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萍
(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探讨
杨 萍
(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历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许多护理同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对其操作进行研究和探索。因拔针后按压不得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较为常见,影响再次注射的成功率。文章通过比较不同按压方法及按压材料的使用效果,探讨最佳的按压法,从而减轻病人痛苦,避免对血管机械性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
静脉;拔针后按压;安全;探讨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国内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的研究现状,更好的实施拔针操作,本文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1 开放活塞回折输液管拔针法 调整输液速度,当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可拔针。如果是贵重药可冲洗一下管腔再拔针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放心满意,如果是化疗药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一定要冲洗血管腔,可避免拔针时由针尖带出血管内药液至皮下引起局部刺激性疼痛或局部皮下坏死,也可保护患者血管[1]。揭胶布时宜与针柄放置方向一致,防揭胶时引起针头移位而增加病人痛苦。左大拇指顺血管方向轻放于输液贴上方,拔针前不按压血管,右手拇指与食指回折针尾软管处,防止针头转动,快速拔出。黄琳[2]有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至少3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出血。
1.2 垂直用力按压法 在准备拔针时,手指的侧面轻轻放于穿刺点的近心端1cm,在拔针的同时,手指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转动按压穿刺点。拔针前手指按压穿刺点上方血管可阻断或减慢静脉回流。一般右手拔针,左手手指转动逐压穿刺点,按压力度要适宜,拔针速度要快,明显可以减少穿刺点出血和皮下血肿的发生[3]。张桂清[4]认为在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往往不在一点上。二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针头大多是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血管引起一定程度的机械损伤,而皮下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的距离长短不一。在拔针按压时需将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
1.3 交换式按压与非交换式按压 非交换式按压:拔针时,撕下输液贴的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和第三条胶布(固定输液胶管),都搭于覆盖针眼的第二条胶布上,护士抓住患者无穿刺的另一只手的手指指腹,轻搭予输液贴中间需要按压的上方,告之患者先别用力,护士一手抓针柄快速拔针,一手协助患者的指腹施压,方法正确后,护士松手。清理用物并告之患者按压3min-5min,回去后再自行除去输液贴。交换式按压:拔针时,撕下输液贴的第一条和第三条胶布,护士用手指指腹轻搭针眼上方,另一手快速拔针,然后交由患者手指按压,清理用物,嘱患者按压3min-5min,回去后自行除去输液贴。顾强萍[5]从局部疼痛、局部出血、局部淤血三个方面比较后认为静脉输液完毕后拔针按压,由护士来完成,不现实。虽然护士掌握接压方法。但工作繁忙。而且一部分患者输液完毕,急于去厕所,自己按压更方便,只要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非交换式按压比交换式按压效果更好。
1.4 双手指并列按压法 拔针前向患者交代好按压操作方法,当液体降到输液器滴壶以下,关闭活塞,护士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有敷料的一条,让患者不输液手的食指和中指或(患者家属)放在针头上方输液贴上,不用力,护士的左手拇指轻压于患者双指上,右手迅速拔针,拨出针头瞬间左手拇指加压按压患者食指和中指,然后让患者保持同样压力自己按压,按压时间为3min。古金蕊[6]认为,由于护理工作繁忙,静脉输液结束后,护士拔针后不可能按压3min后再离开,一般为护士拔针后再让病人或家属继续按压,在交换按压瞬间,由于有按压停顿时间及换患者按压后可能出现按压位置偏移,容易形成皮下淤血。患者非护理人员,又没有经过长时间训练,按压程度不易掌握,按压重易出现疼痛,按压轻了易出现皮下淤血。双手指并列按压法是让患者食指和中指放于敷贴上,拔针时及拔针后均由护士给予施加并示范按压力,去除了以上弊端,减少了皮下淤血发生,也不受患者熟练度影响,因此双手指并列按压法不增加疼痛发生,适合无输液经验或老年病人,容易掌握。
2.1使用棉签按压 根据正常人体皮肤的解剖结构,皮肤的厚度根据年龄、部位的不同而异,不包括皮下组织约在0.5-4mm间;且四肢伸侧的皮肤较屈侧厚[7]。这就使得以30°角静脉穿刺时,皮肤破孔到血管壁破孔间有一定的距离且与皮肤的厚度呈ctg30°递增,约1-7mm间。一般情况下,由于手背皮肤较薄,静脉输液毕护士拔针后用一个无菌干棉签(直径约4mm)便可同时按压住两个针孔;当遇到皮肤针孔与静脉针孔之间距离增大的情况时,如肥胖患者,一个无菌干棉签只能按压住皮肤针孔,而从静脉针孔流出的血液仍然会沿穿刺针穿透的皮下组织流入皮下,形成皮下淤血;个别患者虽手背静脉暴露明显但不易固定;但当穿刺针进入皮下后,血管顺势侧滑,护士只能用穿刺针沿着皮下追扎侧滑的静脉血管;这就使得皮肤针孔到静脉针孔问的距离进一步增大,更易形成皮下淤血。如果运用双棉签并列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可有效减少患者静脉输液毕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形成,效果优于无菌干棉签单根按压皮肤针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2.2 使用静脉输液贴拔针按压 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医院在静脉输液时都使用静脉输液贴固定针尖,静脉输液完毕,直接用输液贴固定按压拔针,更加快捷、方便,也更加无菌。首先选择静脉进行清洁、消毒,稍等干燥后穿刺,穿刺后即用一次性输液敷贴固定皮肤穿刺部位,穿刺点应在敷贴的中心部位。再用其他输液贴胶带依次固定好针柄、输液管。如为静脉采血,可如上贴好输液敷贴后,再用一根输液贴胶带固定针柄即可。拔针时,右手固定好穿刺针,避免针摆动,减少患者痛感。左手轻揭胶带,注意进针角度,确定血管穿刺点位置,以及进一步确定皮肤穿刺点位置是否在输液敷贴的中心部位,确定后,揭去输液贴胶带,留下输液敷贴不揭动,嘱患者将另一手(或家属者一手)的中指及食指轻放于输液敷贴上并对准敷贴下的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不要施压,以免造成拔针疼痛。手的重量由手腕支撑。护理人员左手在协作者的手上方做好准备,右手快速拔针后,左手立即将协作者的手按压在皮肤穿刺点及血管穿刺点上,用力适度。嘱其继续用同样力度按压3min。遇凝血功能异常、血管脆性增加、用抗凝药物、患慢性疾病的患者时,静脉穿刺拔针后易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和局部瘀血,应延长按压时间至5min-10min[8]。正确使用输液贴后的协作式拔针方法,较满意地解决了人员紧张时静脉拔针后需要按压,而其他患者又需急救诊疗这一矛盾,而且不失为患者及其他协作者容易接受及乐于接受的较好的协作办法[9]。
做好心理护理,设法使患者身心放松,拔针时分散其注意力。良好的语言能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有助于疼痛缓解。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的疼痛体验以及表现疼痛的行为都受其注意、暗示等心理因素以及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的影响[10]。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可抑制或削弱创伤引起的疼痛强度,消极、恐惧、焦虑的情绪可增强疼痛刺激的强度,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的痛阈平均高26%。拔针时向病人解释拔针后按压方法,嘱病人屈肘90°并上举。
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基本技术操作之一,但临床上大部分护理人员只注重一针见血,并不注意静脉输液后拔针这项收尾工作。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临床上时有发生。经过对文献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认为拔针前开放活塞,当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拔针,能保持针头在血管中正压力,避免血液回流,减少拔针后针头内残留血液,同时防止刺激性药物溢出血管外或皮肤,拔针后也不会滴血,可有效防止回血滴出针头,污染患者皮肤、被单、地面等[11]。静脉穿刺针头大多是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血管,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往往不在一点上。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中只描述:静脉穿刺完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拨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片刻[12]。故有些护士用棉签与血管垂直压在皮肤针眼上[13]。因棉签直径小,受压面积较小,往往不能将血管针眼同时按压,以至形成皮下瘀血,采用双棉签或输液贴沿血管方向纵行按压可有效减少局部出血、淤血等现象。李宝军[14]等报道在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边按压边将输液肢体上举超过心脏水平位,可减轻针眼处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拔针前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告知切勿揉捏针眼处。如不慎出血,应及时向护士寻求处理,清除血迹,消除不良心理影响。规范正确的护理操作,能更好的服务患者,对于维护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也有着积极作用。
[1]梁玉琴.最佳拔针法以减少静脉回血和缓解疼痛[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413-1414.
[2]黄 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9-10.
[3]姜丽丽,王文泽,高 飞.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穿刺点方法的改进[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73-175.
[4]张桂清,李轶惠.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l3):193-194.
[5]顾强萍.使用静脉输液贴拔针按压的方法[J].基层医学论坛2009,3(11):1040-1041.
[6]古金蕊,张海燕,李梦杰.静脉输液手指重叠拔针方法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l4(10):1397-1398.
[7]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5.
[8]王兰美,高洪玉,胡凤美,等.介绍一种静脉穿刺后的拔针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6-627.
[9]刘春妹.正确使用一次性输液贴后的拔针方法[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9):854-855.
[10]杨徐杭.心理疼痛及治疗探讨[J].陕西中医 2001,22(5):287-288.
[11]蒋艳娟.降低螺旋夹夹管位置防止拔针滴血[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120-121.
[12]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78.
[13]欧少青.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再探[J].护理学杂志,2000,15(6):378-379.
[14]李宝军,关小宏.防止输液拔针后局部出血淤斑新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54-55.
R47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752X(2010)04-0032-02
2010-07-29
杨 萍(1982-),女,安徽巢湖人,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护师。
夏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