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晔晗
(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1.稳中求新,开展艺术型特困生工作
1.1 “新”——对艺术生采用特长专业,特长助学。
在进行国内高校困难学生普查中可以发现,家庭贫寒的学生学习设计艺术专业的不在少数,相对于学费3000—4000元左右的一般理工科专业,艺术类的学费在6000—10000元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设计艺术的特殊性,课业中花费的成本更高,无形当中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负担。
针对艺术类专业的特困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并带动他们进行勤工助学。一般的学生勤工助学是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的助教、助研、助管、实验室、校办产业的生产活动和后勤服务及各项公益劳动,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而艺术类学生勤工助学的方式可以采用与实践接轨,具有一定切实的社会影响力和效益。比如艺术类专业突出的困难学生可以由高校教师带领与校外机构进行联系和洽谈,设计项目由学生直接进行绘画设计创作,所得报酬用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2010年我院向设计公司提供了大三的几名特困生进行实习,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在设计公司工作赚取报酬,对方公司也将实习同学作为人才提前培养,等到大四毕业时直接与优秀人才签约纳入公司编制中。这种形式就将助学、实践和未来的就业工作合理、长期地规划起来,将学校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达到学校培养人才提供社会服务,创造社会价值的目标。除此以外去年由我校学管科提供给我院进行校内宿舍的墙体彩绘,美化校园同时帮助了困难学生,也是对于艺术生特长助学的有效支持。特长专业,特长助学不仅增强艺术类学生对学校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对未来就业的信心。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为困难学生创造更多的机遇,赢得更多的价值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1.2 “稳”——对困难同学进行就业指导,增强他们对未来社会就业的认知和信心,勤工助学是提供给他们锻炼的平台。
对困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授他们学习是为了什么,不要盲目学习,而是有目的、有见地、有意义地去学习,大学的课程选择可以根据这个去思考。但不能说只学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因为并不清楚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不利的,知识的广与专是统一的。摸索是一方面,可是当你在摸索的时候别人如果已经用更好更快的方式解决了,那么对你来说,自己的一小步与别人的一大步比较就是落后。“知己知彼”,“己”即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气质和职业能力,“知己”可以准确估计自己的综合能力,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合理确定择业目标。“知彼”就是了解社会,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就业形势,当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时候,则适当提高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其次,要了解当前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可以使社会与个人有机结合;要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什么。
通过对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他们可以了解未来社会就业的一个状况,对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产生兴趣。通过勤工助学,他们可以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前磨练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3 “稳”——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班委的带头作用。
让大学生党员为代表的党员、积极分子、班委在学习上、生活上关注困难学生,随时注意他们的需要,以实际行动给特困生做出榜样。这样不仅帮助了困难学生,还可以增强困难学生对自我的信心,增强对中共党员的认识,对党组织产生向往,从接受他人的帮助到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在其他方面需要帮助的同学,在思想上、行动上,学习上、生活上做到比一般同学更好,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要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
十七大活动开展以来,国家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关心和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我们可以以此为例,在此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关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工作。并注意深入学生中去,广泛听取意见,充分了解困难学生的所需所盼。如2008年春节期间国内地区大规模的降雪没有影响同学们的正常放假,学校不仅仅给各个学院的困难学生发放了棉衣,还对部分生活费、路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统一组织做好了学生寒假回家订票的问题;对路途不便、不能回去过年的同学合理安排并在假期间安排教师和学生党员值班以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尽量真正掌握困难学生关心的问题、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做好困难学生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解决困难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进行奖学金评选时,某一班级中出现成绩相当、不分前后的同学进行奖学金评选,其中一名同学由于家庭突发状况成为困难学生,日常生活费比较紧张,另一特困党员经过考虑主动提出把名次让出,自己拿少一份的奖学金,后来经过协调,两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解决困难学生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每个共产党员,都积极主动地关心帮助困难学生,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关心帮助他们的实际行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在校期间,要求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在学习、生活上比一般同学更严格要求自己,从内在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体现中共党员的先进性。
2.健康、诚信、快乐助学的人生
2.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特困生的生理、心理主要受特有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影响,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某些方面略有缺陷。典型的是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使整个人生带有浓重的灰色调。高校在帮助特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应以同样的责任感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远离心理危机。其中,个人的价值观也受到地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发现现在学生的生理、心理比前几年更加敏感,不仅对外在社会环境抱有怀疑的心态,而且对他人,包括自身信任程度也不高。当然,这仅仅特指少部分学生,大多数特困生对自身及环境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但这少部分的学生往往会给勤工助学工作带来隐形的弊端。
2.2 加强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特困生在生理、心理上面承受的压力比一般学生要大的多,学校应根据他们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从心理上脱贫,使贫困成为激励艰苦奋斗、发奋学习的动力。通常特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努力,但现实问题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们长时期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而由于经济无法保证,饮食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生理的要求,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物质生活匮乏,两方面的因素会使其身心受损。抑郁是特困生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方面,由于自卑从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郁孤僻,自我封闭;生活困难对他们心理造成了重大的挫折,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使他们懂得只有发奋成才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处境。从认识上改变对自身情况的看法,懂得拥有知识就是拥有财富,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利用现有的条件努力学习,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用知识和能力来武装自己,磨砺意志,消除贫困的消极影响。
2.3 培养学生认知素质。
随着国家助学金、奖学金,企业资助等各类相关特困生的补贴日趋增涨,在进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过程中某些学生隐瞒家庭环境一般或良好的事实,给后面的特困生评定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某些时候国家补助数额很大,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首先要面对金钱带来的直接诱惑,由于平时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的环境中,某些时候困难学生跟一般学生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并且来自国内各个地区,所处地区的经济和消费水平不一样,他们产生的经济意识也是不一样的。
2007级某大一新生申请学校的特困生,在他个人填写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中我们发现该生家庭年收入达到3万元,家人均身体健康,并且没有任何负债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该生家庭情况虽然不是很好,但应该可以自足,并不符合学校特困生评定的标准。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请来了这个学生进行了谈话。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该生虽然家处浙江郊区地带,但村里的人大多出外务工,虽然该生家庭在生活等方面并不缺乏,但相对村里其他做生意年收入5万以上的家庭,就在心理上产生落差,并且造成了家庭贫困,需要国家、学校补助的想法,也很自然地将自己定义为特困生。在了解了情况,我们与该生进行了沟通,给他解释说明了我校相关特困生评定的参照准则。
该生虽然家庭情况和同地区的相比略差,但其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是完全足够的,评比的标准不仅仅是依照南京市城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还要横观学生生源所在地的经济生活标准。我们学校又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学校,招生的同学来自各个省份地区,当他们处在相同环境当中生活的时候,学校对他们进行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划分就会综合性地去考虑。相对于该生而言,本身生活没有任何的问题,和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相比他的状况还好一些。经过一番交谈,该生明白了国家、学校颁发助学金或奖学金的初衷,即是为了帮助也是鼓励,对比了自己的情况后明白了特困生真正的含义,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补助,补助的含义是为了帮助真正需要帮助或临时陷入困境的同学。之后,该生直接表示自己并不需要国家、学校的帮助,并说这个帮助应该让给真正需要的同学,并畅言自己要向特困生们学习,并对学校的举措表示赞同。
2.4 优化高校德育环境。
对特困生而言,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会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学校因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特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通过对特困生关心、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为特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特困生问题的解决应遵循学校以育人为根本的宗旨,将经济资助与自立自强有效结合。学校在建设与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信用贷款的同时,为经济弱势群体创设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从而达到既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又使他们能实现自我价值,有意识地将助困活动加以深化,把社会的爱心转变为他们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优化德育的氛围与环境,不仅是对在校生各方面的提高,也对特困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1-19,(1).
[2]刘功成,张红鑫.高校特困生心理现状及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11).
[3]余承.试析高校特困生工作如何以人为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5).
[4]余承.探索高校特困生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2009,(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