗生素的使用,加之疾病谱的变化,导致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不断更新知识,加强培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手术室定期选派人员外出参加短期学习班,学后把知识传授给全科人员,以达到普及更新医院感染知识的目的。与此同时,把医院感染知识普及更新作为科室的业务学习重要内容之一,强化手术室一般制度、工作人员及患者进入手术室制度、卫生保洁制度、参观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洗手制度等的培训。根据卫生部制定的 2006年 9月 1日起施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把医院感染知识纳入科室质量和护士上岗考核内容,尤其是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作为培训的重点,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通过不断强化无菌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个严谨慎独的无菌观念和执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手术室感染率。同时对监控人员也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提高监控水平。
通过对手术室医院感染进行严格监控管理,更新观念,手术室护理与医院感染分不开,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是用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切断微生物的传播,所以,护理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按照预防医学的规律正常运行,保证手术的患者不受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侵袭和影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控制和降低手术室的医院内感染。尤其是对医院感染薄弱环节的管理,如无菌技术操作,消毒液的使用,工作人员的洗手质量,侵袭性操作,吸氧装置污染等,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全面监测,对无菌切口感染患者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保证整改措施及时到位,全年无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也是医院最基本的常规建设之一,不仅要经常性的强化监控意识,做好基础预防工作,更要适应手术室医院感染特点的变化,不断提高手术室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监测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我们注重了对每一个环节的重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达到了比较行之有效的控制感染的目的。
[1]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35
[2] 袁玉华,包家明.医院内感染管理教学周目标的编制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1,16(4):249
[3] 肖志明.加强医院内感染管理与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