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沭阳 223600)
趣味型体育课堂的构建
王玉英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沭阳 223600)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当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时,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文章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构建趣味型体育课堂,旨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和教师等几个方面去探讨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学习兴趣;趣味
在体育教学中,让教师最无奈的事是看到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不喜欢上体育课。喜欢运动是学生的天性,体育课本该是学生活动的乐园,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应付和逃避?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根源还是在课堂。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正如古代思想家与教育家朱熹在《小学集注》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就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兴趣,予学生以愉悦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并在学习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情绪。因此,兴趣不仅仅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力量,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构建趣味型体育课堂,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找到乐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选择性。对喜欢的项目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自觉、主动地去学,而对不喜欢的项目则意兴阑珊,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找诸多借口进行逃避。可见,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观念告诉我们,教学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越是容易接受。选取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走进生活、融入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将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把跨跳追逐、斗鸡、造房子、踢毽子、跳格子、跳皮筋等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学,容易使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产生共鸣,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当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或解决某一问题时,就会兴致盎然,产生学习的动力,就会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他们感到所要学的内容值得学习。如教学中经常听计算机系的学生抱怨颈脖、肩膀的肌肉酸痛,便设计一套健康活动操,教过之后,竟在系里引起一股学操热。可见,教授学生一些能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游戏是学生体育课上的最爱,具有趣味性、刺激性、竞争性、娱乐性、知识性、智能性等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短跑项目教学中的听哨追逐跑、圆圈接力跑、超人变速跑,长跑项目教学中的螺旋跑、图形跑、超越跑等内容均可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发展奔跑的能力,提高练习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多喜欢追求时尚,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探索感很强烈,因此,新兴的运动项目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新兴运动项目,如滑板、街舞、三门球、跆拳道、跳竹竿等,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相同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能上得生动活泼,而有的老师却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其关键就在于教法,正像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因此,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教学取得成功,就要从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材特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长时间的单一刺激易使学生产生超限制抑制,造成注意力下降或分散;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长时间相同内容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练习兴趣下降。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来满足学生兴趣转换的需要,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如在跑的教学中,如果只是按照顺序一组一组进行单调重复的练习,学生就会觉得厌烦;而如果用跳跑绳、找朋友或赶小猪等游戏内容代替慢跑活动,用迎面接力、圆形接力进行快速跑、弯道跑练习,用“起点五线谱”来练习终点冲刺,就能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欲望,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练习效果。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技术结晶,它能使教学内容变得直接、形象、生动,能通过定格、慢镜、加速、重复,配合色彩、声音等效果,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意图和动作技术。如用媒体课件将跳远最后二步助跑→踏板→蹬伸起跳→腾空步→落地这一系列动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慢速演示,将使动作路线、动作节奏表现得更加清晰,激起学生练习的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而用媒体揭示的篮球的产生、发展以及规则的演变,则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增强了对体育感受力和领悟力。同样,适时恰当的配乐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运动员进行曲”使学生队列动作整齐、情趣盎然;“中国功夫”使学生在一种学练武术的氛围中,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充满了运动的激情。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被他所接受。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发挥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锻炼、去体验、去竞争、去创造。如投掷教学中引进“练习超市”,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可供自由选择的练习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练习内容、器材和场地,自由选择练习的难度和合作伙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练习的兴趣。而自由练习中的一根绳子,不仅能被学生跳出很多花样,还有可能被学生设计成一条小蛇正向你爬来;一个软式排球可以是龙珠,可以是粮食,也可以是太阳……总之,那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不说明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浓。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同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是不同的。当学生以快乐而富于兴趣情绪进行学习时,往往能使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观察、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也会朝着教学需要的方向积极展开,出现全身心投入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的勇气。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收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宽松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激趣乐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障碍跑教学中,改变老师“一统天下”的做法,让学生利用体操垫自行设计几种有关跑、跳、绕、爬相结合的游戏方法。结果显示,学生不仅创造出搬运接力、跨过立垫、绕过立垫、钻过“地道”、垫上匍匐前进等方法,在练习和比赛中也个个磨拳擦掌,奋勇争先,连过去常常心不在焉、能坐就不站着的学生也积极踊跃,满头大汗。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的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在竞争中的工作都比没有竞争的工作要做的多些。”因此根据学生争强好胜、渴望表现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会使本来单调枯燥的教学活动沉浸于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气氛中。但是组织竞赛要合理,比赛面要广,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赛,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注和喜爱。要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就要创设一个有成功感的学习氛围,因为学生“对自己擅长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相同的前提下,制定不同的练习时间、强度和方法,使每个学生产生成功感,获得学习的乐趣。
“喜欢”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做老师就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因为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学生对体育的接受往往从对体育教师的接受开始。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一开始就要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给学生建立一个好感。在教学中教师干净利落的示范,使学生产生羡慕之情,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而精炼的语言、生动形象或幽默的话语,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催化剂,它可以激发出学生身上无限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如果教师力所能及,可以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比赛,学生的学习劲头会更大;如果教师力所不及,也不能做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的情绪溶于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鼓掌、欢笑。
[1]卢梭.爱弥儿[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349.
[2]陈录生.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J].河南社会科学,1997,(5).
[3]J·M·索里.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46.
G642
A
1673-0046(2010)6-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