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的改革探索

2010-08-15 00:42王卡兰
文教资料 2010年22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创造性绘画

王卡兰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0)

一、学前美术课程的教育意义

当前学前美育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结合教育发展倡导的全面的素质教育开设的美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旨在利用艺术魅力感染幼儿的心灵,以丰富的创作手法激励幼儿的创造力,以创造性的环境艺术熏陶幼儿的情感[1]。

良好的美术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因而美术教育活动能促进幼儿愉快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稳定的情绪;有利于幼儿通过想象,激发发散思维能力,产生灵感。同时美术教育又具备陶冶性、自由性、趣味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独立性等品质。

由此可见,美育教学对于学前教育教师在美育能力上要求十分严格,能力需求多样化,这些指导我们在培养学前专业教师的美术课程上必须求变,需要学习更多的更为切实的美术技能。开设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拓展美术的内容能使学习者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绘画技法的多种多样形式,能使动手能力加强,且有助于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美育是对思维开发的主要手段,可以相应结合学前专业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全面塑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艺术,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创造性的培养及审美功能[1]。美术教学不能停留在以前的传统的绘画教学和思维中。在开发不同的绘画材料的学习中也应掌握不同的技法的教学要领,培养能做、能教、能创作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前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会画会教学,会创编为核心内容,更需要让孩子的思维更加开阔,创造力更为突出,在自由的蓝天下绘制绚丽的图画。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以及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

二、丰富学前美术的艺术再现形式

对美术教学的力度美术教育在新观念、新意识的指导下,出现了多元化的具体综合性的理论活动,与传统的美术课程相比,其目标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操作技能型,其教育内容从单一观察事物、表现事物为主转向关注创造表现形态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其教育活动形式也由单一性转向多样化。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应明确两条思路:一是从美术技能和制作技法相结合出发,二是从创造能力培养特点出发,讲授绘画技法按工具材料的特性安排课程,掌握应具备的基本的美术方面技能,侧重对美术技巧的分析和掌握。教学设计针对学前专业一定区别普通美术专业的特点,应有针对性,以内容实用性、方法灵活性、取材广泛性为主。教学法的学习不仅限于单一的教学法课程完成,而且在不同的美术技能教学中贯穿进去,可有针对性地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技巧教学进行演示性教学,以使学生更为直观有效地学习。

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艺术,也是一种实践性艺术,更应该鼓励高职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美术创作活动,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对绘画教学内容加强,侧重于制作类的美术形式,充分体现艺术的多样性,加强开展装饰绘画的教学如油画棒技法、水彩笔技法,版画类(吹塑纸版画、纸版画、刻板画等)、壁画类(重彩画、沥粉画等)、粘贴画类(植物粘贴画、不同材料的粘贴画等)利用可寻得材料绘制具有不同肌理特点的作品。绘画的材质选取体现了多种的特点,如在纸张的选择中以往的教学主要是用素描纸、水粉纸、卡纸等常用的绘画用纸。而现在根据不同的绘画材料,牛皮纸、砂纸、包装纸、报纸、布料甚至树叶、石头等都可作为绘画的材质进行创作,形式更为多样,挖掘绘画媒介的表现空间,强调视觉的直观性,使画面本身的形式和材料构成新的视觉美感,从而反映作品的情绪与内涵。并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巧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巧用肌理想像,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将生活的元素带入到创作中去,利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现象,认识生活与艺术表现的密切关系。

将儿童文学与绘画相结合进行创编学习,把绘画课程与儿童文学课程进行融合,对学生进行图画文学创编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和绘画的各自特性与功能,将掌握绘画技能与培养文学素养结合起来,从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进行图画创编。我们在创编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为:从选择题材,确定媒材与技法、艺术风格入手,由简入繁,由点入面,循序渐进。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由儿歌到儿童故事,由单幅的创编作品到连环画的创编,再到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绘画创作相结合渐进,在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和加强其绘画技能的基础上,创编出完整的图画书。

改革线描的教学,融入对于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相结合的教学,力图培养学生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使其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学习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结合学前美术的特点及线描教学,学会用点、线、形来装饰形象,体会到线描的快乐。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应结合其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教学。用线条表现出物象,体现出写实美,并能通过线的巧妙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根据这些,学前美术课程必须尝试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形式上将注重绘画形式改为加强绘画的创造性的培养,课程的开设加强创造力的培养,体现课程素描和平面构成相结合、色彩训练和色彩构成相结合、创作和教学场景相结合,充分做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依据行业的调研调整课程内容,使教学更能为就业服务。

三、艺术创造性的培养

相关资料显示,幼儿对美术中线条、色彩、构图等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往往无需成人授意,凭着知觉就能准确地感受到不同色彩的冷暖、线条的曲直等,体会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所传达的不同感觉。由此,应因势利导地将幼儿引向创造性表现。创造性表现可以借助其他艺术进行,如选择与主题有关的文学故事,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心情、感觉、动作等,发展成综合艺术活动[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强调培养学生创造力并不否定基本功的训练,而是提倡将创造性思维融入到基本功的训练当中去利用多样的绘画形式和材料目的就是使学前儿童热爱创造活动,有创造力。通过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对学生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其乐观、热情、自信具有很大的帮助,也可建立起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态度、教育观点、教育能力等许多方面。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世界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3]。

[1]邓福星主编.丁宁著.中国美术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

[2]商守善.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教学随想.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200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编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创造性绘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