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2010-08-15 00:49黄文红
关键词:创造性英语教学语言

黄文红

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黄文红

探讨William Gordon集思广益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实践证实,活动中参与者的思考彼此相冲击,产生灵感,进而使思维更加灵活、通畅,同时,学生也更加乐于表达和倾听。英语教学中使用集体讨论,集思广义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开拓思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培养创造力。

英语教学;培养;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罗杰斯认为,“相信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创造潜力”,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力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实践,其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终点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终点行为的经常性任务。本文拟以现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创造学与创造教育理论为指导,探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探讨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模式。

一、创造性思维模式应用的理论基础

创造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发展。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它作为性格的理智特征,实际上是指个人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是指个人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理智特征,主要是指思维特征——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知识和疑点,能够多侧面、多角度探究问题,热衷于科研和创作,处理问题时常可以另辟蹊径。

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培养创新人才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运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与一般常规性思维之不同,在于创造性思维不囿于成见,不因袭传统,敢于向陈旧的观念挑战,突破旧框框、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其主要特点是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发散思维,活跃的灵感等。吉尔福特提出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在发展层次上的特征。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内的各种认知能力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也是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吉尔福特还认为,发散思维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多个方向,而集中思维能决定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同样是创造性思维所需要的。实际上,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它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或主导,但从横向上看,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集中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需要它们的协调活动。而只有把它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才能产生创造性。在教与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假设,标新立异,这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和高度协调,是创新得以产生的根本。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就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目的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具有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人们的想象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想象,而是建筑在某种联系基础上的,既是以联想思维为基础的,培养发散思维就要首先培养联想思维。

(二)联想思维培养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所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创作出新的想法。培养联想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去寻求、发现、评价、组合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表面看似无联系的事物之间搭上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在以前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意义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混杂的事物表面抓住本质特征去联想,能从不相似处察觉到相似,然后进行逻辑联系,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三)收敛思维培养

收敛思维就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先发散后收敛,先感性再理性”的认知过程。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收敛思维的具体方法很多,如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以及分析与综合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法国遗传学家F?雅各布说:“创造就是重新组合。”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可以从培养比较、类比和分析思维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类比和分析、综合。

三、William Gordon的教学模式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时最后提出:要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这个观点说明:培养创造性,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语言、文化知识,培养语言使用技能。用中学语言、用中练技能、用中培养能力是设计英语课堂的基本教学理念。其目的一是培养语言能力,二是培养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依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对象而进行细化,应用。英语学科肩负培养创造性的任务,在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兼顾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应注重实践,应创造环境让学生去使用语言,在用中学语言,在使用中活化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使用语言的能力。

四、模式的实践

以《新视野》第二册最后一课为例说明教学模式的使用过程。

Unit 10 Section A Reports on Britain Under the Bombs

Section B Forty-Three seconds over Hiroshima

Section C Narrow Escape.

在学习了Section A and Section B之后,学生被告知要进行有关世界大战的为主题的讨论会,学生已经过几次的训练,对此比较熟悉,所以进展得很顺利。

第一步,描绘主题:(1)教师给出或由学生提出一个用以讨论的主题;(2)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导论,对主题进行描述,可以以单词或短语的形式记下来;(3)全班共享。小组或个人把他们对主题的描述说出来,并由教师把每个人的发言简要记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1)学生可以重复发言,教师因掌握时间,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表想法,但又要适合课堂节奏。(2)不要加以评价,给学生一个民主、自由、放松的学习氛围。

有关世界大战(the World War)这一主题,学生提出了许多的描绘性词语,例如:

Destructive harmful disastrous hopeless helpless

Miserable difficult hard homeless

Dangerous upset troublesome worrying frustrating

Disappointing painfulwounding disable hateful

……

同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反的词:Reconstructive hopeful helpful chanceful

victorious satisfying Powerful beneficial……

第二步,直接类比:教师给出范畴,如比做人,动物,植物,机械……,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描绘性词语作类比,比如:火(主题)——热(描绘性词语)——{火、太阳、火山、炉子、善心…… 。该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过程,引导学生解释为何做这样的类比,培养学生思维的细致性和精确性。

第三步,把个人作类比:学生通过把自己设想为选中的类比物,来描绘身处其中的感觉。教师简要记下他们的表述,并鼓励学生解释为何他们有这样的感觉。这一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观察为题和解决问题,会使答案更人性化。

第四步,再次作直接类比:再次进行联想,类比,找出具有此矛盾性质的类比物。这里仍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过程,只是更具体。学们在其中选一个最能反映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一对词作联想和类比。

第五步,重新审视主题:从上面的类比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与原主题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欣赏他们创造性的成果,体会创造性的过程。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越熟悉此模式,课堂进程得越顺利,效果也好,学生的想法多,发言积极踊跃,也越能产生新颖的答案;同时,还发现准备得时间越长,学生进入状态越快,这可能语言的基础有关系。平时越活跃、越团结的集体,这个模式的使用效果越好。课后在对此模式评估时,学生给出的反馈也是这样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长期的任务,应贯穿于每个学科教学中,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这也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前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人格修炼与个性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从观念到实践的变革,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

英语教学作为学科教学也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任务。以往谈到创造性就只与科学课联系起来,似乎人文学科的只肩负知识、文化传承的作用,而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创造性来自于全脑的开发,来源于知识的综合运用,靠的是以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于每个学科教学中。

[1]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张春兴等.教育心理学[M].台湾:东华书局出版,1982.

[3]张德.教育心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4]加涅.学习的条件[M].陆有铨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William J.J.Gordon.Synectics: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Capacity[M].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1.

H526.5

A

1673-1999(2010)04-0168-02

黄文红(1967-),广东揭阳人,硕士,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外国语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教学。

2009-09-29

猜你喜欢
创造性英语教学语言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语言是刀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