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早期诗歌中的女性审美视角

2010-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0年23期
关键词:席慕容青春爱情

卢 静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0)

由于性别差异,两性世界中的审美视角是有所不同的。席慕容,一位在艺术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她的作品浸润着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在她的笔下,属于女性的青春、爱情被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诠释着女性世界的美。

席慕容所追求的这种美是纯美。这种纯美是人类生命初始所拥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没有被尘世沾染的至高无上的美,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的心,是清澈而透明的。但这份纯美是一种梦,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如何才能得到纯美?很多完美主义者都在不断地用生命去追寻。显然,现实生活因为利益的纷争是找不到纯美的,席慕容在她的诗歌中娓娓道来的是一份只有在过去或是未来才有的纯美。又因为这份纯美只能在过去或是心灵空间存在,因此与现实的矛盾常常又构成席慕容诗歌中的一丝悲剧美。任何一位解读席慕容早期诗歌的女性都能从中体味到她对绝对爱情的追索的纯美之境与纯美之下淡淡的忧伤。

一、在完美时刻遭遇破碎之美

每一位女性在经历成长,逐渐成熟时都有如花朵一样绽放,这是女性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席慕容在诗中常描述到这美好时刻:“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也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也不惧。”(《莲的心事》)“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一棵开花的树》)在这最完美的时刻,作者诗中的“我”从不曾挥霍或卖弄自己的美丽,而是怀着对爱情的顶礼膜拜,炽热而又含蓄、慎重而又默默地等待着爱人的到来。这种等待是如此虔诚,像背负使命的人在号角吹响之前,像运动员在令枪鸣响之前,外表平静而内心颤动。在这种弦即将离箭之际,就希望“你”能在等待中出现,来成就这一完满。但是,现实却总是事与愿违,“你”不是“来得太早”或“来得太迟”,就是“终于无视地走过”,总是错过。“我”的最美的时候与最美丽的等待终究“你”无法看到,或是被“你”漠视。完美在这一瞬间支离破碎,使读者听到破碎的声音,“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一棵开花的树》)。在《昙花》中,她叹道:“总是/要在凋谢后的早晨/你才会走过/才会发现/昨夜/就在你的窗外/我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即便有一天是“他”来寻“我”,依然“寻我不到”,在“他”“汹涌着哀伤”地走后,“我才醒来”,只好“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写在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彩虹的情诗》)。

席慕容的诗歌中就这样将美丽的等待划上破碎的痕迹。完美是一种美,使完美破碎更是一种美。不断地错过呀错过,在唉叹之余,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破碎并没有引来“我”的抱怨,“我”最终把这种错过用淡淡的幽怨归结于“无缘”,“我”只能静静地在悲哀中独自成就那一份本该属于“我俩”的完美,这种选择让席慕容的诗歌更是凭添了一种空灵之感。

二、对人生种种别离不舍与无奈的悲情之美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别离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有对青春岁月的别离,有对故人的别离。

在席慕容诗歌中的女性世界里,青春是一幅最美的油画,但最美的东西即使不在最美的时间遭遇破碎,也是极易流逝的。这种易逝给人无尽的伤感。“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为什么》)。这最美好的时光就是青春,这最单纯的快乐只属于青春,青春是美好的,但与青春别离之后,只剩下对青春的无尽回忆。席慕容在《青春》中诉道:“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对于青春,席慕容的态度,从来都是对其绵绵不绝地回忆,在每一个夜里,在灯下,在每一个季节转换的时侯。这种回忆是席慕容诗歌的主旋律,飘散着青春易逝的悲情之美。

对别去的岁月是这样,但对离人呢?《渡口》写道:“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之后如果不能再重逢,人应该如何对待离人。为了人生的完美,席慕容认为应该用理性的忘却来对抗忧伤之情。在《野风》中她叹道:“就这样地俯首道别吧/世间哪有什么真能回头的河流呢?”“我们也来相约吧/相约着要把彼此忘记。”在《请别哭泣》里,她恳求着:“请试着去忘记/请千万千万别再哭泣。”席慕容认为在经历无法重逢的别离之后,忘记是一道良方,可以使人不再哭泣,可以让生活恢复平静。“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禅意》之二)。

在席慕容的心中,别离的岁月是要怀念的,而别去的人最好要忘却。但遗憾的是,她却总难以逃离感性世界里不忘的情愫。于是在忘与不忘中徘徊,在忘与不忘的矛盾中用诗弹奏着凄恻的旋律。于是在她的诗歌悲情之美之外又凭添了追忆之美。

三、不断地怀念,但不追索追忆之美

大多女性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感情世界会维持一种风和日丽或云淡风轻的状态,无论现实生活如何平淡,很少有人会将现实不断推倒重来。但女性又天生就是感性的动物,大多渴望浪漫。在这种矛盾之下,大多女性会选择在乏味的生活中不断回忆青春岁月的纯真爱情,这种纯真爱情的美带来了感性的源泉。席慕容在诗中,虽然理性地认为应该忘却离人,但又感性地对青春岁月的爱情一再描绘。《山路》与《暮色》中的“我”渴望着年轻时那一夜里“轻怜、缠绵”的歌,如“山风拂过百合”,即便“回顾所来径”时“苍苍横着”如“翠微”一般“这半生的坎坷”,但在“暮色”中,这回忆中的歌声“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岁月的流逝使情感锁在了过去的时空里,但最纯真的情感却永远不会因为时空的转移而被遗忘。相反,被时间如浪一般冲刷之后,这份回忆更是成就了去除杂质的完美。“我爱你/只因岁月如梭/永不停留/永不回头/才能编织出华丽的面容啊/不露一丝褪色的悲愁”(《给你的歌》),这种停留在另一个时空里的回忆就像是平静生活中的一盏灯,写着每一个女性永恒的青春之美。

尽管回忆是不可或缺的,但席慕容认为,这种感情只可追忆,只可怀念,只可在深夜浅笑或流泪,而所恋的人与事是不能再去触及的。在《悲歌》中她写道:“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与流年。”在席慕容诗中,若“再见你”,将似刻舟求剑,看得到的是舟上的刻痕,求不到的是刻痕下水中的剑,剑早已留在了那个时间的那个空间里。这,实际上是席慕容在保全记忆中初恋的干净与纯洁。“我如何舍得与你重逢/当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着的我的青春”(《短诗》)。通过不断的回忆,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触及,席慕容保全着年青时纯真恋情的完美,勾起读者对追忆中这份完美的慎重之情,每一位读者也在读罢后,沉思或是怀疑着自己无限留恋的是那人、那事,还是那段岁月中的自己。

四、通过现实意象反映女性世界的哲思之美

席慕容的诗中充满了哲思美。这种哲思是一个淡雅、真纯的人对生命的思考,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对生命的感悟。《七里香》写道:“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用溪水与海浪的走向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年少时,一路追逐,不断向前;年老时,却总想落叶归根,在人的一生中,思乡之情渐行渐浓。这样的比喻是如此自然贴切,是席慕容诗中闪耀着的灵感的光芒。

席慕容的诗歌中还常常把女性的一生比作一出戏,《戏子》中描绘的那个伤心的人儿,在独享着自己的泪。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犹如浓妆重墨下的戏子,在现实的灯光和舞台下扮演着真真假假的自我。演绎着遵循大众价值观的理想的人生,看似热闹,内心孤独,因为那只是在人前的一场戏;台后,卸装之后,每一个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这场戏,不就是人生真实的写照。人生,终究是“一场难分悲喜的演出”(《咏叹调》)。

席慕容的文笔从来都不晦涩深奥,她用最简单纯朴的语言打开自己和读者的心扉,表达着女性世界里最简单真挚的情感,记录着女性生命中最美丽的岁月,她用一种随缘而感恩的心,在无怨中把完美留在每一个时空,在回忆中续写着生命的美丽,在思考中追求着生命的本质,让每一个读她诗的人心灵沉静,摆脱凡尘的利益之困,从独特的女性视角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美,真正为这淡淡忧伤着的生命的美而感动,而无怨。

[1]席慕容.无怨的青春[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7.2.

[2]席慕容.在黑暗的河流上[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8.

[3]蒋孔阳.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4]曾苗.试论席慕容爱情诗中爱的禅意[J].长沙大学学报,2009,(7):73-74.

[5]张淑梅.浅析席慕容爱情诗[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4):52-53.

猜你喜欢
席慕容青春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莲的心事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席慕容“没信心”
青春不打烊
盼望
解读爱情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