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2010-08-15 00:49谢锦炜
关键词:教学管理师生理念

谢锦炜

浅谈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谢锦炜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阐述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在现代高教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高校教学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为了给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一个相对融洽、宽松的学术氛围。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论述如何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高校;以人为本;教学管理;

现阶段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于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的实质是根据一定的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术氛围,坚持一定的原则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领导和控制,使教师和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管理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高校,教学管理更是占据核心地位,高校教学管理者不单具有管理职能,还有教育职能。高校教学管理兼备事务性、周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所以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理念,进行人本化管理。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也就是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在我国的科学发展中,一直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现阶段,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种触及社会各领域的文化价值观念。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渗透到高校教育以及高教管理之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是以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核心,以个人的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的共同目标为引导,通过给予成员充分的授权和信任以及成员的积极努力,实现成员全面、自由的发展理念。这也是传统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手段进行教学管理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实行教学管理时具有统一、规范的优点,它强调必须按照行政法规和规范程序进行教学管理,曾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一)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欠缺

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虽有专业知识,但很少是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教学管理理论,面对众多事务性工作,缺乏专业性导致能力不足,影响教学管理质量。

(二)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于时代发展

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注重效率与理性,忽视被管理者的个性发展。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需要新型的全面性人才,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已经落后,与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不相协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缺乏竞争性和淘汰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三)管理体制行政化色彩浓厚

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管理,学校只是行政体系延伸到教育系统的一个附属机构,学校的行政化使得它主完全按照行政组织的规章制度、行政程序来进行教学管理,民主氛围不够。学校内的教学、科研人员都成为照本宣科的执行人员,而不是参与学校运行、教学研发、制度创新的核心和主角,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教学、科研人员的自主发展。

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观念,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地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也是现代高教管理以及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高校教学及管理都是围绕人与人之间开展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在教学中,教师是积极参与者,也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只有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保证办学效益。

二、开展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

要开展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首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教师敬业,管理人员爱岗的工作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强化管理,按照时代社会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工作,开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教育是一种给人提供发展进步的服务。学校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必须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根本理念,以服务对象为本,以人为本。只有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学校的宗旨是满足人的发展需求,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树立明确的服务意识,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为教师、学生做好服务工作,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其次,管理人员要清醒地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本质,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以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性,他们有权利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选择,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决策。高校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工作,就要一切都以学生为重,通过学生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与责任感。同时提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是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最佳途径。总之,学校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三)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

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教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管理者分配教学任务,教师服从教学安排,实施教学的固定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自主性,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尊重教师的意愿。首先,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定管理制度、分配教学任务时要多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多听取教师的意见。教师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要保证及时沟通、交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因为观念不同而导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产生摩擦,使教师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价值,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同时,管理人员与教师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可以更好的相互合作,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秩序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注重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制度要强调以人为本,不能限制师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能成为师生互动的羁绊,而应该充分肯定教师、学生的兴趣,尊重师生的情感,鼓励、支持师生的自主发展。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让教师把教学工作当成一种快乐,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当成一种身心愉悦的事。在教学管理中,要维护教师的个人名誉和尊严。处理教学事故要以批评教育为主,对典型问题要以典型帮助教育为主,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管理要以具体示范为主,让教育工作变得充满活力,成为创新的乐园。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施教学管理的同时,仅仅依赖教学管理制度的约束和对师生自主发展的充分鼓励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改变教学思想及行为模式还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良好的学校文化对师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体现和谐友爱的人文精神,使大学成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场所,达到满足师生个性发展的环境需求,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师生的情绪、行为,使师生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应用到高校教育管理中就是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师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环境,确立师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师生的利益,有效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师生的目标与学校的办学宗旨协调一致,更好地全面协调发展。学校将帮助师生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学校即人、学校靠人、学校为人、学校塑人”的观念,更好地促进学校和个体的发展。

[1]刘雅琴.高校教学管理人本化探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殷兴东.高校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方法研究.教学研究. 2008(6).

[3]张潍民,陶小兰,郭恩霖.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评价机制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

G64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24-0170-02

谢锦炜(1980-),男,硕士,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007)金融系助理研究员,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就业指导等事务工作。

2010-09-19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师生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麻辣师生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