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楠
(天津体育学院 学生处,天津 300381)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资源已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资源。而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大学生如果缺乏诚信,不讲信誉,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很难成就番事业,也无法体现人生价值。
1.放任逃课,敷衍学习,考试作弊。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实施了教学质量监控。但学生逃课现象还是经常发生,考试作弊现象仍是屡禁不止,且作弊的方式、手段日渐多样化、隐蔽化和高科技化,同时,学生在对待作弊的认识上,观念也比较模糊。
2.抄袭作业,剽窃文章,伪造数据。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教授知识的指引性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因此,高校在办学理念上和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要,相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养成独立和自觉的学习习惯。然而事与愿违,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珍惜,往往把这些发展空间当成是学校松散管理,课内课外放任自由,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校的校纪校规熟视无睹,课程作业抄袭,毕业论文调研数据虚构或请人代写毕业论文等。
1.一味索取,淡却感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越来越重视。有些大学生充分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除了必要的日常生活开支外,还经常向父母索要各种额外的金钱,用于自己奢华,讲哥们义气,吃喝玩乐,不考虑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谢父母的恩情。
2.荒废学业,辜负家长。父母辛勤劳动不求回报,宁愿为子女的成长劳苦奔波。一部分大学生利用远离父母的特定条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大学四年甚至养成一身的坏毛病,使自己无形中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承担,辜负家长的厚望和社会的重托。
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是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和励志青年能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在除去一部分大学生确实因家庭经济贫困缴不起学费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非因家庭困难而无法缴清学费,而是把家长给自己的学费挪做自己的不合理需求,如赌牌、炒股或做生意等;有的学生因欠额数目巨大,甚至毕业时一走了之,逃缴学费和欠还国家助学贷款,使学校、银行处于尴尬境地。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主要在于一些学校诚信教育尚未完全进入课堂,少数学校的诚信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应该怎么做的要求,而没有具体引导学生怎么做的措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渠道,诚信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以思想品德修养课等形式进行的,但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未增加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
少数学校的诚信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应该怎么做的要求,而没有具体的引导学生怎么做的措施。一些高校的诚信教育在方法上存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轻“行”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而忽视其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忽视学生的道德实践,这样学生的诚信水平自然未能提高。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对策。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应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开展诚信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诚信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诚信教学内容,改进诚信教学方法,改善诚信教学手段。用诚信教育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诚信文化培育大学生。精心组织编写符合各院校特点的诚信教育教材,努力形成以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具有特色的大学生诚信教材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将诚信教育渗透进专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发掘各类专业课程的诚信教育资源,将诚信教育渗透进专业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诚信道德修养,提高诚信觉悟。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诚信道德,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经济往来、学习成才、政治理想、择业交友等方面的诚信问题,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其对诚信道德的认识和精神境界。
3.大力开展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高校应有效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理性校园文化与诚信教育相结合,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4.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诚信教育环境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宣传诚信文化的公益性活动,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加大对诚信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诚实守信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制度建设和道德教育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营造守信者光荣并受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大学生制度建设就是将需要大学生日常遵守的诚信规范,加以总结和概括,以规则、公约、规范等形式,形成明确的大学生诚信制度,并加以贯彻落实的系列实践活动。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既要靠道德力量的自律,又要靠制度规范的他律,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管理制度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对大学生的诚信信息进行采集和记载的制度。一种较为可行的途径是建立一个针对性强、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要基本涵盖学生经济生活、学习生活、政治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创业五个方面,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大学生的诚信度。在学生毕业时,这份诚信档案将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
高校应完善传统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将诚信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之中,并将其量化,制定诚信评估方案,明确评价指标,统一标准尺度,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诚信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纪律、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信用评判指标体系,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要防止评价体系的形式主义化、短期化,必须立足于高校实际,长期坚持,并逐步使诚信原则成为一种良好的学风、校风的表现内容之一,营造一种诚实进步、科学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2004.
[3]黄蓉生,邓卓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黄蓉生,白显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体系构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4-58.
[5]黄蓉生,王华敏.诚实守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