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方法新探讨

2010-08-15 00:42:55
文教资料 2010年10期
关键词:班委宿舍技能

周 静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科学而高效的大学生管理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学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思想、文化的激烈变革,加之各高校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使得学生管理不可能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结合从事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管理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在班级组织管理方面,由以条型管理为主向条块结合管理转变

班委作为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不仅是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还是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展开与完成的重要执行者。目前,各高校的班级组织管理方法多是将班级工作按内容划成“条”状分给班委,相关班委负责全班某一“条”工作内容,实行班长、团支书协调下的各班委分工制。这种管理传承了中学阶段的班级组织管理方法,适应中学阶段班级固定,信息传达与交流主要通过教室进行的实际。但大学阶段,多数高校学生在教学楼中没有固定教室,实行“走课”制,教室使用“流动化”。宿舍是学生活动相对固定的地点,是学生性格磨合、思想碰撞、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场所。由于多数宿舍之间相对封闭,班委对班级各种情况的了解不及时,弱化了传统管理方法下班级的高效运转。因此,班级组织管理方法在新情况下必须实现由以条形为主向条块结合的转变。

条块结合的班级组织管理方法为:班级内部每个宿舍选出一名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宿舍长;班长和团支书从宿舍长中产生。班长可由男生担任,团支书可由女生担任,相当于男、女生的总负责人;各宿舍长统管本宿舍内成员的学习、生活、组织、宣传、心理健康等各项工作。这种将班级事务“条”化、班级成员“块”化,“条”与“块”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与以往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一是班级的管理层级没有发生变化,而管理幅度相对缩小,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是宿舍长熟悉本宿舍成员情况,对宿舍成员的优点、特长、学习状态、心理问题等都了如指掌,能及时传达、反馈信息。

三是“块”状的宿舍成员人数少,联系密切、凝聚力强,以小宿舍为单位组织班级活动更加方便与快捷。

二、在学习活动管理上,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确化目标管理转变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生源质量差异日益增大,学生个体差距较为明显,一些学生自律能力明显欠缺。部分学生即使明白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但因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监管而不去做,这导致职业规划教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良好效果,形同虚设。因此,传统那种帮助学生确立就业目标与就业规划后,依靠学生自身主动性去发展的粗放型管理方法不再有效,精确化目标管理变得十分必要。

精确化目标管理是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与学校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将学校为学生设计的具体管理目标与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发展要求所形成的自我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成才目标。在这种成才目标的指引下,将学生重新分类组合,把类别相同、相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发展特点,把适合该类学生的长期目标分割成不同阶段的短期任务,通过外力强制监督与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来督促学生高质、高效地完成每阶段任务。这种精确化目标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忙”起来。如把准备考研的学生、准备就业的学生与准备创业的学生分类组成不同的课外团体。对考研的学生规划每阶段、每学期的学习任务,定期检查、监督目标完成情况;对就业的学生组织其参加各种资格认证考试与就业实习,要求每阶段必须掌握特定的就业资格与能力;对创业的学生引导其准备创业计划,认真做好每阶段的市场调研,鼓励部分走在前面的学生率先开办创业试点。

对学生进行精确化目标管理,一方面有益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每阶段的目标分派给学生后,该阶段内的任务主要还是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我约束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能较好保证学生的规划任务与目标按期保质完成。由于学生总有存在惰性,单纯依靠其自身约束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学生自我管理的同时,通过教师定期督促、监管,能确保规划目标按期保质完成。

三、在日常生活管理上,由临机处置的临时性管理向有章可循的规范化管理转变

当前,高校新入校学生大都是“90后”大学生,独生子女,中学阶段一切活动都是绕着高考指挥棒转,远离了社会与生活,缺失了很多本该了解与掌握的生活常识与技能。学生缺乏生活技能与常识的后果是严重的,小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大的则可能酿成诸如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宿舍楼失火,4名女生缺乏火灾自救常识而跳楼身亡等悲剧。

对大学生而言,生活技能既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自立、安全上的自我救助,又包括社交过程中接人待物的礼仪等诸多方面。以往高校倾向于学生文化知识教育与就业能力培养,对学生生活技能不怎么重视,缺乏普及性与系统性教育。学生处在由生活技能缺失所造成的困境中时,学校一般也只是就人对人、就事论事地采取应急性临机处置的临时性管理方法。但这种方法只能解决小范围内当事学生的问题,却不能提高大多数学生整体生活技能素质。因此,在大学生生活技能普遍缺失的情况下,高校必须扭转在学生生活问题上临机处置的临时性管理方法,向有章可循的规范化方向转变。

一方面,学校应将学生该掌握的生活技能进行划分,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讲座或模拟演练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如《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从2010年开始,消防安全教育将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消防安全知识将纳入教学和培训内容;每届大学新生都必须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1]这种将安全常识课程化、规范化的做法将大大提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重视与掌握。另一方面,辅导员与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以往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把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方面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通过班会形式定期向学生强调;此外,学校还应整合以往这方面的学生案例,将其制作成小册子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通过借鉴案例来提高自我处理、自我防范与自我保护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学生管理工作在不断发展,也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新方法的提出,不是对传统管理方法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管理方法的扬弃,是科学继承与合理发展。我们必须看到,学生管理方法的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只有在管理工作中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总结,反复检验,才能形成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高校实际,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使学生受益的管理工作新方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Z].2009,28号.

猜你喜欢
班委宿舍技能
高级技能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丝路艺术(2018年8期)2018-09-27 09:24:40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一个都跑不掉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