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宏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曾倾倒过无数观众,之后由她创作并表演的舞蹈《树》,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构思美、形体美、意蕴美,真是赏心悦目,历久难忘。无论是舞蹈家的表演、还是歌唱家的演唱,或流行歌手的献唱,都能形成颇具魅力的人气场。那么,时常面对学生的教师们,能否从中受到启发,从而营造出教学所需要的授课人气场呢?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所谓人气场,是指由异常活跃的人气所笼罩的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某种氛围或场合。构成人气场的元素多种多样,但起主导作用的元素却是显而易见的。从教学的角度看,授课人气场所涉及的要素大致有教育理念、专业功底、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和课堂组织能力,以及渗透在这些要素中的感情等等,下面对这些要素试做一番探究。
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师就应该树立起“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这个重心,“一切为了学生”,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其目的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文化素质水平。然而,在教学实际过程中,不少教师注重的只是传授知识,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他们满足于把某个课程的知识体系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而没能将课程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立身行事做人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单一、呆板而缺乏针对性,当然也就缺乏教学的吸引力。反过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专业方面的系统知识,还有意识地把这些知识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素质修养,以及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有机结合起来,告诉他们如何做人行事,那对学生的触动,就不会是浅层次的,而是深层次的了。
以上是从教师个体的角度,或者说从纵向的角度着眼,考虑如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应从横向把握教育理念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说教育涉及的是被培养者的方方面面,这就不是一位教师、一门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人、培养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每位教师或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即必须形成一种教育培养的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公共基础课侧重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则偏重于学生专业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公共基础课为例,大学语文课着重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用写作课侧重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普通话课程则侧重于学生口语表达、交流沟通的训练,数学课则着重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运算能力的提高。这是说,不同的课程作用于被培养者的着力点虽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以育人为本,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了这样“一盘棋”的教育理念,每位教师就具备了纵横开阔的教育视野,他们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自觉履行一枚“棋子”的职责,而名师出高徒,就不愁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了。这便是高屋建瓴的全方位教育理念,它是教师授课人气场形成的首要元素。
常说教师的专业思想要牢靠,专业功底要扎实。这“专业”指的就是教师所掌握的专门学问或学业。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往专业的纵横两方面开掘,进而拥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当他面对学生时,奉上的就不是一瓢水,而是一桶水,甚至是一汪汩汩喷涌的清泉水。这是说,有了系统而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将之高度浓缩地注射到对学生的授课之中。要注意认真细致地备好课,要尽心尽力尽智地讲好每堂课,并在授课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日积月累,熟能生巧,一旦形成自己特有的授课风格,讲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一些重点大学的著名教授讲课之所以受欢迎,除了他们学术水平高、学识眼界开阔外,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讲起专业课来纵横捭阖,几近炉火纯青。有的教授讲起唐宋文学如数家珍,唐诗宋词倒背如流,学生们听得是如醉如痴,十分地享受;有的教授讲述当代文学,从头到尾几个小时,那搁在讲桌上的讲义,连看都没看一眼,了然于心的专业知识,如清泉从其心头汩汩淌出,尽情地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教师具有如此纯熟而扎实的专业功底,哪会愁学生们没有听课的的兴趣?相反,学生们就像被磁石给吸纳过去了。
因此,我们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桶水”,还必须“见贤思齐”,要在备课和讲课上多下功夫,要通过网上浏览、图书馆借阅、书店里搜寻和台灯下研读,力求把最前沿最新鲜的科学知识信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们,充实他们的心胸,开拓他们的眼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这样的授课没有吸引力是不可能的,这样的授课不能形成人气场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纯熟扎实的专业功底的内核,乃是优秀教师所特有的人格魅力。
同样的知识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授课方法,这种方法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自如地对症下药。所以,当一位教师对所讲知识技能了然于心时,就要把注意力放到如何用最佳教法去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之上。这关系到调动授课人气的技术性问题。
一堂课的开头和中间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有悬念导入法、迂回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还有比较区别法、层层递进法、先总后分法等等。
一堂课的结尾也同一篇文章一样,可以有多种结法,通常的做法是照应本堂课的基本内容提纲挈领梳理一遍,并指明难点和重点,进而使整堂课条理更清楚,逻辑更严密,重难点更突出。本人将这种方法称之为提纲挈领结尾法。有的教师还顺带针对重难点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或安排饶有趣味的课堂作业,既增加了师生互动的环节,又强化了授课的新内容,可谓一石二鸟。
教学方法的确定,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其次要兼顾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便于教师自身优势的发挥,三者有机糅合就能为授课营造出特有的教学氛围。基本点是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只有灵活对路,才能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授课格局。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师授课人气场的形成也十分重要。
有了一颗爱生育人之心,又有了纯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灵活对路的教学方法,还得具备教育教学的口才。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手段,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此,作为教师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形成的思想、认识等诸多信息传输给学生,必须借助于语言,而且这种语言还要高于平日的交际语言,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含量和感染力,或风趣,或幽默,或睿智,或灵动,或流畅,或委婉,或简约,或含蓄,不一而足。
以易中天教授的授课语言为例,易教授讲起课来思路清晰,挥洒自如,言语间总透出一种淡淡的随意,然而与这种看似不经意的言语相关联,教学中的灵感便在瞬间爆发,那么风趣幽默,那么富有启发性,因而也格外具有魅力。这是易教授讲课的亮点之所在,或者说是其感染、吸引和打动学生或听众的绝妙药方。
当然,教学语言的特点会因授课人和授课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充满活力和具有吸引力。为此,授课者还应适当注意教学语言的韵律节奏等问题,如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音的高低长短和语势的强弱收放等等的合理搭配与安排。试想,授课中不仅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还调动了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又具有了如此生动活泼、魅力四射的教学语言,教师授课的人气场能不形成吗?那课堂教学的人气还怕旺不起来吗?
教育意识也好,教学语言也好,甚至教学方法也好,里面都含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元素——情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学生,教育教学中不对他们倾注情感,而是摆出一副冷冰冰的刻板面孔,是难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因此,在授课中必须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这可以说是给授课人气场的形成锦上添花。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给学生们做南极科学考察报告,这可看作课堂教学的一种放大形式。他的报告就具备了诙谐、幽默且充满激情的特点。他为报告所准备的课件,就是一幅幅照片和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他电脑笔记本上每点开一幅照片,就蕴含着一个科学考察的故事,一幅幅照片连缀起来,也就形成了科学考察的全部经历。鄂栋臣教授先后五次远征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四次赴北极及其极点考察,这些经历和感受,一经照片勾起,那讲述的激情便不可抑制,汩汩滔滔,汪洋恣肆,绘形绘色又绘声,极富有神韵。这传授的不仅仅是科普知识,还有着扑面而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触手可及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及一位老科学家和教育家对青年学子们殷切的期望与深挚的劝勉。这样的报告,这样的课,情深意长,怎能不动人心扉?难怪报告会被学子们一次次瞬间爆发的热烈掌声所打断了。情感,发自内心的诚挚情感,是授课人气指数得以攀升的重要元素。
要想使课堂教学紧凑而活跃,还不能忽视另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能力,即课堂组织能力。一般说来,当课堂教学进展正常时这种组织能力的作用就不明显,但教学中出现意外的情况,对正常教学即将造成影响时,这种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有一位教师给学生们上语文课,正在讲解古诗《游园不值》,一个迟到的学生匆匆忙忙推门而入,忘了叫声“报告”,就径直坐到了座位上。这种行为显然是对教师的不礼貌、不尊重,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讲课。如果任课教师为此生气,直接对这个学生加以批评,就会影响整堂授课的进程,还可能让迟到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没那样做,而是沉住气,若无其事地继续讲解古诗:“大家想想,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柴扉,而不是猛扣呢?”“因为那样不礼貌。”很多学生齐声回答。“对,这位诗人有文化,有修养,懂礼貌,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教师边说边走,就势来到那个迟到的学生身边,轻声问道:“你赞赏‘小扣’呢,还是猛扣?”那个学生的脸唰的一下红了,小声回答说:“小扣。”接着,他又补充道:“对不起。”从此,这个学生上语文课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行为举止变得文明多了。
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类似的“课堂事件”,是对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一种考验,上例中任课教师就地取材,寓教于课文内容之中,巧借讲解古诗来委婉地批评教育学生,不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还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程。课堂应对调控的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授课人气场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加强。
这种课堂组织能力,还包括教师对授课内容整体上的把握,比如因故需要压缩或延长授课时间,与之相应,教师既能对授课内容删繁就简,也能对授课内容适度扩展。要具备这种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就需在备课时把问题考虑得周到细致一些,做到授课中既有总体上的稳定性,又有局部的可变性,长短伸缩自如,详略轻重可控。如此,教师授课的人气指数就会持续不减,教学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构成授课人气场的元素也是多样化的,同时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工作。当我们熟知了这些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其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恰到好处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就一定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