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正芳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中的修辞现象分析
普正芳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中的修辞现象比较全面,修辞手法相当丰富,常见于课文的修辞手法有明喻、暗喻、转喻、讽刺、拟人、夸张、对比、反语等30多种。论文仅对教材中较为常见的明喻、暗喻、夸张等修辞格进行列举并加以讨论,帮助学习者自觉熟悉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力。
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修辞现象;分析
修辞格是一种违反语言常规的表达方式,通过修辞的使用,可以使语言达到异常的使用效果。修辞,简单地说,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所谓调整语言,就是指根据思想内容和需要,对词语、句子、段落作恰当的选择和安排,使语言流畅地、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所谓修饰语言,就是指运用多种修辞格式,使语言增加形象性、鲜明性、准确性、生动性,富有表达力。简言之,The art of speaking or writing effectively.(有效地说话或写作艺术)。和博大精深的汉语一样,英语中也有丰富的修辞格,可细分为30多种。论文以《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为例,从词义及结构方面对常见的几种修辞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学习者在学习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课文独特的风格特色和奇异的审美情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明喻,也称直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修辞方法,就是指将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的事物加以对比,而且是一种事实求是的比较、直截了当的比较。其基本格式为A be/seem to be/resemble B(A像B)。常用 like(像),as,as if(似乎)或as though(仿佛),as…so(像……),as it were(就好像是),seem(看起来好像)等比喻词来连接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
例1The cheque fluttered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broken wing.译:支票像一只断了翅膀的小鸟似的飘落到地板上。句中将支票比作一只断了翅膀的鸟,比喻生动传神,极其形象地描绘了支票落地的情形,深刻地表达出老太太满怀期待,期待女儿的到来,可最终得到的却是伤心和失望,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和回味想象的余地。
例2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and the blood rushed intohis wrinkled face.译:他往后一跳,好像被什么东西叮了一下似的,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句中,老人对“我”的慷慨施舍的反应竟被比喻为蜜蜂叮过一样,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处境落破凄凉,内心却极度敏感的可怜老头的形象。
隐喻(metaphor),亦称暗意,即不用like,as if等比喻词,不表露比喻的痕,而是寓含在句意中,其喻意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和领会。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修辞学》中写道:明喻去掉说明,就成了隐喻。他认为隐喻更有魅力,更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与联想。如The world is a stage.译:世界是个舞台。世界真的是个舞台吗?当然不是,之所以说它是个舞台,是因为,世界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人坏人,均像在舞台上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起不同的作用。教材中这样的句子并不鲜见。
例 1Slowly,patiently,skillfully,James Van Metre’s wife fanned the spark of life that flicked in Henry Bedell.译:詹姆斯·范·米特的妻子慢慢地、耐心地、巧妙地点燃了亨利、比德尔身上奄奄一息的生命火花。句中,作者用了 fan(点燃),spark(火花),flick(闪烁)几个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范、米特的妻子耐心、细致,巧妙地把亨利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挽救过来,就像让即将熄灭的火苗重新燃烧起来一样。
例2 There were no more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 when I opened up an abdomen or a chest.译:当我切开病人的腹腔时,我不再紧张得瑟瑟发抖了。句中,“butterflies in mystomach”(腹中有蝴蝶),类似于中国的“心里有块石头”,指心里恐惧或烦躁焦虑不安。学习者应加以注意,不要按字面意义理解,以免误解。
反语即是说反话。说的或写的与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愿恰好相反。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反语可分两种形式:(1)一般性反语:用与正意适得其反的话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不便或不愿直接说出的话语。(2)讽刺性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由于字面意思和说话人心里的意思完全相反,因而常常含有嘲讽的意味在内。
例1 Slowlythe old ladystooped topick it(the cheque)up.Her present,her lovely present.With trembling fingers she tore it intolittle bits.译:“老太太慢慢地弯下腰,把支票从它上捡起来,她的礼物,她可爱的礼物!用颤抖的手把它撕得粉碎”。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八十岁寿辰那天,急切地盼望女儿回家看看,稍稍地慰藉她那颗孤寂的心,然而盼来的却是一张冷冰冰的支票,这当然不是老人所要的“礼物”——“心爱的礼物”,故此处her lovely present是典型的 irony(反语)。
例2 She was not so young as I expect and in appearance imposing rather than attractive.她并不如我想象那么年轻,她的外表与其说美妙动人,不如说丰腴魁伟、气度非凡。众所周知,意指因外貌、体形而使人印象深刻,作者在此以讽刺挖苦的口吻来描写一个贪吃而肥胖的女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格式。它能抒发感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拟人通常有三种表达方式:(1)把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2)把动物当作人来描写;(3)把意念、品质或其他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但应该注意的是,会发生的事物不能看作是拟人。
例 1“Help,help,let me in,please let me in.”But the house were cold,closed,unfriendly.译:“救命,救命!让我进去,请让我进去!”然而,那些房子冷漠无情,门窗紧闭,一点也不友好。文中把“the house”人格化,被赋予了人的感情,实际是指“the people in the house”非常“unfriendly”,且冷漠无情,见死不救。作者借此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社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淡、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
例2 The front garden was a gravel square:four evergreen shrubs stood at each corner,where they struggled to survive the dust and fumes froma busymain road.译:前院是一个铺着砂石的正方形花园,四丛冬青,灌木分别位于每个角落,它们忍受着从繁忙的大街上吹来的尘烟,挣扎着活下去。句中“shrubs“(灌木)是一种植物,可用说明人的动词(挣扎)来描写,使其人格化,反映出了“我”来求职业的学校环境条件是何等的恶劣,以增添生动性和感染力,给人以静动化的深刻印象。
排比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在于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语言简练、内容突出,采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文章更加具有表现力。例如:
例1 I teach because I like the freedom to make my own mistakes,to learn my own lessons,to stimulate myself and my students.(Book 3,Unit 3)译:我教书是因为我喜欢有让自己犯错误的自由,有自己吸取教训的自由,有激动自己和激励学生的自由。句中的“tomake myown mistakes”,“to learn my own lessons”,“to stimulate myself and mystudents”三个动词不定式结构并列作名词的定语,这种结构格式使得句子结构平衡、匀称,声调铿锵有力,意义鲜明突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平行结构作定语外,还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等。
例2 The teaching gives me pace,and variety,and chanllenge,and the opportunity to keep on learning.(Book 3,Unit 3)译:教学使我的工作进程有了规律,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向我提出了挑战,也给了我不断学习的机会。文中并列了“pace”,“and variety”,“and chanllenge”,“and the opportunity”四个宾语,以突出文章的主题。
仿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作者常根据家喻户晓的成语或谚语,临时更换其中的某个部分,造出新的成语、谚语,或根据古今名言警句,在保持其原句式的情况下,更换句中部分词语或模拟整个诗篇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文章的标题常运用仿拟这一修辞手法,使之变得鲜明、醒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1“To Lie or Not to Lie——The Doctor’s Dilemman”.译:“《撒谎还是不撒谎——医生的难题》”。看到这个标题,使我们不禁想起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Hamlet)中哪个永远也解不透的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显然,课文标题是模仿此句而来。
例2 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译:《穷困而不潦倒的女隐士们》。此标题中的down but not out源于成语down and out,原是拳击比赛的术语,后来喻指穷困潦倒的人,down but not out由此而改编,指穷困而不潦倒的人。
修辞是语言的艺术,辞格是修辞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语言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由文中使用的例句不难看出,原作者在原文中利用各种修辞手法,语言修辞讲究,表达地道,充分表达了其思想感情,以吸引感动读者。通过对修辞的学习与了解,可以使学习者最大程度地理解原文,并能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自觉地注意和认真领悟文中的修辞,不断地追求课文的文学美,提高自身的语言修辞能力。
[1]董亚芬.大学英语(精读 1-4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郑世诚.英语修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张秀国.英语修辞学[M].北京:青华大学出版社,2006.
[4]郭秀梅.实用英语修辞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5]覃先美,李阳.英语修辞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G642
A
1673-0046(2010)7-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