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践理性思维的艺术认识
——论黑格尔美学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

2010-08-15 00:44郑玉明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黑格尔实践性意志

郑玉明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作为实践理性思维的艺术认识
——论黑格尔美学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

郑玉明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人们一般认为,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艺术认识是纯粹的认识活动,它把实践活动看成了理性认识自我的中介环节。其实,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艺术认识本身就是实践理性思维,它是艺术主体作为绝对理性主体的自我意志立法活动。

黑格尔美学;艺术认识;实践性;实践理性思维

从美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美学深受黑格尔美学的影响,两者有着紧密的思想联系,因此,认真探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核心范畴——艺术认识——的实践性内涵有利于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美学。但对黑格尔的艺术认识范畴是否具有实践性内涵,人们一般持否定态度。人们通常认为,艺术创作的性质是源于一定的价值立场对生活客体进行的评价活动,并且这种价值评价因为指向生活的“应如何”,所以它又具有影响接受者“生活意志”的作用,这形成了艺术的实践性内涵。而从这种观点来看,因为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艺术认识只是绝对理念在绝对精神中的自我认识活动,它表面看来与人的“生活意志”没有关系,所以被一些研究者看成是与实践性无关,仅仅提供知识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对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这种看法呢?

一、作为思维活动的意志

在黑格尔哲学中,人的意志活动也是理性思维活动。黑格尔说:“意志不过是特殊的思维方式,即把自己转变为定在的那种思维,作为达到定在的冲动的那种思维。”[1](P12)也就是说,在黑格尔看来所谓意志活动不过是思维自己规定自己的活动。而这种观点与康德对人的“实践理性”问题的认识是一致的。康德在谈到实践理性的自我立法时说:“唯有形式的法则,亦即唯有那条规定理性只让其普遍立法的形式成为准则的无上条件的法则能够先天地是实践理性的决定根据。”[2](P69)康德也强调了实践理性在人的意向领域的自我规定。康德并且说:“我虽然没有决定其理论的客观实在性的直观,但是尽管如此它仍然具有现实的运用,这种运用具体地表现在种种意向和准则之中,也就是说,它具有能够指明的实践的实在性。”[2](P60)这明确地指明了他是从人的意志立法的角度来理解人的实践理性问题的。康德并且把实践理性的立法看成是实践理性认识或者实践理性知识。他说:“因为在纯粹实践理性的全部规矩之中,关键只在于意志决定,而不在于(实践能力)实现其意图的自然条件,所以,与自由的无上原则相关联的先天实践概念立即成了认识(在关文运译《实践理性批判》[3]和邓晓芒译《实践理性批判》[4]中“认识”一词被译为知识——作者按)而毋需期待直观以获得意义。”[2](P71)所以,张汝伦先生在谈到康德的“实践”思想时说:“康德实践哲学的内容就其内在的本体论构造而言是完全‘理论’的。……康德在他的后期著作中把实践描写得几乎就是理论。”[5]所有这些都说明,黑格尔把人的意志活动看成是思维活动并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把“实践问题”看成是“理性思维问题”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一贯看法。如果我们的研究者们一定要认为黑格尔把意志活动看成思维活动,就是将之看成了认识活动,就是忽视了人的意志问题,出于理论的一致而论,是否也得批评康德将意志活动看成了认识活动,从而也忽视了人的意志问题呢?而这无疑是不准确的。黑格尔还谈到,意志活动作为思维活动是包含着理论的,它是和认识活动相统一的。黑格尔说:“意志在自身中包含着理论的东西。意志规定自己,这种规定最初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因为我所希求的东西在我想象中出现,这种东西对我来说是对象。动物按本能而行动,受内在的东西的驱使,从而也是实践的。但动物不具有意志,因为它并不使自己所渴望的东西出现在想象中。”[1](P13)所谓意志规定自己,在黑格尔看来,就是“我所希求的东西在我想象中出现”。这清楚地说明了,黑格尔所理解的作为思维活动的意志活动是在实践目的性认识的意义上来说的;而且“意志在自身中包含着理论的东西”,黑格尔也指出了意志与认识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更进一步说,人的意志活动作为思维活动在黑格尔哲学中还是有层次差别的。在主观精神阶段,人的意志活动只是作为个体的主观心理活动出现的。“黑格尔的‘主观精神’部分颇似现代心理学的内容。”[6]这也就是说,此时的意志活动不过是满足个体偶然的需要的主观意向活动。而到了客观精神层面,人的意志活动是服从抽象法、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自觉意志活动,这样人的意志活动就具有了社会客观意义,不再纯粹是个体偶然的主观活动了,但此时人还未认识到抽象法、道德和伦理规范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本质规定,因而人的自由还是有限的。而只有到了绝对精神层面,也就是艺术认识、宗教体验和哲学思辨中,人才真正认识到了人对自己的自由自觉的思维规定——这就是通过艺术形象、宗教体验和辩证法对人的真正的意志自由的揭示,而同时创造艺术形象的艺术认识、信仰着上帝的宗教体验和进行着哲学思辨的哲学认识活动自身都是真正的意志自由活动。那么艺术认识“作为意志的思维活动”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呢?准确回答这一问题,对理解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是非常重要的。

二、艺术认识作为“理性主体”的意志立法活动

我们已经谈到过,意志活动作为思维活动在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层面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具体说来,这就是绝对理念在绝对精神层面的自我认识中,已经超越了有限的认识和意志活动的对立,而实现了认识和意志的统一,成为了理性认识活动。在黑格尔哲学中,有限的认识和意志活动因为处于主客体的外在对立关系中,所以主客体都是不自由的。在认识过程中,主体受到客体的束缚;而在意志活动中,客体被主体所消灭,因而双方都是有限的。虽然在有限意志的活动中,人希求的对象出现在人的想象中这说明“认识”已经在意志活动中发挥作用,因为客体出现在人意识中已经是认识活动。但“认识”在有限意志活动中的作用,还未实现二者的完全统一。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出现在人想象中的对象其实就是意志活动客体的本质规定,人们关心的仅仅是这一意志客体实际满足人的需要存在。但在理性认识中,主客体是统一的。主体意志对自己的思维规定活动,他对“实践对象”的想象,同时又揭示了客体的本质;也就是说,此时意志活动也即认识活动,主体也即客体,二者是本质统一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在理性认识活动中,主体意志对自己的思维规定活动,又是认识自己本质的认识活动。所以对理性认识范畴的“认识”二字,我们要注意它同时是指人的实践思维活动。

在黑格尔的艺术哲学中,黑格尔把人要进行艺术表现的需要归结为理性的需要。他说:“艺术表现的普遍需要所以也是理性的需要,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7](P40)这就是说,人作为理性的生物,他需要实现对自身本质的认识,而艺术表现就是从人对自我的理性认识的需要出发的。这样一来,艺术表现的目的好像就是要提供有关人的本质的“知识”。但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人在理性认识中所实现的自我认识,并不是去掌握有关人自身的科学知识。我们上文已经谈到,理性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人作为意志活动的思维活动,也即实践理性思维活动。所以,黑格尔所说的艺术表现的目的是人为了在艺术中认识自己,其实是在强调人应该实现对自己的理性本质的把握,即进行自我意志立法的实践理性思维活动。黑格尔只所以强调艺术表现的目的在于人的自我认识,其实是和他把人看成是实践理性思维的主体紧密相关的。这里,黑格尔把人看成是在意识领域进行着的自我意志立法的自由主体,而不把人看成是感性实践活动的主体,这是他的哲学的抽象性所在,但黑格尔并不是在把人看成是一个“科学认识”的主体,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那么艺术表现是如何来揭示人的理性本质,或者说艺术认识作为人的实践思维是如何进行自我意志规定的呢?在这里,首先谈一下那个需要进行艺术表现的“理性”是必要的。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谈到“理性”时说:“思考的认识在哲学中证明:‘理性’——我们这里就用这个名词,无须查究宇宙对于上帝的关系——就是实体,也就是无限的权力。它自己的无限的素质,做着它所创始的一切自然的和精神生活的基础,还有那无限的形式推动着这种‘内容’。一方面,‘理性’是宇宙的实体,就是说,由于‘理性’和在‘理性’之中,一切现实才能存在和生存。另一方面,‘理性’是宇宙的无限的权力,就是说,‘理性’并不是毫无能为,并不是仅仅产生一个理想,一种责任,虚悬于现实的范围以外、无人知道的地方;并不是仅仅产生一种在某些人类的头脑中的单独的和抽象的东西。‘理性’是万物的无限的内容,是万物的精华和真相。”[8]黑格尔认为,理性是世界的本体,同时它又是作为创造宇宙整体的无限权力出现的。这里,黑格尔批评了理性范畴在康德哲学中仅仅作为“理想”、“责任”而出现的抽象性,他要求“理性”是有具体内容的,这是指作为理性主体的人创造宇宙整体的无限权力,而这明显强调了“理性”范畴的实践性内涵。在艺术领域,艺术表现的需要就来自这种无限权力;同时艺术认识对它的揭示过程,也是艺术家的实践思维过程。总之,“理性”作为创造宇宙整体的无限权力就成了艺术活动的核心。

这样来看,艺术认识作为艺术家的实践理性思维,就是人作为创造宇宙整体的理性主体进行自我意志立法的活动。非常明显,黑格尔在这里把艺术家创造艺术世界的艺术创造能力与“理性”创造宇宙整体的无限权力联系起来认识,是在强调艺术家的艺术认识活动所具有的实践性内涵:一方面,艺术认识活动作为艺术家自我的意志立法活动是“实践性的”;一方面,艺术认识对世界理性本体的揭示,同时是人“创造世界”的活动,人生的意义就来自于这种创造的“实践活动”。而且进一步说,艺术认识作为人之意志的自我立法活动因为是具有宇宙本体意义的,所以它是超越了人的有限意志活动的。也就是说,艺术表现所关心的并不是人把事物看成是实际地满足人的需要的存在,而更重要的是人的意志活动自身,即人的理性能力本身。

所以黑格尔在谈到艺术创作时,他要强调艺术创作是与事物及其实践性存在(即满足人的主观需要的存在——作者按)无关的纯粹认识性的活动。在论及诗的掌握时,黑格尔说:“在诗里这种掌握,塑造形象和表达还是纯粹认识性的。诗的目的不在事物及其实践性的存在,而在形象和语言。”[9](P21)所谓事物的实践性存在,就是把事物看成应该占有以满足实际主观需要的存在。所以,人对事物的实践性兴趣是一种有限意志的活动,这时人受到主体需要的支配,只对事物的实体存在感兴趣,人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自由的。而超越了这一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意味着人作为理性主体去自由地观照事物的存在。不过,我们仍要反复强调的是:人作为理性主体的存在,意思是说人成了一个伦理实体的存在,他体现了理性创造着宇宙整体的无限权力;人作为理性主体去自由地观照事物的存在是说人作为理性主体把事物作为理性的规定去自由地观照,而不是说他作为知性认识的主体去认识外在的客体。黑格尔认为诗的目的在于形象和语言,而诗歌创作以形象和语言作为创作的表现媒介,这超越了在主体需要的束缚下对事物现实存在的关心,达到了纯粹理性认识的自由,成为了理性主体的自我立法活动。所以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对事物的实践性兴趣中解放出来,成为纯粹认识性的活动。在论及比喻的使用使人从实践性的情感中解放出来时,黑格尔说:“因为这种沉浸到外在事物中的情况就是使内心从单纯的实践性的兴趣中获得解放,或是使直接感受的情感变成自由的认识性的形象。”[10]这也是认为,在有限意志的实践性情感中人是不自由的,而只有人因为抱有更高的实体性的旨趣,从而能够对“有限实践性情感”进行自由的认识时,人才进入到艺术创作的自由境界。朱光潜先生在对这里的“实践性”与“认识性”作注释时说:“形象引起情欲和行动,就是实践性的,只引起审美的观照,就是认识性的。”[10]这同样是说,当人把事物在意识中看成是应该满足主体实际需要对象时,这就是对事物的实践性把握,因为它是指向现实的占有活动的。而当超越了有限的实践性兴趣时,人就进入了审美欣赏,这才是艺术创作所真正需要的纯粹认识性的,也即实践理性思维的态度。所以黑格尔在论及诗人创作时,他强调自由的认识对诗歌创作的意义,他说:“为着从他这个主体个性出发(尽管这要受到一种窄狭的特殊范围的局限),去创造出一种不像由外因决定的自由整体,诗人就必须摆脱这种题材的实践方面或其他方面的约束,对这种题材以巡视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自由眼光去临高俯视。”[9](P54)诗歌作品的自由整体性来自诗人艺术认识的自由,诗人必须以自由的眼光去临高俯视题材,这就强调了诗人自由认识的重要意义。黑格尔并且把艺术家的这种自由认识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艺术创作中的自由认识“是一种着眼于认识的世界观,是精神对待世间事物的态度”[9](P54)。明显可以看出,黑格尔对艺术创作的看法是与浪漫主义艺术观是有距离的。浪漫主义艺术把情感的强烈体验看成艺术创作的核心,而黑格尔则把“纯粹认识”或者“自由认识”等等类似概念看作艺术创作的关键。黑格尔甚至还认为诗人的自由认识对老人来说比对青年更相宜,他说:“这种世界观和态度对老年人比对青年人较相宜,因为在老年时期,各种生活旨趣固然也存在,但是已没有青年时期的那种强烈情欲的驱遣力,老年人的生活旨趣仿佛像一种镜花水月,比较容易发展成为艺术所要求的那种着眼于认识的态度。通常的看法是炽热的青年时期是诗创作的黄金时代,我们却要提出一个相反的意见,老年时期只要还能保持住观照和感受的活力,正是诗创作的最成熟的炉火纯青的时期。”[9](P5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的艺术旨趣。那么如何来认识黑格尔在艺术观中对“纯粹认识”或“自由认识”的强调呢?我们只要清楚无论是“纯粹认识”还是“自由认识”,它们的内涵同样是指人的实践思维活动,就会明白黑格尔的艺术认识范畴仍然是理性主体的意志立法活动,它是人创造着世界整体的无限权力的表现。黑格尔从主体意志立法的角度来理解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内涵是抽象的,这种看法无法准确地理解艺术活动作为艺术家感性的“人生实践”活动方式所具有的实践性内涵,但黑格尔无疑也抽象地揭示了艺术认识活动的实践性内涵,否定这一点也是不客观的。

三、黑格尔审美范畴中的实践性内涵

对黑格尔的艺术认识范畴是如何通过艺术天才在感性领域创造艺术形象以体现理性创造世界整体的无限权力,从而实现艺术家自己的意志立法;以及从作品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如何体现了理性的无限权力这些问题,限于文章主旨与篇幅我们不能谈得非常详细。但从黑格尔对艺术认识范畴“纯粹认识性”特点的强调来说,艺术认识必然是实践理性思维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从黑格尔对审美的理解来看。因为在黑格尔的艺术哲学中,艺术作品就是以感性的形式显现了理念的美,所以审美关系既是艺术创作中也是艺术欣赏中的主客体关系。那么,黑格尔所理解的审美范畴又是如何作为实践理性思维而存在的呢?

黑格尔是从审美对有限知解力的认识活动和有限意志活动的超越来理解审美范畴的内涵的。他在谈到审美范畴时说:“如果从美对主体心灵的关系上来看,美既不是困在有限里的不自由的知解力的对象,也不是有限的意志的对象。”[7](P144)所谓有限的知解力就是以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为思维工具的认识方式,这种认识方式不能见出对立面的统一,因而只能从抽象规定的角度来静止地理解事物的概念本质,这种认识方式就是与黑格尔的理性认识方式相对的知性认识方式。黑格尔认为,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既不是有限知解力的关系,也不是有限意志的关系。这是因为在知性认识和有限实践中,主客体都是有限的、不自由的。首先,在知性认识中主客体都是不自由的。从客体角度去看,人们在知性认识中假定了事物的独立自在性,但是因为此时事物的概念是外在于事物的,所以事物作为单纯的特殊事物要在与其他事物的外在关系中,受其他事物的影响才得以存在;而真正独立的事物是实现了概念与存在的统一的实体存在,黑格尔认为事物的存在只有作为理性实体的规定而存在才是真正独立的;所以说在知性认识中事物的独立自在性是虚假的。而从主体角度去看,人在知性认识中是去适应“独立自在”的事物,让它影响我们的观念,而不是作为理性实体去规定事物的存在,所以主体要受对象的限制也是不自由的。其次,在有限的意志关系中主客体双方也是不自由的。一方面,从客体角度看,事物是要满足主体的意图、目的的,这样事物的独立自主性被剥夺掉了;而另一方面,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在有限的意志关系中,主体的意图和目的是有限的,事物也在“抵抗着”人的意志的实现,主体在实现主观意图时仍面临“应该”原则的有限关系,主体也是不自由的。所以说,在有限的知解力和意志关系中,主客体之间没有实现为自由的关系。而在审美关系中主客双方都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性特点就集中地表现了审美的实践性内涵。对审美的自由性特点,黑格尔是从认识与实践两个角度去认识的。但从黑格尔哲学体系自身来看,这里的认识性角度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多次谈到,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整体来看,绝对理念的自我认识所关心的都是理性创造宇宙整体的无限权力问题,而这是作为绝对实体的人的实践理性问题。我们多次谈到,在黑格尔哲学中从事艺术认识、宗教体验和哲学思辨的主体已经是作为伦理实体的主体。所以黑格尔所谈到的审美过程中主客体的认识性关系,已经是与“实践”统一在一起的,而且这里的“实践”自由是更为本质性的。黑格尔在这里之所以要谈到审美过程中的认识性关系,是为了说明审美对知性认识和有限意志活动的超越,而超越了知性认识的审美过程中的认识关系已经是实践理性思维。具体来说,从认识的关系方面看,美的对象作为概念与存在的统一,它本身是独立自足的,所以审美主体在美的对象中也变成自在自由的了。这是因为主体不再需要把对象看成是一个需要进行感觉、观察和抽象分析其本质规定的对象,因而审美主客体的抽象对立也就不存在了,主体在审美对象中也实现了概念与存在的统一。这样在审美认识中,主体其实又是在进行着概念的自我立法,审美主体其实已经成为了实践自由主体。再从实践的关系方面看,审美主体在对象中实现了概念目的,主体目的的实现不再是有限的“应该”原则;因为对象自身已经实现了概念与存在的统一,所以审美主体在对象中不再面临主观意图与实现意图的材料、手段的对立,而且主观意图也是充分实现了的,这清楚地说明了审美作为主体的实践理性思维的自由性,清楚揭示了审美的实践性特点。当然,黑格尔对审美范畴实践性内涵的强调是抽象的,他仅仅承认审美主体作为精神主体所获得的实践自由,而没有真正从人作为感性实践主体出发揭示出审美的实践性内涵,但如果完全不承认黑格尔审美范畴的实践性内涵,认为黑格尔的艺术并不涉及行为准则的厘定,这也是不客观的。

也许,我们不得不说明一下在黑格尔的艺术哲学中“美如何以感性的形式显现了概念目的”这一极其重要的问题。在黑格尔看来,哲学认识以辩证法的方法问题实现了对人的有限实践的超越,沟通了有限与无限,揭示了人作为自由的实践理性主体的存在;而在艺术认识中,美是以感性形象的形式揭示这一理性主体的存在的。所以,艺术家如何创造感性形象以表现“概念与存在”相统一的理念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黑格尔的艺术认识范畴中,艺术天才的艺术想象是艺术表现的关键环节。所以,艺术认识的实践性内涵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艺术想象问题上。艺术天才的艺术想象这一问题,在德国古典美学史上从康德美学到谢林美学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核心问题,我们这里同样无法展开详述。但黑格尔对艺术想象的认识无疑是批判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的观点,把艺术想象看成了是客观的实践理性立法活动。

黑格尔承认,实践性的感觉力在艺术创作中也是存在的,这里的实践性感觉力是指作为有限的意志活动的实际完成艺术作品的能力,即艺术传达。在论天才时,黑格尔说:“艺术家的这种构造形象的能力不仅是一种认识性的想象力、幻想力和感觉力,而且还是一种实践性的感觉力,即实际完成作品的能力。这两方面在真正的艺术家身上是结合在一起的。”[7](P363)这是因为在艺术创作中,艺术构思与传达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统一的。在艺术构思过程中,艺术媒介是起着制约作用的。但是在黑格尔美学中,纯粹认识性的想象力与实践性的感觉力相比无疑是更为本质性的,艺术传达并不构成艺术认识的本质性环节。所以说,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主要并不体现为艺术创作中实际完成艺术作品的能力,而过去我们在此问题上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缺陷,往往单纯把艺术传达看成是实践性的。

[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6]张世英.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7][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9][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德]黑格尔.美学(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责任编辑 闵 军)

The A r tistic Cogn ition being the Th ink ing of Practica lReason——Expound ing the PracticeM ean ing of Hegel’sA r tistic Cogn ition

ZHENG Yu-m ing (Departm entof Chinese and literature,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Peop le generally believe that,in the Hegel esthetics system artistic cognition is the rationalunderstanding activity.The artistic cognition regards the p ractice activity as the interm ed iary link of the rationality know ing itself.A ctually,Hegel’sartistic cognition itself is the thinking ofp ractical reason and artistic cognition is regarded as the self-w ill legislation of abso lute rational sub ject.

Hegel’s aesthetics;A rtistic cognition;the character of p ractice;the think ing of p ractical reason

B83

A

1672-2590(2010)05-0044-06

2010-08-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青年项目(06JC750011-44015)

郑玉明(1975-),男,山东泰安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黑格尔实践性意志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