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华
外伤性脾破裂在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中最为常见,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第一位[1]。多发生于脾区受直接暴力撞击,尤其是质地脆弱的脾脏原已肿大和(或)伴有肋骨骨折者更易损伤。其发病急,合并伤多,伤情复杂,死亡率较高。为加强急救护理能力提高救治成功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病例31例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3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中男27例,女4例,年龄12~59岁,平均41.8岁。单纯性脾损伤24例,复合性脾损伤5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病史、B超、CT、腹腔穿刺或手术确诊。根据螺旋CT及术后诊断:中央型破裂5例,被膜下破裂17例,真性破裂9例。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9例,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2.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即绝对卧床,休克患者给予仰卧、中凹位,将头胸部和下肢均抬高15°~30°,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量,注意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同时患者排尿排便也应在床上进行,避免因创伤部位的活动而加重出血及休克。对经抗休克处理,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进行术前准备,尽快手术治疗。护士应立即完成皮试、备皮备血,留置胃管、尿管,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是意外伤害,无思想准备,护士应解除患者思想疑虑及恐惧悲观的心理,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2.2 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脾损伤表浅者,入院后血液动力学等始终稳定,无腹腔内其他脏器严重损伤,常选择非手术治疗,本组资料中2例非手术治疗者住院2周,均痊愈出院,但在治疗期间有可能再次出血,护理应做到[2]:①患者入住ICU或监护条件较好的病房,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翻身时动作应缓慢;②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以及尿量,并做好记录,患者应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③遵医嘱做好实验室检查、监测RBC、Hb和HCT,通过动态观察判断有无继发出血;④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如突然出现腹痛加剧,腹膜炎体征或腹胀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警惕再出血;⑤对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的护理
2.3.1 术后监护 术后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病情稳定后定时监测血压,常规备气切包、吸引器。准确记录24 h尿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注意切口敷料的干燥。全麻后复苏护理。合并骨折者指导合理体位。腹腔镜手术者,若气腹压力过高时,大量气体聚积于膈下,可造成高碳酸血症[3],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并及时清除呕吐物和痰液,确保呼吸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量及性状的变化,若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大量的新鲜血性液体,提示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2 观察体温的变化 术后1~3 d体温在38℃左右,为吸收热,应每4 h测体温1次,观察热型、持续时间、有无寒战及其他症状,注意与其他感染引起的体温升高相鉴别。对发热多汗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由于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体质虚弱,应注意水电解质和营养补充,并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和被服,防止患者感冒着凉及褥疮发生。
2.3.3 加强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通畅的引流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腹腔引流管及导尿管护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预防逆行感染。各种导管要固定妥善,防止脱落、扭转、堵塞,并严密观察各引流液的性状、色泽、量,并作好记录[4]。若发现腹腔引流液呈鲜红色及量增多,须警惕腹腔继发出血的可能。
2.3.4 改善机体状况,减少并发症 术后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补充水电解质,避免酸碱平衡失调,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术后禁食,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血浆等,保证机体需要,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脏器,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而致大出血,危及生命。外伤性脾破裂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0%,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5]。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抢救措施,是保证急救护理工作快速、有效地运行,是降低伤残率及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1]夏穗生.现代脾脏外科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3-65.
[2]王庸晋.急救护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3]任金荣,宋兰昌,常习花.创伤性肝脾破裂的护理体会.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28-31.
[4]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8-459.
[5]李邓松,刘金炎,许国平,等.外伤性脾破裂106例治疗方法的选择.宁夏医学杂志,2005,7(2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