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教学溪流中的每一朵浪花

2010-08-15 00:42:55朱雪静
文教资料 2010年29期
关键词:肥皂泡美术同学

朱雪静

(沛县正阳小学,江苏 沛县 221600)

近年来,我经过多次问卷调查,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认知:小学生年级的增高与其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成反比。追其根源,这与多数美术教师纷纷有意识地灌输给学生一些所谓“绘画技巧”有关。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学生在美术学业成绩上好像有一定的进步,但这种学业进步会使教师的“关爱”付出沉重的代价——逐渐使学生违背原有的绘画天性。于是,学生新掌握的美术表现技巧脱离了原有意识与本能的控制,成为第二天性。[1](P4310)教师没有意识到自身不假思索的“好心”,对学生来说是一场灾难。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专职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不断更新美术教学观念,积极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在轻松自由的美术教学氛围中,适时引导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空间。只有学生自己从中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教师才能让课堂始终流淌着清亮的活水,时时溅起美丽的浪花。尽管学生的表现稚嫩,但常常会让教师惊叹于他们的大胆表现,惊叹于他们作品的天真烂漫。

1.在“引导”中让学生肯定犯错的自我

泰戈尔有句哲理诗说得好:当你把所有的错误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这句话让我们真正领悟到错误的价值,即错误的价值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美术教学活动中随时都有犯错的学生,对学生的“犯错”,教师要正确引导,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生成的各种信息,凭借自身的智慧不失时机地去洞察学生所想,巧妙地解决好课堂生成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利用并转化教学中学生的“犯错”为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肯定犯错的自我,进而创造形成新的资源价值。

如在 《色彩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预设是认识三原色→用同大小三原色玻璃片,通过投影仪两两相叠→出现橙、绿、紫的魔术色彩效果。当教学刚进行到认识三原色后,有位课堂上经常犯错的学生开始炫耀他高招做成的“红果汁”,我随即利用这位学生的“犯错”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在这瓶“果汁”中加入蓝色,使“果汁”变成紫色来识破他的“骗术”(原色变间色原理)。利用同种方法把黄加蓝变绿,红加黄变橙,又制造两种不同色彩的“果汁”(指出不可误喝此种果汁),请同学观其变化过程,同时对这位炫耀高招学生的“智慧点”加以表扬。从此以后,这位经常犯错的学生课堂上变得认真听讲了。

再如在《圆形物》教学中,当我讲解生活中圆形物有哪些时,有位学生课前没玩尽兴,在座位下悄悄吹肥皂泡,以致肥皂泡不小心飞出座位。有的同学睁大眼睛,有的同学张着嘴巴,还有的同学居然情不自禁地伸手触摸去感受泡泡“爆”的感觉,吹肥皂泡的同学也呆了。这时我随即点拨引导:请同学观察这些舞动的、姿态优美的泡泡的形状及不断变化的色彩,想象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圆形物体。同学们七嘴八舌,展开热烈的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1)飞舞的水晶汽球;(2)节日里的氢气球;(3)空中飞翔的热气球;(4)球场中窜来窜去的足球、篮球、排球……涉及的内容大到宇宙中的星球,小到衣衫上的纽扣,无奇不有。我最后点评吹肥皂泡同学的“妙招”更形象化,“妙招”同学表情僵硬,露出不好意思的笑脸。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自然流露,课堂上彰显了儿童的自然情趣。既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圆形物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参与实践的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内化了所学知识,强化了创新的意识。当教师面对这样的“错误”时何不把它转化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这样的课堂,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潺潺奔流的活水,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2.在“交流”中让学生袒露真实的自我

对小学生美术作品评价,教师关注的不仅是作品内容像不像,侧重点应是关注小作者在作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核心应是关注作品内容是否是学生真实感受的表现。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袒露思维和创意的真实;只有在这样的理念下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自然生成行为和理念,才能直接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想象力才能变得更富有创造性,在创意上更富有想象力,自我展现才能尽显童趣之美,自我流露才能使情感产生交流,自我表达才能提升艺术审美的自然境界。

如在一次课堂评点作业时,同学们看了一位同学的作业后哄堂大笑。原来这幅画上只有一座其貌不扬的亭子,当我带着疑惑问这位同学时,他慢慢抬起头说:“一次我和妈妈去公园,天气很热,走了很远很远都没有一个乘凉的地方,所以我就设计了这座亭子,将来把这座亭子建在那,人们乘凉就不用再走那么远了。”多么高尚的思想,多么善解人意的想法。我随即高高举起这幅画,郑重地推荐给同学们:“这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画,因为他画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画出了自己的美好心灵。”这时那位同学用充满感激的眼神望着我。稍停了一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课堂教学被激活了。由此可知:要做好适时引导学生的教学自然生成,在交流中让学生袒露真实的自我,就不要放过教学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发现儿童的每一个闪光点,挖掘儿童心灵的每一桶金,它会给我们很多意外的惊喜,无疑更会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在“无意”中让学生展现创新的自我

运用“有意”点拨的方法转化课堂教学中的“无意”,让学生在老师的“有意”与自己的“无意”之中彰显自我意识,既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又展现个性的自我、创新的自我。巴尔巴拉·多德也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对他们教育和引导,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着传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并通过一定的条件激发他们大胆的创作热情。 ”[2](P5)

一次课堂教学中,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盒,无意之中,作业本上留下了两个彩色小手印。怎么办?我立即让学生观察这幅无意之作,思考后谈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像一棵只有树干和枝条的树,我就引导学生给它加上不规则的小线条,或加上绿色的小叶子,一棵大树便耸立起来了。有的同学说像小孔雀,在我的点拨下,略加两笔,一只美丽的小孔雀开屏了。有时学生作业本上无意滴上了墨水,我就有意点拨,给它添加眼睛和翅膀变成小昆虫;作业纸上无意间画了个小圈,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后想象,有的同学给它加上嘴巴、翅膀和尾巴,一只小鸟即跃然纸上,有的同学在它四周加些不规则的线,一个温暖的鸟窝便建造成功了。人们常用神来之笔对艺术作品表示赞美,这样的作品存在“无意”之中,又在“有意”之间,有意运用这种“无意”也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这种“神”。

学生灵感涌动,教师“点石成金”,这一切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而教育的智慧和机智则来自于教师平时的积累、反思与总结。教师的职责不是将儿童的思想培养得少年老成,而是推动他们的天性发展。[3](P28)只要我们精心呵护教学溪流中的每一朵浪花,涓涓细流就一定能汇成浩瀚的大海。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3.

[2]李正火.重要的是让孩子用心去表现——外国艺术家访谈录.中国中小学美术,2001.1.

[3]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猜你喜欢
肥皂泡美术同学
十二月·肥皂泡泡
艺术启蒙(2020年12期)2020-12-24 02:34:40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吹肥皂泡
肥皂泡
小说月刊(2015年4期)2015-04-18 13: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