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玲
(广西医科大学 附属小学,广西 南宁 53002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既能反映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又能体现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辨力。然而,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南宁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又素有“歌海”之称,每年的民歌艺术节汇聚了风格各异的民歌艺术,以民族性、国际性、艺术性及大众参与性赢得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南宁又是壮民族聚居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另一方面,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素材积累少,缺乏严格训练。为此,我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广西省南宁市个别小学进行调研,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素养。
我以南宁市青秀区某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及能力。该校设一至六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共18个班,我在三至六年级中随机抽取样本共180名同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为100%。
首先,在对“你喜欢上作文课、喜欢写作文吗”的回答中,有23.3%(42人)很喜欢,53.9%(97人)无所谓,22.8%(41人)不喜欢;其次,在对“你坚持阅读课外读物吗”的回答中,有48.3%(87人)坚持,42.8%(77人)偶尔,8.9%(16人)从不;再次,在对“你平时是否能够经常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回答中,有18.3%(33人)经常,47.2%(85人)很少,34.4%(62人)从不;最后,在对“你有记日记的习惯吗”的回答中,有13.3%(24人)天天记,24.4%(44人)偶尔记,62.2%(112人)没有记。
可见,南宁市小学生大多数坚持阅读课外读物,但相当部分同学不太爱好写作,对作文不感兴趣,不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忽视写作积累素材,平时不积极练笔,形成南宁市小学生作文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
第一,随着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家庭用于儿童教育的开支尤其是购买课外读物的开支不断增加。阅读面的拓宽对写作帮助较大,但多数家长和学生并非主动地通过广泛阅读来促进写作,而仅停留于被动阅读、被动作文层面。
第二,家长更重视培养学生学英语、练乐器,不注意引导写作,加上学生的作文很少发表,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对作文没有兴趣。在学生看来,写作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第三,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的科学指导和训练。教师把作文题布置后,任由学生思维驰骋,缺少必要的引导。没有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要求学生日常练笔,致使大部分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所看、所想、所做写出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其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一环。首先,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美。作文训练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老师应启发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有意义的素材,挖掘美的因素,感受春雨、夏荷、秋月、冬雪的美,用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美的情感,让美陶冶幼小的心灵,体会写作的愉悦。其次,给学生更多的赏识。在指导学生写作中,老师应不失时机、真诚地赞赏学生的习作,肯定学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一般来说,每次作文课中,总有几篇写得较好的,老师应在课堂上朗读、点评,或做佳作张贴展览,或组织参加各级作文比赛,或推荐给报刊发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对其他同学也是个促进;最后,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学生的生活五彩缤纷,各人都有七彩梦想,他们喜欢写身边事,说心里话。老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喜怒哀乐,然后再考虑命题。贴切的命题能引发思绪、触动感情,让学生打开写作欲望的闸门,一吐为快,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大量阅读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训练思维,提高智力,陶冶情操。教师要注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不仅要阅读课内材料,而且要增加课外阅读。毕竟,课堂阅读教学选用的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可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优秀作文或报刊上的美文,以拓宽生活视野,激发写作欲望,提高审美能力,慢慢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学会运用生动语言,逐步摸索出一些基本的写作路子。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一是精读,对选定的文章,要集中精力,逐句逐段反复熟读,由表及里体会意境,领悟内涵;二是自学,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即可无师自通,猎取更多的知识。
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老师应注意教授章法流程、模式技巧,先让学生熟悉行文的基本“套路”,如开头→中间→结尾;起因→经过→结果;倒叙开头→叙述事件→呼应开头等,而后逐渐打开行文的思路,先循“规矩”,后玩技巧。如此把作文思维流程化,把文章的结构格式化,学生易学、易懂、易掌握。运用这种方法训练,并非束缚学生思维,削弱想象力,而是先“教学有法”,后“教无定法”。在掌握了各种章法模式的基础上,熟能生巧,就可创新出更多新花样。学生从懂得作文,再发展到善于作文,这是作文教学所追求的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在社会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感受生活。如经常策划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多彩的社会生活印入学生的脑海。
1.观察家庭生活。“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家庭里的人和事对学生影响最大,也最容易进入作文里来的。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家庭生活的几个侧面入手,观察并记录下来。一是人,包括家庭成员的外在形象、穿戴、性格特征等;二是事,主要是大人们的工作、家务及所见所闻;三是话,即家庭成员日常交谈的话语。生活中的语言往往生动活泼且亲切真实,是习作难得的素材。
2.观察自然景物。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去观察、感受。一是留意季节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会引起自然景象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象都有各自的特点;二是观察时间变化的特征。白昼、夜晚、清晨、黄昏,不同的时间景物都呈现不同的色彩;三是观察气候不同的特征。阳光下、暴风雨中,同一景物所展现的景观是不一样的;四是观察不同的地理特征。城市、山寨、南方、北国、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在观察大自然奇妙的同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3.观察校园环境。小学生在校时间较多,对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老师同学都很熟悉,也少不了与同学老师打交道,有体会,有感想,有开心,也有摩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事进行作文,则可既有话可说又言之有物。
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能走出一条行之有效、有助于学生的路子,就能促进小学生作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