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 100871)
浅析自发性宗教组织资源形成过程
——以浙江省天台县三井庙重修事件为例
余丹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 100871)
三井庙重修事件展示了一个自发性宗教组织资源动员的图景。一个形式化低功能的老人协会是这个自发性组织得以形成的外部环境;受到现代正式组织制度和理念规制,秉承了传统社会中公共意识,具有一定民间信仰的退休精英的存在和作为,成为该组织成长的重要契机;现代社会的福利保障也让该组织成员免于后顾之忧。此外,坚定的信仰、民众的信任也是其资源动员的主要动力。
三井庙;重修事件;自发性;宗教组织;资源动员
转型社会期间,自发性民间组织的发展研究,是作者比较感兴趣的地方。近年来,国内社会学界对民间组织的存在现状和发展前景给予了足够的学科关注。本文虽然没有用到合法性,但是全文主要探讨的问题也是围绕着宗教团体如何合法化,在本土社会生存下来。“合法性”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合法性指“合法律性”,也就是指一个行为或者一个事物的存在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而广义的合法性则是一种“正当性”或“合理性”,表明一个行为或者一个事物的存在符合某种实体或程序的价值准则以及因其他非强制的原因,而为人们所认可或赞同,进而自愿接受或服从。本文比较倾向于广义的合法性,一个组织是否具有合法性,那就取决于它能否经受某种合法秩序所包含的有效规则的检验。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深入访谈,并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入现场,本文带着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身份。作为当地人,作者对于三井庙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而且本地人的身份使得本文对当地的一些事情有着 “地方性知识”的理解和解释。同时,由于研究的考虑,本文持有局外人的视野。局内人的身份使本文能够迅速找到当事人,并展开访谈。局外人的身份能使本文保持一种客观的观察方式。地方县志以及相关材料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访谈资料形成了互补。
(一)三井庙概况
三井庙位于浙江省天台县中山西路,三井庙前头有古井一口,名“三井”的古迹,旧时此处共有三口井,《天台县志》记载,“三井,原名灵源井,因始建有三口井而名三井,建于五代,清雍正年间重建。”[1]三井庙就位于在三井的东侧,因这个晋代古迹三井而得名“三井庙”。相传,三井庙主神黑龙大帝寝宫在三井,至今其神龛犹存。亦传黑龙大帝乃“涌禹庙”后石鲤化身,暗喻鲤鱼跳龙门之意。清康熙《天台县志》载三井庙“庙系宋封”,重建于乾隆、嘉庆年间,面阔三间,通面阔约9米,单檐硬山顶。庙中供奉黑龙大帝、太祖明王和无私大帝。太祖明王是抗元民族英雄张世杰。正月十三是黑龙大帝的生辰,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为其燃香摆供,三井庙成为了庆祝庆典的场合。殿前原来建有戏台,现戏台已拆毁。
现在的三井庙,庙门口有几家店铺,进了庙,右手面是新建的几间平房,是属于三井庙的办公室和晚上看守人睡觉的地方;左手面也有几间比较破旧的房间,用于堆放杂货,香蜡烛等。三井庙正中间放着蜡烛台,正殿中供奉着黑龙大帝,太祖明王和无私大帝,而老奶奶们的香蜡烛摊就摆在三井庙正殿的一边,生意很不错;而另一边则放着桌椅和一些杂物,香高高地堆在储物柜的最上头。
(二)三井庙重修事件
三井庙,庙系宋封,始建年月及元明两朝兴废已不可考。清乾隆辛丑、嘉庆庚辰、咸丰庚申三度大修。1991年底,广济同仁亦曾重修庙宇。迄今近千年,仍殿宇整洁,香火鼎盛。2007年,三井庙西南角倒塌,全庙危殆。见此状,这群老奶奶拿出十多年卖香蜡烛的钱,请来临海古建公司重修三井庙,2008年2月27日动工,6月10日竣工,共费320321元。临海古建公司是专门维修古庙古寺的公司,所用的木材都是从宁波运过来。重修三井庙是个大事,她们刻了石碑,石碑中详细记录了这次重修事宜,还有各项工程款开支名目。老奶奶还在计划着,要在庙前立两尊石狮子。
(一)缘起和发展概述
卖香火的这群老奶奶都是广济村的村民,平时都聚在一起念经,看到三井庙无人管理,所以她们在1999年8月开始卖香蜡烛,将所得钱投入到三井庙日常管理中。三井庙的灵验给老奶奶们带来了很多生意,而且在村里的支持下,老奶奶们在庙前盖了几间房子作为店铺出租,增加经济收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老奶奶们拥有了一定的资金,除去日常开销,十年也赚了20多万。
1、组织结构。目前是10位老奶奶在卖香和蜡烛。年纪最大的今年84岁,最小的也有71岁。虽然没有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但是也有一定的组织秩序,例如每个人都分好组,两个人一日轮流值班,每逢重大节日大家都来帮忙。十个人每年都有400斤香的任务,即要把香按照10根一捆包好。在这群老奶奶中,郑冬妹是领导人,主管各项工作;三个人负责资金、账户账目管理,资金存取都是需要三人一起,以保障财产不受损失。
2、主要工作。一定的经济基础是维持一个组织运作的物质基础。这一群老奶奶通过买香和蜡烛,自筹资金解决经济收入问题。香、蜡烛是老奶奶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精明的老奶奶还在庙内盖了几间平房,作为看夜人休息的地方或仓库。
(1)公共产品的供给管理。为三井庙提供公共管理服务是卖香火的老奶奶们的主要任务。公共管理服务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三井庙日常水电开支;龙王袍以及挂幅更新;人员雇佣。听郑冬妹说,日常水电开支和龙王袍等开销,一年都在一万以上。人员雇佣方面,现在三井庙雇佣了一个专门收拾蜡烛油、扫地的人,每个月给他800块钱;守夜人,即庙前摆水果摊的人,三井庙给他提供住宿的地方,他义务为其看门;重大节日,三井庙也会雇佣一个人专门帮忙收拾蜡烛,因为重大节日人比较多,蜡烛台没有足够的空间,需要有专人将烧过的蜡烛拔掉,余出空间。
(2)三井庙的重修。这对于老奶奶们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详情之前已经提及,不再赘言。
(3)成员福利。卖香火的老奶奶并没有在卖香蜡烛中拿取工资。她们都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或有退休金保障,或手上有一笔积蓄,相对而言,基本经济收入等后顾之忧比较少。成员福利也就是过年时候每个人发200块钱。她们是一群有较强奉献精神和公共意识的老人。
(二)实践展开所需要的条件分析
三井庙的老奶奶们向我们呈现了一个自发性民间组织产生、发展过程。通过对她们的初步考察,我们看到,这个自发性民间组织萌发,展开,至少有以下几个条件。
1、外部条件。广济村老人协会的不作为和妥协。三井庙原来归于广济村老人协会管理,日常水电开销也是老人协会负责。但是,广济村老人协会主要关注于谁上台,有好几个人争斗异常激烈,而老人福利方面也就是走走形式,60岁以上的老人重阳节给50块钱,80岁以上过年分一斤油,两斤糖。三井庙的老奶奶对于广济村老人协会很不满意,“他们整天就想着当会长,我们偏就不选他们”。可以说,广济村老人协会是一个形式化的低功能的老人协会,三井庙本来是属于广济村老人协会管理的,多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老人协会并没有很好地经营,这是三井庙老奶奶开始卖香火的有关要素。之前,三井庙的开销需要老人协会支付,对于老人协会而言,三井庙是一个只出不进的地方,现在由卖香火的老奶奶来管理经营,三井庙的日常支出由她们负责,而且每年的蜡烛油钱归广济村老人协会,这笔钱就可以支付老人协会给60岁,80岁老人的福利了。
2、个人因素。领导的果断和精明。郑冬妹是主要领导人,是一个胖嘟嘟的和蔼的老太太,她以自己不会说话搪塞。郑冬妹是一个精明又很懂世道的人。在三井庙卖香火之初,如果不是郑冬妹的果断和坚持,冒着本村一些人和丈夫的反对,坚持下来,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场面。重修三井庙过程中曾经碰到资金不足,有人考虑过集资或者募捐,但是她否决这些建议,选择借钱,通过卖香火逐渐还清楚。她有自己的打算,她不想让别人指手画脚,毕竟捐了钱也就有了话语权。也正是因为她的精明才能够坚持到现在。郑冬妹另一个身份是老人协会会长妻子,可能因为这个身份,她懂得一些规则,也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
3、内部条件。老奶奶奉献精神。退休老人是三井庙老奶奶的内源性身份,主要领导人郑冬妹、成员燕月明等都是退休人员,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即使没有退休金的老人,也有自己固定的收入,不用过于考虑经济因素。对于黑龙大帝的信仰,使得这些老人们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经营三井庙。老奶奶告诉我,她们这么做出于信仰黑龙大帝,希望黑龙大帝保佑自己全家平平安安,不要出什么事情。
通过对实践的条件分析可以发现,对民间宗教的坚定信仰是该自发性组织形成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当地民众对于该组织的认同和信任也是其资源动员的主要动力。公共意识和民间信仰的内在关系是复杂的,需要进一步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来阐明,本文将试图对民间对黑龙大帝的信奉做一个动态分析。
由于资料有限,对黑龙大帝信仰产生的具体信息已经无从查找,但是三井庙重建于乾隆,可见三井庙持续的时间相当长,能够在一个有着诸多信仰选择的天台兴盛至今,他必然有着自己的独特因素。
灵验事件。是否灵验是民众特别关心的一个事情。在天台这个不大的小镇,大家相互流传着三井庙非常灵验的说法,而且在三井庙,卖香火的老奶奶会告诉你说近期所发生的黑龙大帝灵验事件,让你相信不已。例如作者所听过的一个灵验事情,有一户人家要盖房子,但是他想要占一点地方,这是不允许的,工作队会过来强行拆除。他就来问黑龙大帝怎么办?黑龙大帝告诉他,要在今晚前盖好就可以了。晚上下了场大雨,他趁着雨就把房子那部分给弄好了,因为下雨,检查组的人那天也没有过来看,后来也就没有办法了。他认为,多亏了黑龙大帝的一场雨,不然这事情也不可能会办成。此外,最近的一次黑龙大帝显灵事件发生在90年代。三井庙坐落在繁华的中山东路上,本来三井庙是要被拆毁的,后来因为发生了一件灵异事件才保存下来,在1990年拆除三井庙前面的戏台屋面瓦片时,人们在瓦栋里发现一条冬眠的乌肖蛇,人们认为是“黑龙大帝显灵”,三井庙因此得以保存。从灵验事件还有黑龙大帝的显灵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印象,黑龙大帝对人们有求必应的,而且他的这种灵验并不是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神迹,而是将神力通过一种世俗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接受了这种说法,黑龙大帝灵验的说法也就成为了他们的经验积累。
崇拜行为。在天台,很少有人不知道三井庙的。每年除夕晚上12点左右,还有黑龙大帝生辰那天以及每月农历十五,都有大批的人去,一个不大的三井庙香火袅绕。在三井庙,常常有人在那里举行还愿仪式,老太太们在那里念经。也有些告诉作者:“去黑龙大帝那里就像是走亲戚,你不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没事都要去看看他,平时多去看看他,拜拜他,有事情去求他的时候也才会灵验”。这代表了一些人的观点,人们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原则套用到民间神灵的崇拜中,用自己熟悉的一套规则去运作,例如日常需要经常去烧香,愿望实现以后要去还愿等,希望以此和神灵保持良好的关系。
组织角色分工。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三井庙的管理人员——卖香火的老奶奶们。每次去三井庙,人们都不是自己提前买好香烛,而是选择去三井庙购买,人们有着普遍的观念,香烛最好还是去三井庙那里买,卖香烛赚的钱也会返回到三井庙的日常运作开销的。而且大年三十的晚上,卖香烛的老奶奶们会派专人负责拔烛台上的蜡烛,因为人太多,如果不及时拔掉的话,都没有地方插。卖香烛老奶奶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和众人聊天,她们有很多关于黑龙大帝灵验的事情,还愿人最多只是和身边的人讲述黑龙大帝如何灵验,但是卖香烛的老奶奶却可以告诉众人最近灵验的事情,以强化来这边许愿的人对黑龙大帝的崇拜。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再加上最新的人家还愿的事件,更确定了对黑龙大帝的态度,在这种信任态度下,会做出相应的信任行为。
祈求失败的自我解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许的愿望没有实现,会不会失去对黑龙大帝的崇拜呢?人们对黑龙大帝的崇拜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当许愿没有实现时,他们会从其他方面找原因。通过多年的破除宗教迷信和科学教导,人们对黑龙大帝的崇拜并没有到十分狂热的地步,只是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将这种崇拜作为一种安慰或者保障,他们还会通过各种世俗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正如在黑龙大帝有求必应的故事中,灵验也是通过一些世俗所认为的正常的方式来达到愿望,所以他们是不能从愿望实现的过程中来找出黑龙大帝灵验的证据,只能通过自己的解释和分析,来巩固黑龙大帝灵验的这个经验。
这个形成过程就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心理到行为的过程分析过程。当地民众聚集了很多有关三井庙的灵验事件,本着“信其有”的心态来权衡其崇拜的成本收益。三井庙卖香火的老奶奶扮演着三井庙维护的组织角色,民众通过该团体的日常行为和现实的信息来判断该组织的合理性,而在信任态度下,民众会采取一定的行为来支持该组织角色的扮演,例如来三井庙烧香必定从她们那边买香烛。
三井庙的个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自发性组织何以可能的图景。我们看到,一个形式化低功能的老人协会是这个自发性组织得以形成的外部环境;受到现代正式组织制度和理念规制,秉承了传统社会中公共意识,具有一定民间信仰的退休精英的存在和作为,成为该组织成长的重要契机;现代社会的福利保障也让该组织成员免了后顾之忧。
本文以三井庙卖香火老奶奶这个宗教组织为例,试图通过背后的社会学涵义来找到她们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资源动员的可能性。通过调查发现,对黑龙大帝的坚定信仰是她们坚持下来的主要原因,另外民间信仰也是其资源动员的主要动力。但是作者也看到,这群老奶奶对于该团体的“合法性”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表示过担忧,可见组织自身仍然处于“非法”或“法外”的尴尬地位。三井庙的老奶奶们中间,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也有71岁了,她们也没有招过其他人帮忙卖香蜡烛。照她们说,没有人愿意干这个没有钱又花时间的活。很担心,随着年龄增大,十位老人将会越来越少,以后怎么办?
三井庙的初步研究也给我们留下了新课题。1、现代社会和传统资源的关联,老人们利益诉求、博弈与公共领域的关系;2、女性视角看待组织的形成;3、转型社会期间民间自治组织的变迁研究;4、退休人员和寺庙经营的关系研究;5、民间组织,民间信仰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的问题;6、民间组织,民间信仰在与邪教斗争中,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性。
[1]浙江省天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天台县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825.
A Brief Analysis on Resource Formation Process of Spontaneous Religious Org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Rebuilding Tiantai Sanjing Temple
Yu Danxi
(Department of Soci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The case of Sanjing Temple shows us a picture of how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formed may be possible.A formal elderly association with low function i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spontaneous organization; with the modern concepts of a formal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regulations,adhering to the traditional society,the existence of retired elite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body for the organization growth.Modern social welfare and security also release the members’worry.In addition,the firm belief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they can stick with,as well as folk belief.
Sanjing Temple;rehabilitation;spontaneous;religious organization;resource mobilization
C915
A
1672-3708(2010)04-0042-03
2010-04-28
余丹茜(1985- ),女,浙江天台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08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