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涛
(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11)
近年来,互联网事业在我国取得飞速发展,上网人数不断跃升。2009年7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宽带用户达到3.2亿,稳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业将不得不重新定位自身的功能,并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在这个大环境下,图书馆业的人才培养和利用政策势必发生很大的变化。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过去需要数万平方米空间才能容纳的书籍,如今可轻易浓缩于一块小小的硬盘,随身携带,随时检索。数字化时代,不仅仅意味着信息量的巨大,更意味着信息利用的便捷。从互联网业“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在行业竞争中迅速崛起,我们可以看出,拥有庞大的信息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前提,而怎样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快速发现自己所需的资料,才是人们当今的需要。搜索引擎的快速崛起,对此做了最好的说明。形形色色的数据库资源的出现,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无疑也顺应了这个需求。这些数据库除了拥有庞大的论文库,更提供了便捷的检索途径。作者、题目、刊名、关键词等多种检索途径,使读者可以在数秒之内找到自己所要的信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庞大的知识储备已不是最大的优势,因为读者通过其他途径,一样可以获得不少信息,甚或更快,更具条理性。在知识与信息已不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对知识与信息利用水平的高低就能让使用者产生差距。在笔者所在的图书馆,经常有读者因不会用电脑而无法找到所需资料,而这些读者中做研究的中老年读者又占了大多数。图书馆虽有数十百台电脑,无奈不能物尽其用。“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时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加以指导,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博”与“专”一直是人才培养中的两大分支。有人主张博通,有人主张专精。博通者打通古今、兼容中外,高瞻远瞩,通观全局,卓然一家。专精者抓住一点,穷根究底,微言大义,冠绝一方。如果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二者都不可少。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既需要有“大家”树立一个丰碑,一个高度,以为同侪之榜样,又需要大量精通专业人士在各个岗位的贡献。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量正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单是一门学科的一个分支即不易掌握,更别提打通文理,兼容中西了。这种状况决定了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是很难实现的。在这样的现实下,“专家”成为不少人的理想,而对“复合型人才”则是高山仰止、敬而远之了。
不过,综合图书馆的业务来看,在信息膨胀的时代,我们依然不能因为“复合型人才”之难得而轻易放弃。正因为专业化的深入,更突显“复合型人才”的价值。图书馆是汇聚知识之地,举凡世上所有的学问,在图书馆都有一席之地。每一学科又有无数分支,不同学科又交叉产生新学科。但图书馆配备人员有限,显然不可能按学科配备人员,做到应有尽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复合型人才”教育,使员工的素质综合化,多样化。只有这样,面对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读者,才有可能提供内容丰富的服务,并逐步培养图书馆业的“大家”。
复合型人才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扩大化的“专才”,只是这种专才相对来讲,所知更为广泛而已。以笔者愚见,我们不妨以了解和掌握不少于三门专业知识为限,来评判一个员工是否“复合型人才”的最基本标准。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作为基础知识必不可少。作为图书馆人,图书馆学的相关知识显然也需要掌握。除此之外,要求员工再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并不过分。
能才知能是指各行各业的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即能胜任工作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如人际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逻辑分析及创新能力。在任何一个专业或行业中,一个人的能力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就是此人的基本素养,其二是针对此行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是指拥有并熟悉对人事物或做事方法的资讯及经验的状态。而技能是指人有效利用知识的能力。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助于图书馆员可积极有效地倾听并理解他人的看法和感受,条理分明地叙述事实和表达个人见解,亦能懂得适时运用开放式问题去理清他人的需求,并可给予积极的建设性的回馈。这种能力将有助于图书馆员在应对不同文化、不同心理的读者需求时正确处理。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可得体处理好同事之间、上下司之间等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人际交流与沟通,从而可保证其间的合作关系良好,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减少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创新能力。创新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新代表个人能够不受现在规划与框架的约束,原创或者是发展新构思、新方法、新设计以及新计划的能力。创新是任何组织、行业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拓展行业和组织的边界,寻找到发展的最大支撑点,以促进组织或行业的进步。创新通常是基于现实的分析与批判思考而得到的。因而对创新的要求也必须是立足于现实发展的基础,并具备针对性的的可操作措施。
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可以理解为自我情绪的管理和组织的管理两个方面。身处工作环境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图书馆员,除了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能的压力外,还要应对生活与工作中各种压力。据一项研究显示,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非常突出。因而提高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对组织和工作的管理能力则是保证工作效率、合理分配资源、正确处理事务、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重要性自不言而明。
图书馆工作中,不同岗位对员工的知识要求并不相同,比如借阅窗口服务人员、行政人员、课题咨询服务人员的知识要求显然有很大差距。我们虽提倡“复合型人才”教育,但并不是毫无针对性,而应针对不同岗位,有所区分。
借阅窗口人员的培养,应注重拓宽其知识面,并在图书馆学方面有所侧重。他们与读者打交道最多,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其指导读者查找相关书籍。五花八门的读者,必然会产生五花八门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广泛的知识积累是很难完成的。我们不妨按大学科划分,例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几块,在不同大块中各培养一名“复合型人才”,并按不同的专业背景加以灵活搭配。
课题咨询人员则要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互联网知识,并拓宽知识面,做到通中有专。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少图书馆推出了“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但是,由于读者的要求不一,咨询员显然难以做到次次回答都让读者满意。在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后,学科知识事实上成为评价一个咨询员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学科馆员”的诞生,实际上就是读者需求的产物。传统意义上的借书还书,已不是图书馆员的唯一业务,出入于知识库,图书馆员理当对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以对读者做出指导和解答。
管理人员则要侧重于管理学以及待人接物能力的培养。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为一线员工提供后勤服务。他们虽也是与人打交道,但是与借阅窗口工作人员不同,管理人员主要是和图书馆内部员工和上级领导打交道。行业管理必然需要行业的知识一个不懂图书馆学的领导,领导图书馆界难以服众。
以上是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来培养有所侧重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有另一种层次的划分,即工作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和学术研究上的复合型人才。图书馆作为知识最聚集的场所,没有理由不产生杰出的学者。普通的工作人员,在数字化时代中,为了满足读者的不同需要,需要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同样需要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故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哲学、宗教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这理当成为今日图书馆学界师法的榜样。环顾当今图书馆学界,虽然不少专家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瞩目成就,但却缺乏有影响的大家。这一点,愚以为与学科分工的过度细化不无关系。五四前后,是大师辈出的时代。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吴宓等人均博学经史,汇通中西,在诸多学科的研究中均取得重大成就。今日思之,他们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除了时代的际遇,与其取法甚广、高屋建瓴不无关系。今日的中国,面临民族复兴与中华文化复兴的大思潮,图书馆界的学子们,要想对中华文化的复兴、发展有所助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所贡献,不能不放眼天下,博取众长,只有这样,才可能卓然自成一家。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浪潮中,图书馆界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不重视“德教”。我们要培养图书馆的复合型人才,如果不重视德教,将是不健全的。
图书馆作为收藏图书和传播文化的机构,其地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理当在思想、行为等方面为各行业做出表率,以体现图书馆人“知书识礼”之正面形象,行为世范,甚或达到移风易俗之目的。
对图书馆人进行德教,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思想宝库。无论是孔孟的“仁”学,还是墨子的“兼爱”论,或是老子的“无为”论,其思想在今天都依然有意义。只要我们认真去发掘,去辨别,去吸收,对人才的培养都大有助益。当然,世易时移,旧日的思想未必完全适合今日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不拘一格,广泛地吸收现代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如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求实上进等,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图书馆复合型人才的德教中去。在充分地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今日职业道德教育的精华之后,图书馆复合型人才的德教工作必会卓有成效。
图书馆培养人才,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资料丰富,应有尽有。但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万万不能要其“通”而作填鸭式的教育。这个时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最是重要。“复合型人才”之通,并不是样样通,培养过程中仍然要考虑到不同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灵活组织,灵活搭配。图书馆毕竟不是学校,不可能开设那么多的课程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个时候组成学习互助小组,使不同专业员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就很有必要。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员工的自学能力和自学兴趣。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如果没有自学能力,仅凭先前所学的知识就想一劳永逸,那是不可能的。如同发展经济要讲究可持续,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也要讲究可持续,让员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才能永不落伍。
不过,既然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就不可能完全放任员工自学。很多图书馆经常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举办讲座,涉及学科广,丰富多彩。但这些讲座大多是面向读者而开,图书馆的员工因为要上班却很少有时间去听。如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每个月都要举行数次讲座,但这些讲座基本都在员工上班时间举行,有员工想听讲座又怕耽误工作,只好遗憾地放弃了。图书馆举办各类讲座,固然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但如果能把时间稍作调整,让本馆职工也能尽量参加,无论对员工素质的提高,还是对图书馆的整体建设,都将益处多多。
我们国家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也要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如定期不定期举办一些读书会,举行读书征文,组织员工观看经典影片等等,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图书馆业员工的整体文化水平也在日渐提高,但我们并不能因为高学历人才的易得而不闻不问。中国的人才流动性越来越高,要留住人,不仅要有待遇,还要有感情。所以,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还应注重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精神,使其早日产生“图书馆人”的身份认同。要多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更好地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才能。
丰富的知识、专业的训练、高尚的素养,这诸多因素的结合,必会打造出高素质的图书馆复合型人才。当这些复合型人才不是一个两个,而成为图书馆界工作人员的主要群体时,我国图书馆的服务和研究必将上一个档次,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也将因此而迈出重要的一步。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官网,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9/07/15/5637.htm
2.康全礼.民国时期大学复合型人才教育理念探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
3.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
4.参见余英时.道统与政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型态.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