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商务印书馆征文活动小考

2010-08-15 00:44张天星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李叔同商务印书馆吴江

张天星

(台州学院 中文系,浙江 临海 317000)

1904年商务印书馆征文活动小考

张天星

(台州学院 中文系,浙江 临海 317000)

1904年1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利用多家报刊登载广告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征文活动,该活动至1905年4月结束,前后历时6个月,共97人次获得奖励。获奖者中包括李叔同等近现代文化名人。获奖作品中,现已知《东方杂志》刊登了论说4篇,《绣像小说》连载了小说《扫迷帚》和《市声》。

1904年;商务印书馆;征文

1904年12月6日 (光绪三十年十月三十日)《申报》刊载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征文”(以下简称征文)广告,为出版教科书及发行《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征求稿件。此次征文内容共分三大类:第一类国文教科书题,第二类小说题,第三类论说题。国文教科书题要求以公德、敝俗、实用器具、游戏器具、各地物产为内容;小说题希望征求4种小说,即教育小说:“述旧时教育之情事,详其弊害,以发明改良方法为主”;社会小说:“述风水、算命、烧香、求签及一切禁忌之事,形容其愚惑,以发明格致真理为主,然不可牵涉各宗教”;历史小说:“从鸦片战争起至拳匪乱事止,详载外人入境及我国致败之由,割地赔款一并述及,不可杜撰”;实业小说:“述现时工商实在之情事,详其不能制胜之故,以筹改良之法。”征求小说要求“用章回体、或白话文、或文言文,听任自便。先作数回,并用白纸将全书结构及作书宗旨及全书约有几回,现行示及。”此次小说类征文是继傅兰雅1895年“求著新小说启”和1902年梁启超为《新小说》征稿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小说征文活动。第三类论说的题目是“学堂用经传宜以何时诵读何法教授始能获益”等4题。这三类征文的要求是“第一题每卷十课以上,每课二百字以上;第二类每卷二万字以上;第三类每卷三篇以上。兼作者听:卷号自备,不拘形式。”期限“年底截止,明年二月内选定名次登报广告。”酬例“第一名酬洋一百元,二三名各五十元,四五名各三十元,六名至十名各廿五元,十一名至二十名各二十元,以下筹资届时酌定,或送本馆书籍。如佳作甚多,筹资再行酌增”。该广告还刊登在《绣像小说》第22、23期的卷末。但是,这则广告在《申报》上至12月18日共刊登了7次后,就再也没有在《申报》和《绣像小说》上刊出结果。1904年11月14日 《新闻报》也刊登了商务印书馆的该则征文,随后11月16、18日亦继续刊登,12月刊登了7次,1905年1月以后则再未见刊登。因而1904年商务印书馆征文之起始结果变得模糊起来,研究者也常引以为憾,如潘建国先生说:“但是遗憾的是,我们遍查了光绪三十年(1904)、三十一年(1905)两年的《申报》,均未找到有关征文结果的资料,因此,商务印书馆举办的小说征文究竟收到多少篇来稿,其作者、作品之详细情况,皆不得而知。”[1]陈大康先生也说:“但此次征文后未见下文”[2]。

实际上,1904年商务印书馆征文之起始结果较详细地刊登在《中外日报》上。1904年11月7号《中外日报》首次刊登了征文广告,这比在《申报》刊登的时间12月6日早了一个月,随后至11月15日续刊了6日次,12月也续刊了10日次。1905年1月7、10、16、17、20、28号继续刊登,前后历时两个月,共至少刊登22次,再加上在《申报》、《新闻报》、《绣像小说》上雷同的征文广告,说明商务印书馆对此次征文予以高度重视。

1905年1月29、31日和2月11、13日商务印书馆在《中外日报》作了征文截止时间延期广告:“本馆征文收卷期限现展至乙巳年正月底为止,揭晓仍限二月,并不延期。”稿件截止时间比原广告“年底截止”后延了一个月。

1905年4月4日《中外日报》刊出了“商务印书馆征文题名”(以下简称题名),4月5至9日又连续刊登了5天。4月10、12、14、16、18日《中外日报》刊出了商务印书馆为此次征文的最后一则广告:“商务印书馆征文题名已于正月底登告起,二月初四日止,此布。”至此,商务印书馆历时半年的征文活动遂画上了句号。

从“题名”看,共97人次获得了该次征文之奖励,奖励情况粗略列举如下:第1名吕侠人获得奖金100元,第2、3名东丝生、张宗祥各赠50元,第4、5名李惜霜、姬文各奖30元,蔡绿农等第6至10名获得20元,桂成文等第11至20名获奖10元,吕勉之等12人获奖5元,高觉佛等15人各赠国文教科书教授法8册、习画帖9册,香雪庵等4人各赠1905年《东方杂志》12册,徐癯昙等4人各赠《绣像小说》第1—12册,顾子静等9人各赠国文教科书8册,先忧庵和宋子和各赠1905年《东方杂志》6册,吴家钰等31人各赠本年袖珍日记1册。要求“列名者请持收据至新衙门东首祥麟里间壁成字一千三百六十四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领取”。可以看出,从获得奖励的投稿人和奖励等次上,上列获奖情况与商务印书馆征文广告所声称的奖励措施基本一致。从题名还可以看出,参加此次征文的获奖者中不乏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李惜霜”,即是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叔同①李叔同(1881-1942,浙江平湖人),字惜霜。根据《中外日报》所刊登征文结果,李叔同参加此次征文有两篇论文获奖,位列第4名,获奖金30元,而郭长海、金菊贞两先生《李叔同事迹系年》一文提到李叔同在1905年4月商务印书馆征文揭晓中获2等奖,获奖金510元,不知所据(《李叔同事迹系年》,《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7期,第38-43页)。又,此次征文第1名“吕侠人”,商务印书馆1908年出版小说《惨世界》署名“吕侠人”,商务印书馆1907年出版的《中国女侦探》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的年青之作,署名“吕侠”(邬国义《青年吕思勉与〈中国女侦探〉的创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7-94页),“题名”中“吕勉之”获奖5元,而吕思勉字诚之,1905年前后吕思勉“家况益坏,乃不得不借劳力以自给。”(吕思勉《自述》,见《吕思勉遗文集》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35页),青年吕思勉有可能参加此次征文并获得奖励,只是“吕侠人”和“吕勉之”是否为吕思勉本人尚待探究。再,题名中“蔡绿农”和“张宗祥”是否即是晚清活跃的革命党人蔡绿农(生卒不详,浙江湖州埭溪人)和现代图书馆事业家、校勘学家张宗祥(1881-1965,浙江海宁人)亦有待研究。总之,不少近现代史上的名人参加了此次征文是肯定的。。

再看该次征文获奖稿件的去向。有多少被编入教科书,于今也不可详察。那么,获奖论说有几篇在《东方杂志》和《绣像小说》上刊发呢?1905年5月28日第4期《东方杂志》的附录栏刊发了4篇“商务印书馆征文”,它们分别是丁逢甲《中日两国同在亚洲同为黄种又同时与欧美通商而强弱悬殊至此其何故欤》、海蠖《医学和社会关系》以及李惜霜 《我国各地交通不便语言因以参差今汽车汽船未通有何良策能使语言齐一欤》和《学堂用经传宜以何时诵读何法教授始能获益》,而这正是征文“第三类论题”规定的4个题目。李惜霜在“征文题名”中位列第4名,即获得30元奖励;海蠖,人不详,位列“题名”的第14名,获赠金10元;丁逢甲(1864—约1929),字坤生、生,别署壮者,江苏吴江人,南社社员,名列“题名”的第16名,获奖金10元,他常署名“丁逢甲”、“吴江丁逢甲”、“吴江丁逢甲坤生”、“丁逢甲坤生”、“丁生”、“壮者”、“吴江壮者”等在近代报刊上发表作品②例如,1915年至1918年他以“丁逢甲”、“吴江丁逢甲”、“吴江丁逢甲坤生”、“丁逢甲坤生”和“丁生”之名在《妇女杂志》发表文章19篇次。1916年署名“吴江壮者”在《小说海》上连载《延月楼笔记》,1917年署名“壮者”在《小说月报》第8卷第4号上发表《铅山缉私惨案》和《余厨》。1917年至1923年署名“吴江丁逢甲坤生”在《南社》上发文章7篇。。此次丁逢甲参加商务印书馆征文,从“题名”可知还用了另外两个署名投稿并获奖,一是署名“丁坤生”,获得“国文教科书八册”的奖励;二是署名“壮者”,获“赠五元”。而《绣像小说》第43期开始连载署名“壮者”的《扫迷帚》,至52期刊完,该小说主人公为吴江人,以反迷信为内容,阿英先生评价《扫迷帚》曾说:“他似乎是一把扫迷的帚,要把迷信的习俗扫去。”[3]其内容正符合征文广告中征求“社会小说”之要求,当亦为丁逢甲之作品。此外,在《绣像小说》第43—72期连载了《市声》(第48—54期未连载),署为“实业小说市声”,所述内容与征文小说题“实业小说”相符,该小说署名“姬文”,而根据“题名”,姬文位列第5名,获奖金30元。姬文,人不详,《市声》1908年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单行本,由作者补为全璧,凡36回。《扫迷帚》则于19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凡24回。

总之,1904年商务印书馆征文起于1904年11月,终于1905年4月,历时6个月,共计97人次获得奖励。现可知的稿件中,《东方杂志》刊载了论说4篇,《绣像小说》连载了《扫迷帚》和《市声》。

行文至此,应该说1904年商务印书馆征文活动之起始结果已基本清晰,附带提及的是,1904年至1905年,商务印书馆为什么不在当时影响及销量很大的《申报》和《新闻报》上像《中外日报》那样较详细地刊载征文广告之起始及结果呢?这是因为中外日报馆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非同寻常。《中外日报》是由《时务日报》于1898年8月17日改名而来,其创办者汪康年与张元济是浙江省1889年同科举人,交情笃厚,早在维新变法期间,张元济就在北京为时务报馆推广报刊,兼为汪康年出谋划策[4]。该征文广告要求“卷交上海美租界新衙门东首祥麟里间壁成字一千三百六十四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而编译所当时的负责人正是张元济。而且自1898年,商务印书馆就与汪康年商业关系密切,如汪康年主办的《昌言报》就是由商务印书馆代印。更关键的是,1904年9月10日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之一夏瑞芳一同入股《中外日报》[5]。并且《中外日报》在1904年前后十分畅销,如1903年4月第3期《浙江潮》刊登的“杭城报纸销数表”,《中外日报》、《申报》、《新闻报》在杭州的销量分别是“约五百张”、“约五百数十张”、“约二百三四十张”。同年9月第7期《浙江潮》登载的“海盐报纸之销数”,海盐县城内这三种报刊的销量分别为30份、1份、7份,至少说明1904年左右,《中外日报》的销量是几乎可以与晚清报界老大《申报》与《新闻报》相媲美的报纸。质言之,不论从主事人的感情还是实际利益及广告的传播范围上,《中外日报》是1904年商务印书馆刊登征文广告的优先选择。

[1]潘建国.小说征文与晚清小说观念的演进[J].文学评论,2001(6):86-94.

[2]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0.

[3]阿英.晚清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18.

[4]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676-1736.

[5]张树年,柳和城.张元济年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1-52.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Commercial Press in 1904

Zhang Tianx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In November 1904,Commercial Press held a wide range of contribution,which ended in April 1905.97 persons are awarded to the contributors.Among the contributors,there are some famous people such as Li Shutong in modern history.In the contributions, 4 editorials were published in Eastern Miscellany,Sao Mi Zhou and Shi Sheng were published in Journal Embroindered Portrait Novel.

1904;Commercial Press;Contribution

G648

A

1672-3708(2010)04-0073-03

2010-05-19

张天星(1971- ),男,河南省新县人,文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明清近代文学。

猜你喜欢
李叔同商务印书馆吴江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弘一法师的账单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
商务印书馆120年
商务印书馆喜迎120年大庆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