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建设“群”研究

2010-08-15 00:43:56陈年友柴福洪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岗位分类职业

陈年友,柴福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是类的区别,其根本不同点是文化类别不同,是文化的“DNA”不同。普通本科教育是“知识文化”教育,高职教育是“技术文化”教育。在解决“类”问题的同时,职业教育“层”问题随之而至。姜大源先生在《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1]中说:职业教育“层次性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

姜大源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比中等职业教育‘高’,高就高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综合、全面程度及其所显现的责任、价值功能,高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实质上反映了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高低。”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比中等职业教育‘高’,高就高在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要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一般只需有能力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经验层面的职业活动往往是‘点’和‘线’的,策略层面的职业活动则常常是‘面’和‘体’的,实质上反映了工作过程深广程度的大小。”

另外,它们的区别不能本末倒置,区分“高等和中等的前提,不是理论知识的多少,而是职业分析的结果。理论知识的多少,是工作过程分析的‘末’,而不是‘本’。否则,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将重归普通教育的模式”。用系统、发展的观点看,“层次的产生即‘新质’的产生,由‘原质’到‘新质’,系统总是以层次结构变化的形式向前推进的。职业教育必然有着自己的未来发展空间。不同的教育层次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内容,这正是职业教育系统完整性的具体体现”。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专业建设层面上,其“工作岗位的综合、全面程度”主要体现在“单一职业、岗位”与“多职业、多岗位、多技术”的专业区别上,即高职教育的专业是“职业群、岗位群、技术群”专业。而中职教育,则是单一职业、岗位的专业。

一、职业群专业

职业群,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过程中,围绕某一行业的多个职业组,以某一核心技能为中心,共同组成的同一类型职业集群。

职业群有三层含义:第一,职业群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的方法。按职业群设置的专业,指同质的多个职业组成一个专业,如养殖专业、种植专业就是职业群专业,因为养鸡、养猪、养殖特种动物的都是职业;种粮、种菜、种药材等也是职业。第二,职业群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组群的方法,以某一核心技能为中心,多个职业共同组成同一类型专业集群,即通常所讲的“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第三,职业群是在行业、职业、岗位分类中,对职业分析的进一步分层、细化、具体化,按教学需要,再反馈、综合、重组教育职业的开发路径。

下面,以IT行业分析为例,说明职业群在职业分析与高职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与路径。IT行业分类方案说明[2]。

1.基本情况

方案分成 “IT主体职业”、“IT应用职业”、“IT相关职业”三个小类,在小类下分别分出“软件类”等13个职业群,41个职业 (细类)。《IT职业划分表》中,IT主体职业是指那些只与IT职业技能相关的“纯粹”的IT类职业;IT应用职业是指那些主要使用IT职业技能完成其他领域业务的职业;IT相关职业是指那些主要使用IT职业技能为工具完成职业活动的其他领域的职业。

2.方案分析

(1)本方案对IT职业分类作整体构架设计,力图以IT职业分类为先导,形成先进、科学的IT职业分类体系,以满足不同IT应用领域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实际要求,成为实用性强、可操作的IT职业分类标准体系。

(2)划分职业群、职业(工种)、岗位和工位的客观依据。

职业群的划分:根据IT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职业活动的结果来区分职业群,如软件类、硬件类等。

职业(工种)的划分:根据同一职业群中的不同核心职业技能和工具手段来区分职业(工种),如网络类中的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管理师等。

岗位的划分:根据同一职业中的不同处理对象和处理要求来区分岗位,如系统分析师可出任系统项目经理、系统运作经理、系统诊断经理等。

工位的划分:根据同一岗位中的不同作业和流程片段来区分工位,如系统项目经理可分为设备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项目集成经理等。

(3)处理思路

为了完成IT职业分类方案,在对IT职业的岗位技能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基础上,整合形成IT职业分类体系。

1)以IT职业活动路线图为纲

目前完成的工作是根据这几年所做的调研结果整理形成的。在进行调研活动时,首先面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从业人员,就IT工作内容开展调查,进行IT类职业活动分析,列出全部与IT相关的职业活动总图表;其次,借鉴“任务单分析”的思路,进行 “职岗工位分析”(或称 “岗位职责分析”),在总图表中为每个职岗工位理出一条IT职业活动路线图;第三,以IT职业活动路线图为纲,归纳、整合形成若干相关职业活动的集合,其表现形式即职业和职业群。

2)职业群与职业的确定

在IT职业分类体系中,导入了职业群的概念。经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论证,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据此提出,职业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某一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一种分工细化带来的结果。若干关联职业活动模块的多种固定集合构成了职业群,这些职业活动模块的一种固定集合即是一个职业,因此,同一职业群各职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模块基本相同,但其核心职业活动(核心技能)则各不相同。如软件类职业群,其实就是原来的软件设计职业。由于软件产业发展,从业人员增多,其中一些职业活动细化、扩大,出现了新的固定化分工,形成了现在专门从事软件类某一方面职业活动的“系统分析师”、“程序员”、“软件测试师”、“软件项目管理师”四个职业。

3)工作任务单分析方法在IT职业分类中的应用

4)在进行IT职业分类的过程中,要使IT职业分类的结果确切地反映职业的实际状况。

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使IT职业分类代表对劳动者职业活动的过程要求、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为了保证IT职业分类能够起到上述的作用,还进行了“职业岗位目标指导下的职业能力分析”。

这样,做出的IT职业分类方案,才能更好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代表现代高职教育对IT劳动力培养教育的质量需求的标准水平,同时促进劳动者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岗位群专业

岗位即职位,它是根据组织目标需要设置的具有一个人工作量的单元,是职权与相应责任的统一体[3]。

岗位的特点:(1)岗位是以事为中心设置的;(2)岗位不随人走,不因人而转移;(3)岗位的数量取决于组织的工作任务大小、复杂程度、以及经费状况等因素;(4)各单位的绝大多数岗位都可以分类分级。

岗位设置的原则:(1)最低岗位数量原则。为了使一个组织以最少的耗费获得最大的效益,其岗位数量应限制在有效完成任务所需岗位的最低数。(2)系统原则。应从系统论出发,把每一个岗位放到组织系统中,岗位之间协调有序,无交叉重叠、职责不清的现象。(3)能级原则。遵循能级原则,把不同功能的岗位设在相应的能级位置上。(4)最低岗位层次原则。能设低层次岗位的,决不设高层次岗位(主治医师能完成任务的,就不设主任医师)。

岗位能级的层次:从高到低,呈梯状结构。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岗位的定量化劳动管理:一定标准化作业方法,二定标准化作业时间,三定每天的工作量。这就是泰勒的劳动管理定量化原则。

岗位横向分类:横向分类,就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岗位工作性质的相似程度,将岗位区分为岗类、岗群、岗系等类别的过程。

岗系:是由工作性质和基本特征相近相似,而任务轻重、责任大小、繁简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的岗位所构成的岗位序列。一个岗系相当于一个专门职业,岗系是岗位分类的细类。

岗群:是由工作岗位性质和特征相似或相近的若干个岗系所构成的岗位组。岗组是岗位分类中的中小类。例如,中学教师是一个岗系,而教师是一个职组。

岗类;是工作性质和特征相似相近的若干岗组的集合。凡是属于不同岗类的岗位,他们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岗类是职业分类的大类。如我们最熟悉的教育工作者,就是岗类,教师是岗群,中学教师是岗系。

岗位纵向分类:纵向分类,就是指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量的相似程度,将岗位划分为岗级、岗等的过程。

由此可见,岗位<岗系<岗群<岗类。岗类,就是社会各大行业;岗群,是同一行业中的岗位大类;岗系,是同一行业的中类;岗位,是同一组织内部个人工作量的单元,即专门职业。

岗位群,就是行业分析中,大、中、小职业分层的“大、中层职业”。同时,职业群是从技术角度细分的职业组群,它是纯技术岗位的分类方法;岗位群是从岗位职责、任务、工作繁简度的角度细分的岗位组群,它不仅是包含技术因素,更多的是能力岗位的分类方法。因此,职业和岗位,是同一行业内部,从不同角度分层、分级的两个概念。

下面,以物流技术为例,看“岗位群”的具体分类。

物流(Logistic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军事后勤转移到企业管理的一个术语。综合各国的定义,物流是从采购原料到生产出产品,一直到达用户的系统设计和管理。

现代物流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上的实物流动,包括包装、配送、装卸、搬运、运输、保管、通信、电子商务等活动。按物流发生的位置可分为企业内部物流、企业外部物流和社会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由此,可看到物流的岗位群主要分布两大块: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

企业物流岗位群,又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有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库、成品库;包装;分拣;整理等岗位。外部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电子商务发布和接受购销信息等岗位。

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管理特点,上述岗位群各有区别,如零售企业中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大卖场、连锁企业,对岗位要求不尽相同。从部门划分来说,连锁企业有总部、配送中心和门店的岗位,还有前台和后台岗位等,岗位要求都不同。

物流企业本身不生产产品,是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其岗位群有:储存;运输和调配(海上、陆上、航空);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和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计算机软件编程与操作;服务器管理等。某些特殊行业物流需要专门知识技能,如药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等。

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一般只限于某一行业内的职业群和岗位群,但中国社会已经出现有跨行业职业技能要求的职业,如高职教育的 “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社会某一职业较高的职业实践与动手能力,又要具备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这样的跨行业职业能力人才,仅靠学校教育很难培养出来,只有通过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

三、技术群专业

技术群,是指同一行业或不同行业中多项技能组合的职业岗位。如:电器维修、会计、跟单等职业和岗位,其职业和岗位的技能是多种技术和能力的组合。例如:

(1)电器维修技术专业,既包括机械行业的电机等强电电器维修,又包括家用电器维修,手机和电脑等弱电电器维修等,是多种行业技术的组合。

(2)会计专业,它包括社会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技术,从大类上分有企业会计、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中,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建筑安装企业等。

(3)企业跟单专业,它是企业从签订订单之日起,到把产品交到购买方,收讫货款为止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与服务岗位。其中的出口贸易业务,在外销员签订贸易合同后,除各类单证运转、衔接合同、货物外,比内销业务还要多承担外贸单证、订船、报检、保险、报关、外汇收讫等多种业务。

这种多种行业、多种职业技术组合的专业,就是技术群专业。我们也称其为“纬专业”。

高职专业有技术岗位横向发展的“纬专业”,还有行业纵向发展的“经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学院、系,是按行业纵向设置的,高职专业设置,若属生产、加工类专业,也是按行业纵向设置,而管理、服务类专业大多是在行业纵向排列中,我们把按行业纵向设置的专业称为“经专业”。横向选取相同的技术岗位设置专业,按技术岗位横向设置的专业称为“纬专业”,这是职业与行业的联系与区别所在。

在“经专业”中,行业与职业是有区别的,如机械、教育是行业名称,钳工、教师则是职业名称,二者不能相互替代。而“纬专业”中,行业与职业基本没有区别,行业与职业名称可以相互替代,如会计、管理等专业名称,既可称为行业亦可称为职业,原因在于它是行业中的岗位,它既有行业属性又有职业属性。

技术群专业,就是在社会人才需求中,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高职教育从社会行业与职业分析出发,所产生的“技术群专业”(或称“纬专业”、“复合型专业”),改变了专业设置主体带来的效果。

四、专业群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2006〕14 号文件)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这是在教育部官方文件中首次使用“专业群”这一概念。

专业群,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课程设置,而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在内的系统。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4]。

专业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5]。这才是专业群概念所要表达的本质含义所在。

高职院校按职业群、岗位群建设专业群,是中国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专业群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长期积累和积淀的过程,通过不断强化专业群建设,学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就能够有可靠的保证。所以,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围绕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积累,是学校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

高职教育研究,对“专业群”概念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专业群是由一些或工程对象相同、或技术基础相同、或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这种观点强调组群专业的相近性,即工程对象相同、技术基础相同或学科基础相同,并把专业的相近性也即是否拥有共同的基础作为划分专业群的依据,笔者将此种关于专业群概念的界定称为“相近论”。持此种观点的代表,有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贾宝勤、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应智国、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姚寿广等。贾宝勤认为“依托现有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开办一些相近相邻的专业,形成以基础专业为主、基础共用、分支较细但又联系紧密的专业体系,我们称之为专业群”;应智国认为“所谓专业群,是由一个或若干个相近相关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体;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姚寿广认为“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方向)组成的一个集合。

第二种观点认为专业群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跨二级类的专业,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之间的依赖、促进,形成合力,以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为目的而组成的专业集合。与第一种观点不同,这种观点是从专业组群的目的与意义出发来界定专业群的概念,群内专业,是否具有相关性并不重要,专业群划分的依据取决于人才培养和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需要,笔者将此种关于专业群概念的界定称为“合力论”。

[1]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34.

[2]刘康.IT职业分类研究成果报告 [EB/OL].2006-07-07[2006-07-13].http://www.lm.gov.cn/gb/training/2006-07/13/content_123435.htm.

[3]靳娟.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岗位分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33-35.

[5]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猜你喜欢
岗位分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