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应用初探

2010-08-15 00:51:36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教学设备心肺考核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应用初探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为了发挥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的作用,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训练的参与者;其次,要帮助教师过思想关、适应关和创新关,成为教学改革的探索者;最后,要合理应用新旧教学设备,体现其价值。

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心肺复苏术;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心肺复苏是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而抢救成功与否则取决于施救者能否掌握抢救技术。因此,心肺复苏术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并被列为学生的重点训练和考核项目。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手段滞后,学生对相关训练往往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师生对训练效果和掌握程度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因此,传统的心肺复苏技能训练、考核手段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的处置、急救能力,我校先后引进了2套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此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可模拟多种真实的急救场景,实现多人同时教学、训练和考核。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技能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是评判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去很好地加以利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笔者从3个方面探索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训练的积极参与者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教育事业也获得长足的进步。然而,各级医学教育单位却面临着2个相同的问题:一是学生越招越多,受限于教学场所和教学经费,相应的教学设备不可能无限制添置,指导教师也难以大量配备;二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训练的态度不同,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或观望逃避。要解决这2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2方面入手。

1.1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热情

学习动机由多种心理因素(如学习意向、愿望、兴趣等)构成,通常表现为学生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乐意学什么以及学习努力程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学习动机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训练过程中对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是必需的,但有时收效并不明显。个别教师甚至因此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更多地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可以随意设置特定的场景,模拟多种急救现场氛围,有助于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在讲完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理论,并安排学生进行初步心肺复苏术训练后,利用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能同时进行多人操作、演示直观生动的特点,穿插一次心肺复苏术演示讲评课。如设置“抢救溺水病人”场景。首先,学生在点击进入病例后,可以看见一段简洁的并配以声音、图像和动画的情境介绍。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迅速融入现场氛围。然后,根据语音提示,学生可以观察到“病人”出现心跳骤停的前兆——瞳孔散大,呼吸、心跳骤停,颈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呈一条直线。这时,要求学生按已学操作规程迅速实施抢救。通常会出现2种结果。一些学生抢救成功。当他们看到正在抢救的“病人”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时,喜悦溢于言表。其他学生纷纷露出羡慕、赞许的眼神,并跃跃欲试。这时,及时给予他们表扬与鼓励。但更多的学生由于抢救方法错误、不到位或抢救频率掌握不当造成“病人”死亡时,有些学生会满不在乎。此时,应对他们说:“同学们,某某同学由于抢救技术不过硬导致溺水者死亡,我们都很痛心。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苦练急救基本功,决不让今天这一幕重演。我相信大家能做到的。”通过成功与失败的鲜明对比,能取得比说教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采用培养“小老师”的办法解决“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的矛盾,即挑选部分学习比较认真又乐于助人的学生先反复强化训练急救技术,并经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逐个考核合格后,再去辅导其他学生。这样,学生乐于接受,训练效果大大提高。采用课余开放实训室的办法解决“学生多、练习设备少”的矛盾。一方面要求学生尽可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训练资源和训练时间,不要轻易放弃;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小老师”共同负责实训室教学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从而确保现有设备的完好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1.2 严格考核,保证考试公正、公平

引进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前,由于师资和设备2方面的原因,心肺复苏术考试通常采用一位教师同时考核多名学生的方法。这带来一些弊端。如不同教师对评判标准把握不一,即使同一位教师在观察、评分中也难免会发生误差,从而造成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偏心,考试不公平”。另外,一位教师同时考核多名学生,不可能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评判,特别是某些细节(如吹气按压比)往往被遗漏。由此,有个别学生会产生“我练习不到位,考试中教师也不一定会发现”的心理。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可以设置相同的考核场景、考核难度和考核时间。学生在心肺复苏中任何一项(如按压部位、按压次数、按压深度、气道开放程度、吹气量、吹气按压比等)有错误或不到位,该系统都会及时发现,无一遗漏,并可根据学生操作正确与否给出相应的评分和评语。师生对技能掌握程度和存在问题都一目了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对考核结果也心服口服。这种近乎全自动的考核、评价和成绩记录过程,可大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所需时间也只是原先的1/4。由于必须人人参与考核,而且只有达标才能过关,所以学生主动掌握技能,认真找差距、解难题、抓细节,反复强化练习,力争一次过关。

2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引进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不仅提高了心肺复苏教学效果,而且为护理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关键要靠教师的辛勤耕耘去实现。教师要灵活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必须过思想、适应和创新3个关。

2.1 教学改革,思想先行

现代护理理念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服务至上”。但就急症护理这门课程而言,部分教师认为面对急救对象,一个施救者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掌握扎实的急救技术最重要,常常忽略了对施救人员沉着冷静、紧张有序的工作作风以及临危不惧、坚韧不拔意志品质的培养,忽略了对施救人员在各种状况下都要充分体现对病人及其家属人文关怀的训练。因此,要让这部分教师充分认识非技术因素在急救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走出“以疾病为中心,技术至上”的怪圈,回到“以病人为中心,服务至上”的轨道上。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护理教学改革,才能想方设法从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2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急救能力。

2.2 不断探索与适应教学改革

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然会影响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免会给教师带来一些“麻烦”,如要重新书写教学文件,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术等。甚至有些教师担心推行新技术、新方法不一定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会不会吃力不讨好?针对这些问题,在不断强化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还要给教师一个认识新事物、适应新事物的机会。一方面坚持“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让部分热心教学改革的教师先尝试,作出成绩,让其他教师看到新技术、新方法的优点和可行性,同时为他们留下足够的学习和准备时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相关教师尽可能参与教学改革,允许失败,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尝到教学改革的甜头,坚定教学改革的信心,获得教学改革的动力。

2.3 因地制宜求创新

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也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契机。创新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创新素质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自身创新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学习和训练方法,营造勇于发现问题、探索未知的氛围。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不仅要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以及自控能力等创新所必需的心理素质。另外,教师还要以自己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教学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学生创新的引路人。

3 让每一台教学设备体现出价值

引进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后,可能会出现2种不好的结局:一是教学设备应用一段时间后,就束之高阁,逐步成为展示学校实力的标志;二是教师放弃使用原有相对落后的教学设备,过度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从而导致教学资源浪费和过早耗损。

如何避免出现上述结局,让每一台教学设备体现出价值?笔者认为,首先,要扩大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应用范围。

(1)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心肺复苏演示和考核,还可以模拟其他与急救护理有关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术、除颤术及各种急救药物使用效果等,从而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拓宽学生知识面。

(2)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种类和难度的病例。利用“病例编辑功能”,学生可自创所需病例以供练习。对话、探讨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3)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不仅广泛应用于在校生的学习和训练,还为各类急救护理技能训练和考核(如各种急救护理技能竞赛、基层医疗人员急救技能培训、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等)创造了条件,不但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训练更规范、考核更公正,受到考官和考生的一致好评。

其次,要应用新旧教学设备,体现其价值。

教学设备无论新旧都有应用范围和利用价值,就看使用者如何合理搭配,做到物尽其用。在学习阶段,以教师使用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为主,充分展示其“形象生动、理实一体”的优点,辅以充气式心肺复苏仪,使学生对心肺复苏术有切身体会。在训练阶段,对一般学生使用简易心肺复苏模拟人,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对“小老师”使用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进行矫正练习。在考核阶段,主要使用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以充分体现其“客观公正、规范省时”的优点。

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在我校虽然使用时间不长,一些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但笔者相信只要做好上述3方面工作,交互式急救护理系统必将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G424.1

B

1671-1246(2010)09-0086-03

猜你喜欢
教学设备心肺考核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4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16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3KA广州市经科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十锐教学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06
智能机器人教学设备的开发
电子制作(2017年7期)2017-06-05 09:36:13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