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浅谈

2010-08-15 00:51崔凤凯李伟光段东旭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6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课程内容运动

崔凤凯,李伟光,段东旭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浅谈

崔凤凯,李伟光,段东旭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以促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为目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健康教育为主导,以发挥个性为原则,切实推进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现笔者就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谈几点看法。

1 体育现况

重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创造能力与体育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把运动技术作为体育教学主体,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2 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体育态度、情感、习惯的培养,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2.1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医学院校中,体育课程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改革了体育教学,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虽说教师认真地上了体育课,但他们只注重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并没有真正将“健康第一”的要求(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也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体现在课堂上。为此,课程内容和结构必须以技能、认识、情感、行为等为依据设置。很多教师及学校管理者明白通过体育锻炼能达到健身效果,但是却忽略了体育锻炼过程中首先是得到快乐感和满足感,之后才是身体健康。可以说,没有愉悦的过程,就不会有健康的结果。可是,我们一直在结果上找问题,没有在过程上找问题。

2.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对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学习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程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作用。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苦、怕累、没有喜欢的活动项目和习惯列在前面。从教学内容选择到教学方法安排都十分关注运动兴趣、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卫生习惯等,这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地将体育和生活、学习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通过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富于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降低难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加竞争性,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竞赛,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总之,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语言的幽默感。

2.3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塑造,被作为开发和完善的对象,处于从属地位,只能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这种不重视学生感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厌恶,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要改变现状,就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动作技术的基础上,自己理解并模仿练习,在愉快的过程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因此,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4 关注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受益

虽然学生通过认真、主动学习体育课程,在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方面会得到改变,有利于全面发展,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不仅与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学生受益的理念出发,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提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对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以保证学生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目标,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3 体育课程改革

3.1 确立培养模式

体育课程改革要实现3个转变:体育课程设置从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体育能力培养为中心,体育教学从强调运动技能提高转变为注重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效果评价从运动标准转变为健康标准。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课程体系,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制订以健身方法和体育能力为中心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

3.2 改革体育课程设置和内容

3.2.1 改革体育课程设置 设置专项体育课、体育指导课、保健课、运动训练课。

3.2.2 改革体育课程内容 具体改革措施如下:对体育课程内容实施三维决策;建立体育课程内容“双向定位”机制;调整体育课程内容比例分配关系;实施“教师挂牌,学生选课”机制。

3.3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导学导练与自学自练以及教与学互动。教与学互动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4 改革体育课程考核内容和评价方法

调整体育课考核内容,加大体育理论知识和健身方法考核比重,把体育能力纳入考核范围,提高体育能力考核的可操作性。改革体育考核形式,将体育演讲,组织比赛,学当教练、裁判,自我健康诊断,自我设计运动处方等课内实务和课外作业结合起来,将封闭性测试和开放性面试结合起来。

3.5 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控

具体措施有:同行评价、负责人评价、学生评教、自我评价。比较自我评价结果与同行评价、负责人评价和学生评教结果,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利于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下,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锻炼习惯形成,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G423.07

A

1671-1246(2010)16-0125-02

本文系吉林省体育局科研项目2008年资助课题(08A8)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课程内容运动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不正经运动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