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歌唱课程创新教学刍议*

2010-08-15 00:46刘晓君
长沙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音色歌唱教师

刘晓君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泉州 350108;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歌唱课程创新教学刍议*

刘晓君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泉州 350108;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歌唱课程应实施开放型的创新教学以促进创造型幼教师资培养的问题。开放型创新教学模式以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为前提,包括了深入开展教学创新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注意加强学生音色鉴听与演唱实践训练等创新性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策略。

创新;歌唱课程;音色鉴听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改革潮流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主体目标。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的唱歌课应如何应对这一时代挑战呢?

一 转换角色,理顺主导、主体关系

教学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基础,我说你听,我教你唱,师者唯我独尊。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理念,千百年来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特别是作为技能学科的音乐,更习惯于以师带徒、言传身授。客观地说,“教师中心”的角色定位,在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承中也曾发挥过一定作用,但与当代创新教育理念却已严重背离,无法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名顾问,一位教会学生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1]很显然,教师在这里承担的角色已从处于教学中心位置的控制者、管理者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这就是说,教师必须责无旁贷地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像《学会生存》书中所指出的那样,“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2]教师只有通过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性,推进创新教学的顺利开展,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歌唱课堂打造成探究知识、张扬个性、完善人格、促进发展的艺术乐园。

大家知道,歌唱教学是所有音乐门类中最独特、最难琢磨的。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发声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活跃创新思维,使其听辨敏锐,对所发声音的正误、美感有一定的判断力,从而提高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歌曲、艺术歌唱、创造性表现歌曲的能力,以逐步实现对声音的有效调控,力求音色上随歌曲的风格、情绪、情感的调整而调整。这就是摆在歌唱教师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否则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歌唱与创新。因此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迫使教师在迅速地完成“蜕变”的过程中,迫切要求教师在具备创新精神的同时具有创新教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本职,对所教的学科、相关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研究应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包括娴熟的技能、深厚的理论功底、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动机,善于吸收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引进最新的教育信息、资源、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年龄及其心理特点,注重教育艺术的机智,不拘泥于已有的教材、教法。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越高,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越广博,其驾驭课堂的能力越强,创新教学的“灵感”越能不时地被激活与闪现,越能触类旁通,并创造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和谐统一,获得最佳教学效益。

二 尝试创新,优选课堂教学策略

在正确处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系的前提下,优选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创新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试谈尝试性教学策略的应用。

尝试性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革新实验和学生的尝试性学习。教学改革从实质上看都是一种创新尝试。我们知道,声音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与美化将是歌唱训练的第一大事。为了优化高职歌唱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引进了最新研究成果——“以动辅唱”的教学理论及实用方法[3],并进行音色鉴听的教学实验,对歌唱课的声音训练进行了革新尝试,师生合作,共同探索练声的崭新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以平和的心态、真诚的爱心、愉悦的情绪,影响、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学生在放松的体态动作的辅助带动下,解除了身体一切紧张、发僵状,让声音顺畅地从腔体中释放出来,声音自然而然有了气息的支持,气息对了,声音也就对了。如:现场为学生示范芭蕾舞姿,感受身体直立和手的延伸,与咽壁的延展和声音反射的关系,很好地解决学生咽壁松弛、声音缺乏穿透力的问题,效果立竿见影。其次,在唱歌教学中整合音色鉴听的革新尝试。音色鉴听即加强学生歌唱的听觉训练,可分为对自身声音的鉴听,及对他人声音的鉴听。如:运用“内心听觉”[4]这一训练方法,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对自身发声正误的判断力,以逐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5],以及相适应的调整发声方法,使学生全身心歌唱成为可能,歌唱学习得以科学开展。著名的艺术家丰子恺曾经说过,音乐是耳的艺术,音乐的训练是耳的训练。歌唱虽然源于喉音,但喉音不过用作表现工具而已,歌声的正误与美感,全靠耳朵来辨别,故唱歌仍是归根于耳的训练。倘喉音健全而耳朵没有辨别力,终究不能唱出完美的音乐。故耳的训练是一切音乐训练的基本[6]。我国著名的指挥家马革顺先生曾经说过,“人的声音可产生一万六千种音色,而音色不会利用是合唱的一个重大失误。好的音色应该是根据作品的内容产生感情,感情产生生理状态,生理状态产生声音。因此,用一种音色来演唱所有的作品那是错误的、失败的,是没有生命力的。”[7]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形式的演唱。对于音色的重视在音乐门类学习中总是被提及,但真正在歌唱学习的同时能被结合实施的却很少。特别是在歌唱教学的初中级阶段,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许多教师认为练唱都来不及,哪有时间鉴赏。殊不知结合歌曲的学习,有意识、有目的地留出适当时间选择典型曲目,精心组织音色鉴听活动,引导学生对不同作品不同演绎方式所产生的不同音色进行鉴赏,不断提高耳朵对声音的鉴别力,使学生在歌唱的用声、表现与创新方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曾被几代人所熟悉、传唱的儿童歌曲《小白船》经黑鸭子演唱组的创造性演绎:那清新润泽的音色、优美简洁的和声、绵和有致的气息,给经典老歌平添了时空感和层次感,旋律更加富有张力和穿透力,听起来既有新意又不失亲切。学生明白了,原来这首歌还可以这么唱。有了这样创造性演绎作品的优秀范例,学生就可以借鉴其成功创造性演绎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经过一学期改革实验,学生的音色鉴听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合唱的音色很快起了变化,她们在公开课的教学展演中,分别以小组的形式把自己创作排演的《小白船》富于个性地展现给大家,受到同行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被评价为歌唱课堂创新教学的典型。可见,教师的创新实践过程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着学生,从而调动学习主体在创新教学中的主动性。

学生尝试性学习指的是指导学生预习教材,让学生从一开始便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尝试,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由于这是走在教师前面的学习,最需学生主动探索,因此它在创新教学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大专唱歌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歌曲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中有一部分作品思想内容较难理解,如《红豆词》、《紫藤花》等,其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及揭示的内涵,如果不了解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不具备较好的古诗词文学素养,是很难真正领悟,也难以准确把握其情感及演唱风格的。据此,教师抛弃直接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做法,而是组织学生预习,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渠道 (图书馆、网站、倾听音响资料等)以获取理解歌曲、准确把握艺术作品情感内涵的丰富知识,这就为接下来课堂质疑、探索的顺利开展,作品创造性的演绎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预习的意义还不只局限于一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作为连结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的纽带,还起到拓展课堂时空的目的。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自学能力就能不断发展,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益的。

课堂质疑讨论。在预习基础上组织课堂质疑讨论,是尝试性教学的另一形式。通过质疑提问,把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激发学生思考探索,不但是深入领会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优化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这种提问,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提示,但更多的应是学生主动的质疑。另外,这种提问应能开拓良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同学发现矛盾,学会质疑,激发同学参与讨论的热情,从而把教学逐步引向深入。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能够就歌曲的思想内容、乐理知识、演唱技巧等方面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和见解,这比教师按事先备好的内容照本宣科要丰富得多、生动得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一道开展教学讨论,学生和老师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调动,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即使一时不能解决,还可以向课外延伸,老师学生都去寻找资料,深入探讨,使教学相长在创新教学的更高层次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三 延伸实践,拓展创新教育成果

重视实训实践,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培养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必要条件。作为技能科的唱歌教学,除了课堂必需有足够的实践训练之外,还必需引导学生向课外实践延伸。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大,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艺术教育等诸多系 (部)的组建,有力促进大专校园的文化建设。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也为唱歌实训教学提供了良机。实践表明,唱歌实训可以有多种形式,但组织同学参与班级、年级、学校举行的各种文艺晚会或歌咏大赛的演唱,争取让同学一展歌喉,是一项仿真性强、创造性含量高的实训活动。应强调指出的是,这里说的实训,必须是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延伸,它要求的不是学生对习得的知识技能机械的反复训练和巩固,而是侧重于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改编,从而获得艺术再创造的乐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种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都显得异常活跃,对此笔者有一次感触很深的经历。一年一度的全校歌咏团体大赛是学生非常关注和喜爱的。在夺得全校一等奖的鼓舞下,第二年比赛中,笔者任教的班级积极性更高,胆子更大了,他们在与教师意见相左的情况下居然坚持在很短的时间内排练《蓝色多瑙河》这一著名经典曲目参赛。在教师姑且一试的疑虑中,他们充满自信地认真准备,并在九个乐段中成功地选唱五段,最终以较完整的综合表现,在高手如林的校园再度夺冠。从这次实践中教师获得的启示是:师生间需要一种融洽、理解、信任与宽容,这是开展自主学习、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在这种基础之上,教师才能敏锐感受到学生之中蕴藏的巨大创造潜能,并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这种潜能转化为创新行为。否则,学生的创造精神随时都有被窒息的可能。在自主性更强的艺术实践中,师生意见不一的现象将不再是稀罕的事,教师如果对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勇于大胆进行艺术创新尝试的品质行为感到不舒服,正好说明传统教育观念的顽固性。这又回到开头的话题,只有教师增强自觉性,彻底铲除“师道尊严”、“教师中心”的病根,创新教育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学习、发展、完善,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由教学的参与者逐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做一名创新教学的有心人,才能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与时俱进,为培养一代创新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4]林立君.声乐教学艺术论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丰子恺.艺术修养基础[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7]胡翎.少年合唱训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责任编校:简子)

G710

A

1008-4681(2010)06-0159-02

2010-07-13

刘晓君(1971-),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及教学。

猜你喜欢
音色歌唱教师
最美教师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歌唱十月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