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建伟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33)
浅析新阶段无锡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杭建伟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33)
无锡高职教育正处在从规模发展到提升质量的新阶段。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无锡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要高度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建立一支稳定而充满活力的兼职教师队伍,不应忽视人文社科师资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好影响和制约无锡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无锡;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十一五”期间,无锡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正处在从规模发展到提升质量内涵的发展新阶段。无锡现有高职院校10所。其中,省属院校4所,分别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国家示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示范)、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市属院校3所,分别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院校3所,分别是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合计7万余。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无锡高职院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无锡高职院校的前身多为中专校、职工大学,有的是新办的,作为高等学校的办学历史还很短。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整合、提升、引进,初步适应了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各高职院校师资的校际差异和专业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6人,高级职称比例为38.30%;博士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有22人,其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45%;注册会计师5人,高级会计师2人,会计师13人,经济师8人,统计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有33人。兼职教师21人,客座教授3人,其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形成老、中、青梯队发展的良好局面。又如某院计算机系,专任教师40人,其中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比例为17.5%(无正高),博士2人,中级17人,初级1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为32%,双师素质教师24人,兼职教师2人,其师资队伍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二是就职称结构来说,目前正高职称教师偏少,除有一个学校有十多个正高外,其它院校只有几个正高,尤其是高职称、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缺乏,在市内外和省内外有较高著名度的专家型教师还不多。三是中老年教师大多有原来的中专校、成人高校转制而来,教学经验较丰富,但较大部分教师由于长期不注重科研,科研能力不强,在高新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四是青年教师已占大多数,他们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但由于都是从高校毕业即来校工作,对所从事的专业所在的行业企业缺乏了解,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双师素质亟待提高。五是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其教学水平和工作责任感有待提高。六是人文社科师资队伍薄弱。由此看出,无锡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在新的发展阶段任务很繁重。本文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无锡市明确提出“十一五”乃至以后一个时期要加速由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加快建设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努力打造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新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和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名城。以温家宝总理三次视察无锡为动力,提出了打造“生态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的目标,从而无锡转型发展的定位更加明确。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是无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无锡高职院校要加快建设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向的专业,积极发展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方向的专业,切实加强冶金、纺织、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专业的改造和升级;充实和加强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大力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物联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兴和高端服务业的相关专业,改造和提升与传统商贸、休闲旅游、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专业方向;加大力度建设轨道交通、公路、航道、港口、道桥、机场、能源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方面的专业。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示范专业、品牌专业建设,努力为无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服务。[1]如位于无锡新区的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了适应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在2008年3月成立了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2008年4月成立了全国首家以外包管理命名的学院—中新外包管理学院,并与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BM)共同实施了无锡-IBM软件及服务外包人才实训项目,该项目作为政府的人才集聚项目,纳入无锡新区软件外包产业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为适应无锡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无锡高职师资队伍结构将要作重大调整,急需补充新兴专业师资,传统专业的改造提升迫使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有的要“转型”从事新的专业。广大教师应积极参与无锡的经济社会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研发,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2006年5 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在实施“人才强市”主战略大力推进经济优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以“五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为核心内容的“530”计划。2009年底,无锡市出台了扶持力度更大的“无锡千人计划”。“530”计划已成为无锡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成为无锡人才战略的品牌。无锡高职院校要上新水平,关键在人才,必须实施“人才立校”战略。好的专业带头人能带动一个专业,引领一个团队,其作用不可小视。在首轮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之前,无锡高职院校为了评估的需要,也引进了一些高职称的教师,但存在只求数量不求专业需求的现象。要根据专业需求着力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尤其是新兴专业的专业带头人。要继续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专技人才来高职院校任教,这不只是学校的事,也应是政府的事,政府要和学校共同实施类似于“530”的高职院校人才引进计划。当然,专业带头人不可能全靠引进,学校要重视学术梯队建设,鼓励培养中青年教师努力成长为专业带头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把师资作为首要的“资源”,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学院发展的优先地位,曾获得国家“人才卓越奖”。学院非常看重教师的新文凭,要求教师具有多个文凭,以满足知识和技能快速更新的需要,随时根据需要送教师去充电,每年有20%的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企业或研究所等接受培训,使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并要求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国外先进经验对无锡高职师资的国际化培养很有启示。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境外培训拓宽教师国际视野,近两年先后选派100余名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访问、进修和培训。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有专任教师41人,到国外培训过的有10人。但总体而言,无锡高职院校有国外教育和培训经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还不高,同时学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也大多局限在外语专业。要进一步通过教师出国进修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和中外科技合作项目等途径加大师资的中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高职院校中兼职教师队伍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实践、实训教学的加强,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产、学、研的高效结合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项目的内涵和标准》中要求:“各专业从企业事业单位现职高级技术管理专家中聘请兼职教师占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不低于16%”。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各系部要严格控制在编在册教师工作量,在此基础上,加大外聘教师聘任力度”。民办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为适应市场需求新办的建筑专业,一时难以配备足够的专任教师,为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大量聘请兼职教师。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双师型教师缺乏,为保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需要从企业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来校从事技能型课程的教学。总的来说,无锡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还不够,兼职教师的数量远远达不到所规定的要求,有的学校的系为了保证在编老师的工作量而不考虑聘请兼职教师。为建立起一支稳定而充满活力的兼职教师队伍,在对兼职教师队伍的遴选、聘请、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无锡高职院校多以技术应用性专业为主,以往人文社科类课程处于边缘状态,造成此类师资很薄弱,在学校没有多少地位。随着高职院校日益重视人文教育,重视人文社科师资建设成为必然。兄弟城市高职院校的经验值得学习,如苏州市职业大学很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建立了吴文化研究所,有专职的吴学研究人员,并对全校学生开设吴文化网络必选课,成立学生吴文化专题研究小组,承担并完成了《吴地学者顾野王及其遗址修复问题的探究》等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课题。无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专兼职等途径加强人文社科师资队伍,可聘请江南大学和无锡地方上的人文学者担任高职院校人文类选修课主讲老师。
目前,制约无锡高职师资建设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由于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激增,无锡高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课务量较重,因而无暇进行业务的进修提高,没有时间下企业,在科研上投入的精力不多。二是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大多参考本科院校的做法,有偏重论文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缺少高职院校的特点。三是政府和学校比较重视学校硬件设备的建设和投入,而在教师的进修培训上资金投入不够,大量教师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不多。切实解决好影响和制约无锡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这些问题,有益于无锡高职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1]戴 勇.刍议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以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9,(S1):85-87.
G7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752X(2010)04-0018-02
2010-09-12
杭建伟(1963-),男,江苏无锡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吴文化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2009年度重点课题《无锡高职教育和无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编号B-b/2009/01/012)成果之一。
刘昌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