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范本

2010-08-15 00:48杨刚勇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0年3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要素区域

杨刚勇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东盟各国积极推动各种次区域合作,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提供了实践范本和理论启示。

一、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进而参与全球化的先导契机

东盟经济增长三角是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大框架下较小范围的合作形式。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集约化。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使生产要素在“次区域”内趋向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提高生产效率,具体表现为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次区域经济合作一般不牵涉到整个国家,只涉及到具有一定互补性的相邻地区和某些特定的生产要素领域。次区域经济合作比自由贸易区层次低,合作领域局限于商品贸易、特定生产项目和资本流动。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盟各国倡导并推动以增长三角模式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如:贯穿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大渭公河”次区域合作;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组成的“新柔廖增长三角”(东盟南增长三角);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相邻地区组成的“东盟北增长三角”;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相邻地区组成的“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

以增长三角为合作模式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了整合补充和创造发展契机之作用。次区域经济合作,能加速区域内有比较优势领域的重点发展、提升出口竞争力、增强对当地资本和外资的吸引力。如:“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成立之初,就共同提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旅游、农业种植4个方面进行重点合作;“东盟北增长三角”寻求能给参与方带来多赢结果的合作领域,重点在基础设施、贸易、电信、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5个领域。

在东盟增长三角模式运作中,东盟各国各级政府充当着决策者的角色,所有的增长三角均由政府高层领导提出并实施。“东盟东部增长区”举行了四次“文—印—马—菲国家领导人峰会”,“东盟北增长三角”举行了两次“印—马—泰峰会”,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也举行了三次峰会。合作项目均以相关各方签署的官方谅解备忘录为依据,共同遵守和认真操作。有关政府还以制度框架形式建立了必要的机制,提供各类如海关、人才、物流、财政等“软件”支持。次区域合作更注重于有限的、灵活的、本地化的经济整合,从而构建真实有效的“经济友邦”。尤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把地理上的毗邻迅速转变为经济互补合作的关键和必要条件,从而降低区域内和区域外各类商务往来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降低又有利于增加更多的商务往来。如“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四地实现了海上直航,由四条海运航线增加到14条。菲律宾达沃和印尼的万鸭老实现了空中直航,航班数由原来的五条猛增至12条,时空距离大大缩短。电讯公司还将区域内的长途电话费降低20%。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带动了就业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繁荣。

东盟国家推进次区域合作、建立增长三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各参与方政府的经济合作与协调,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共同改善投资环境,从而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流入增长三角的资金包括区域内资本和区域外资本。仅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1995~2003年就吸引外资204.54亿美元。据统计,东盟南增长三角吸引的外资占参与国吸引外资总额的38.89%,东盟北增长三角吸引的外资占参与国吸引外资总额的37.72%。对于这些远离都市区、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甚发达的区域来说,取得如此引资成效不能不说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果。

二、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启示

东盟以增长三角为合作模式,通过次区域经济合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了整合补充和创造发展契机之作用。利用次区域合作形式形成的“同心圆”,对东盟的经济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施,也为发展中国家崛起贡献了一些理论启示。

(一)区域一体化,精髓是联合,优势在整体,目标是获取发展的最大效益。从东盟各国来看,普遍趋势是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单个城市不断向外扩张,一定区域内城市以城市群方式、以组团方式走向一体化。城市组团间“竞合”、“竞融”势头强劲,利用比较优势推动主导产业强劲发展,协作共赢成为区域竞争的必然趋势。

(二)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区域性资源的科学整合。东盟增长三角按一体化发展需要统筹配置生产要素和各类资源,既实现要素充分流动和资源共享,又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提高了区域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区域一体化,在集聚要素方面明显有团结协作、分工协作两个效益。团结协作,可以提升区域形象,在市场、产业、交通、基础设施、优惠政策方面实现相互配套,发挥规模效益,迅速提高要素的回报率,增强区域吸引力和经济实力。分工协作,可以减少内部损耗和恶性竞争,避免产业趋同和对资本的不合理让步,“全口径一致对外”,共同获得“溢出效应”。

(四)要从制度层面入手,由易向难,循序渐进。次区域合作关键是政府主导,建立协调机制,基础设施实现对接,连接公共服务一体化,并逐渐向产业服务、社会服务领域推开,形成经济社会紧密合作、繁荣共赢的区域共同体。

(五)区域要崛起,团结起来才更有力量。区域要崛起,要融入全球化,就必须团结起来,分享资源,共同发展。要在区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对次区域合作给予前瞻性的注重和衔接。只有相互衔接,区域联合,把一个具有多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征的广袤区域融集成一个整体,才能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和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在国际经济、政治博弈中,东盟实力较强的国家会更有底气,实力较弱的国家可借助整体力量在博弈中处于更有利位置,共同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从而促进区域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区域和平、进步、繁荣。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要素区域
分割区域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区域发展篇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也谈做人的要素
中国-中东欧国家次区域合作的经验与展望
基于ZADL联盟的低利用率文献区域合作储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