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芝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卫生管理学系,广东 广州 510515)
从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的医疗救援中,给了我们许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宝贵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医疗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方面的经验。选址交通便利的地域,建立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与配置体系,及时保障灾区医疗队的应急医疗物资的供应,对于减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人员伤亡,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以大型医院为中心,构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与配置体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单一的实物储备,将医疗物资储藏在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仓库。改革开放后,医药储备也引入了市场体制,不再实行单一的实物储备,而是演变成实物与资金并行的储备。国家确定几家大型的国药企业作为药品储备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储备目录,发改委下达储备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后连同大量储备资金一起下发到这些公司。在这种制度下,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也就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有些企业唯利是图,没有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药物采购,用国家的应急储备为企业谋取利益,危害国家利益[1]。当公共突发卫生事故发生时,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不足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形成巨大威胁,严重阻碍救援工作。
在现行的两级体系多头储备的体制下,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之间缺乏信息交流,造成药物储备的管理不善。储备品种缺乏有效的互补,难以形成联动,由于未建立相应的信息互动平台,常常导致有限的储备资源难以在区域间共享[2]。
总之,我国现行的应急药物储备过多地依赖企业,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这必将导致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医药应急储备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因此,关乎公众利益的工作应当交给无利益纠集的政府部门或其非营利机构实施。
从国外经验和我国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与配置的现状,建立以大型医院为中心的应急储备与配置体系是值得考虑的选择之一。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兼有人文与科学性的特征,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医技积累是靠几代人沉淀下来的,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编制一个“医训”口号就能形成和梳理的。这是我国卫生事业的宝贵财富和不可替代的资源。
这是大型医院其调配物资产生时间和位移上的优势,同时大医院作为非营利机构,进行药品采购储存能够更为公正严明,切实落实上级的储备计划。重要的是随着医改的深入,大型医院的发展方向必将发生变化,如果应急医疗体系改革能顺应新医改的方向,将大型医院作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与配置的中心部门,引导大型医院从大规模的门诊救护转向公共突发卫生行政部门,那么新医改的未来也将更加光明[3]。
在当今条件下,形成新型医疗集团是医院新的发展模式,并最终实现医疗卫生系统的和谐发展。区域中心医院在保持公益性的基本前提下,探索多渠道进行医疗应急物资的储备与配置战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区域中心医院是国家公益性医疗资源的重点,立足于大卫生观,利用医院内部和外部、动态和静态、有形和无形等全方位的资源优势来达到储备和配置物资目的。在配置物资的战略路径上选择包括医疗保险机构、政府、社会组织和患者乃至科研项目融资等各种途径在内的多渠道储备与配置方式。
医疗应急物资的储备与配置,是实施紧急医治、抢救生命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影响到应急医疗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因此,应当根据各地区频发灾害的实际情况,选取条件合适的大型医院进行医疗应急物资的储备与配置。
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选取区域内的大型医院为中心,科学编制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根据本区域内易发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可以采取新建、共用或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库房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应做到区域布局合理,布局合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储备层次上要合理;二是储备的方向和地点要合理。
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本区域内核心医院的自然地理环境、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要做到规模适度,最终科学确定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与配置总的规模和各级各层次的合理标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物资可以和急救人员同步调配到位,这将大大提高面对公共灾害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和效果。
一是可以利用ABC分类法将医疗物资划分为重点急救物资和一般医疗物资,分类管理;二是依据市场供货情况分为长线物资和短线物资,对急救物资、短线物资合理储备,对其他医疗物资少储备或不储备,使储备结构更加合理,并且不断地更新调整。要求区域内的医疗系统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本区域内医疗救助快速反应能力。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灾害救援应急医疗物资国家战略储备体系,没有成熟的全国性卫生动员体制,也没有配套的军民一体化应急医疗物资保障法规性文件,在出现重大灾害事件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医疗物资的筹措、调拨、配发、使用等环节经常出现问题,使政府、军队和医疗卫生机构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和部队指战员的需要,暴露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2003年SARS 期间因部分医疗物资短缺而出现的医院特需医疗设备短缺,群众买药难、买药贵等问题。因此在交通便利的地域,建立以大型医院为中心的区域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与配置体系,及时有效地保障灾区医疗队的应急物资供应,对于提高伤员救治率,减少人员伤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胡文魁.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点思考[J].广东医学,2003,(1):145-146.
[2]蒙 军.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2009,13(8):44-47.
[3]姚宝莹.产能储备才是“治本”之方——我国医药应急储备的方向[J].首都医药,2009,(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