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及其出路

2010-08-15 00:49苏利荣
关键词:职业心理大学生

苏利荣

(贵州大学马列部,贵州贵阳 550025)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及其出路

苏利荣

(贵州大学马列部,贵州贵阳 550025)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临就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就业心理困惑,因此只有客观、冷静地看待这些困惑,全面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才能找到出路,实现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出路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及原因分析

第一,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困惑。就业和择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业一般是临时性的先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不一定是适合自己所学专长;而择业是有选择地挑选自己适合的职业,大都是选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在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一困惑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同学认为: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先就业能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毕竟说到底人是为了生存;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先择业,一味强调“学以致用、专业对口”,选择自己想要的、自己喜欢的工作,那样工作起来也带劲[1]。大多数同学在找工作时会首选自己感兴趣的或对口的工作,可是简历投出几百份却石沉大海,自己喜欢的工作总是事与愿违,毕竟这是一个双选的过程,社会也并未提供诸多与之相匹配的职位,因此事实是很多人还是先就业,残酷的现实不得不叫他们的幻想破灭。

第二,兼顾事业还是固守爱情的困惑。就业形势严峻,自己前途未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离开校园的那一刻将自己辛苦经营的爱情忍痛割舍。就业危机下,校园爱情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许多恋人不得不正视现实,毕竟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好比空中楼阁,总让人留有遗憾。一旦离开了大学校园这块特殊的生长土壤,开始接触复杂社会时,校园爱情很难经得起考验;但也有很多人还在苦苦挣扎,不忍将自己用心经营起来的感情付之东流,“毕业时期的爱情最脆弱”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将爱情进行到底还是识时务为俊杰,成为这类人毕业时最大的困惑。

第三,先考虑个人兴趣还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困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大学生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出现较多的词汇。国家为“大学生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研究制定了8项激励和保障政策,包括发放生活补贴、办理各种保险、对于各种考核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甚至还有更优惠的条件吸纳大学生前去就业,在种种诱惑之下,许多人摇摆不定,“去了害怕一直过穷日子,不去害怕暂时找不到好工作,放弃这样的机会还很可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诱惑,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钟爱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都市,“孔雀东南飞”现象日益严重。就业如此艰难,想要在自己喜欢的城市留有一席之地,更是难上加难。何去何从,他们举棋不定。

第四,保守还是冒险的困惑。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很看重专业是否对口,所从事的职业是否有发展前途,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大学生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心态。但当社会为之提供了一些艰苦行业和到艰苦地区就业的机会时,很多人却望而生畏。从许多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调查看,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外企、国企、金融机构及高等院校等单位,而愿意到贫困地区支教和到有关农业单位工作的人却很少。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的竞争精神和风险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太平淡的生活很无聊”和“缺乏竞争冒险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也广为人接受,可是真正将自己的就业摆在面前时,很少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他们想做出一番成就,却又原地踏步,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学生在择业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困惑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个人、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的出路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及合理的建议来帮助大学毕业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迎接这一重大抉择。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只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改正、完善自己。因此,正确认识自己是成功就业的第一步。只有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和价值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只有合理定位自己,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才能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做到不卑不亢,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另外我们还要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增强一点抗挫折的能力,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在心里给自己一些信念,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无限精彩,只有敢于进取,勇往直前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所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应该及时更新。过去那种统一包分配的时代早已远去,今天的社会给大学生提供了自由择业、人才流动的更大空间。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加强自主择业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笔者认为“先就业、后择业”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择业观,因为人先要温饱和生存而后才能谈发展。当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去基层并不意味着没有前途,所以大学生应该转变一些错误认识,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与时俱进,端正职业动机,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索取和贡献的关系,择业时不仅要考虑个人爱好也要兼顾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综合素质。“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你的职业”,因此大学生应该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发展方向做一个合理的规划,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毕业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评价、树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实施策略以及评估与反馈。此外,毕业生应掌握一些就业技巧,了解一些就业知识,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有意识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2]。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其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一个关键,因此在校学生不仅要专业技能过硬,更要加强实践技能、为人处事技能等一些综合技能的训练,这对于提升就业中的自信心,增大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第四,接受客观现实,主动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欣然接受而不是抱怨生不逢时,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积极主动适应环境。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毕业生人数的猛增使得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中的一员。要想在这个竞争和多变的社会取得一席之地,大学生应该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注重理想、信念和责任感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要加强人格锻炼,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新的就业制度和国家优惠政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大学生应该加强竞争意识,在客观环境不变的前提下,思想上积极主动,争取实现顺利就业。此外,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管齐下,提高就业率。

[1]潘敏.金融危机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9).

[2]张怀春,卢祥之.大学生心理困惑的对话[M].济南:济南出版社, 2006.

责任编辑 胡号寰E-mail:huhaohuan2@126.com

G647.38

A

1673-1395(2010)04-0314-02

2010-03-16

苏利荣(1984—),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职业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