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四运动及传承五四精神的再思考

2010-08-15 00:50刘俊梅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精神学生

刘俊梅

(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22)

对五四运动及传承五四精神的再思考

刘俊梅

(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22)

91年前,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它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民主、科学、爱国、战斗的伟大精神。本文拟就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体现出的精神内涵、及大学生传承五四精神的使命谈几点想法。

五四运动;精神内涵;五四精神传承

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一场冲击各界、深人人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历年来人们对五四运动的怀念和对“五四精神”的呼唤证明:这场凝聚着近代中国思想变革风云的运动,其伟大精神不仅能闪光于过去,而且能照亮现在和未来。

1 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

1.1 背景

五四运动的爆发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是五四运动具有以往革命斗争无可比拟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所以,当“五四”这场为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开始后,知识分子首先得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广泛的支持,影响极大。其次,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五四运动的骨干力量,他们自觉地把启蒙与救亡、自身与劳动群众达成统一,发动民众革命拯救危亡的祖国。展现出极大的社会使命感、参与社会的意识。最后是国外因素,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陈独秀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1]。毛泽东也说: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的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2]。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树立了榜样。

1.2 直接导火线

引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的代表团踏上前往巴黎的旅程。全国上下充溢着“公理战胜强权”的乐观。但此去不但过程一波三折,结果也令人惊讶。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公理非但没有战胜强权,反而和强权沆瀣一气。面对《巴黎和约》对中国主权的公然侵犯,对中国民族尊严的肆意践踏,北洋军阀政府竟然准备在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这实在令国人难以容忍。中国人民郁积已久的愤怒火山一般喷涌而出。

1.3 过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愤怒的师生因爱国一齐上街,高喊爱国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正当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刻,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大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应该说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而这时,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各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合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2 五四运动体现出的精神内涵

五四精神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孕育而成的。是五四时期那一代的时代先锋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遗产。五四精神代表着进步、积极、和平、平等、创造、自由、美与善,它昭示给人们的精神内涵,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奋斗、敢于牺牲、勇于献身的战斗精神;追求进步和光明的民主科学精神。

2.1 爱国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主权的外交失败,让以北京大学广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各个阶层群情激愤,他们积极行动起来,逐渐汇集于天安门前,学生争相上台演讲,个个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有力地表达了青年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传单中:“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充分表现学生不畏强暴和黑暗,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演讲结束后,游行开始。队伍中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保我主权”,“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旗帜鲜明口号。当游行队伍在东交民巷外为军警所阻,请愿书又无人收受时,学生队伍开始转向,继而放火焚烧赵家楼,严惩亲日派卖国贼。在学生运动的感召下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真正是:地无分东南西北,人无分男女老幼,都行动起来了。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全国民众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工人们说:“我们都是穷人,但我们绝对不要我们的国家(被日本占领)变成朝鲜第二,那里的一片景象是惨不忍睹的。我们当前所进行的运动,乃是世界史上一件最为惊人的运动。这是一个全民的运动,不是任何武力压制得了的。”[3]5月21日,各地学联代表在上海召开群众大会。北大学生代表在会上明确地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仅仅把大清门的匾牌换成中华门,这样革命不算彻底。我们这次要作彻底的革命”。[4]这种可歌可泣的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主义精神,最终使五四运动的目的得以达到。五四运动的亲历者许德珩1980年为《五四群英》一书题词时写道:“泱泱大国,五四群英;心忧天下,身无半文;面壁十年,志在救民;赵家楼火,万众一心;烧尽腐恶,与民维新。”这几句话道出了五四青年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博大的爱国情怀。可以说五四运动的精神支柱,核心所在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2.2 战斗精神

五四精神的实质既充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也高扬着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敢于牺牲、勇于献身的的战斗精神。在五四运动前,奋斗,失败,各种救国理想相继破灭。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代表夏秀峰当场咬破手指写血书,大家为这种真正的勇士所激动。于是,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蔑视反动派的高压政策,他们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纷纷走上街头进行讲演,面对前来企图驱散群众的反动军警,学生们毫不畏惧,振臂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大批学生被捕入狱。当北洋政府电令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时,当时报载:二十八日那一天,各专使的寓所满被侨法的中国工32人和学生围住了。不准专使出门,扬言如果出门,当捕杀之。吾们已预备了:每一个专使的命用三个人的命去偿他。这预备偿命的人已开了名单,不管要出门的专使是被谁打死的,这预备偿命的人总会去偿命的[5]。这些大无畏的英勇行动,充分体现出五四时期中国人民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2.3 民主、科学精神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反帝反封建、个性解放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了几千年,虽然民国建立,但北洋军阀政府当道,封建主义在中国社会依然占主导地位,所以,五四勇士提出诸如:个性解放、人权、民权、女权、婚姻自主、男女平等、思想言论学术集会游行自由、均富、知识分子与商人、工人、农民结合、普及教育、发展独立的新闻和文学出版、提倡青年和学生关心国事等等,不仅把民主精神提到了崭新的高度,而且把民主赋予新的内涵,即以劳动阶级为主体的,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所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民主精神。五四时期的先驱们初期即提出科学的口号,主张“以科学说明真理”,努力使自己的认识“步步皆脚踏实地”,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图圈。”[6]先进的知识分子树起“科学”这面旗帜,开展无神论的宣传,反对鬼神和偶像崇拜,反对愚昧和盲从,大力宜传近代科学,提倡理性主义,用新思想、新文化去开启人们的理智,把广大民众从封建专制主义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促使他们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新事物,培育人民大众的科学精神,以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和进步。此外,五四斗士虽然主要在于提倡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但是他们显然已经认识到士、农、工、商各界掌握科学技术对实现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五四斗士宣传民主科学精神的过程中,也充满着革故鼎新、勇于开拓的、大无畏的创新精神。

3 传承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爱国主义、振兴中华是其核心。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其主旨各不相同。青年运动只有在它适应历史发展要求,担负起时代的任务时,才能具有深刻的内容和历史的意义。今天我们怀念五四,不是要去重复当年的斗争口号和斗争方式,而是要继承、弘扬五四精神,把五四精神注入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使之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3.1 五四精神,要求广大青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青年人应该深刻体验我们现在的奋斗同革命先驱奋斗的历史联系,即对于当代爱国主义的实质内涵,我们还需要思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影响思想、价值取向的因素很多,对每位青年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受得住各种磨砺。认清当前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面对别国敌对行为时,我们应当怎样既以史为鉴,又面向未来?我们在表达个人情绪时,负责任地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族利益。除了情感表达,更需要具体地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

3.2 奉献国家、奉献人民、奉献民族,是“五四”青年的精神所在,也是当代青年必须牢记的精神所在。青年应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脉搏,知难而进,自立自强,脚踏实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以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满腔热血,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爱国进步结合在一起,同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3.3 新世纪已经到来,传承“五四”精神,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些就要求青年人应不断地加强学习。要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时光和优越条件,要勤奋学习,勇于创造,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掌握本领,为祖国的振兴和繁荣出力加油,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爱国和进步最深刻的内涵。

[1] 中国近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3.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390.

[3] 彭明.五四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 五四回忆录:上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55-256.

[5] 谢晓雯,张梅.论五四精神[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2):32.

[6] 黄振位.略论五四精神[J].广东社会科学院,1999(3):5.

Rethinking 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its spirits inheritance

LIU Jun-mei

(Marxism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Ninety-one years ago,a group of young intellectuals launched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with the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which is not only a great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but also a patriotic revolutionary movement against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It sets up a monument of promoting the history progress in China,gives birth to the democratic,scientific,patriotic and fighting spirit.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ideas about the outbreak of the movement,the spirit connotation and the mission of spiritual inherit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May Fourth Movement;spiritual content;spirit inheritance of May Fourth Movement

D432.1

A

1009-3907(2010)07-0089-03

2010-04-21

刘俊梅(1972-),女,吉林舒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沈宏梅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精神学生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赶不走的学生
拿出精神
学生写话
95年前的“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