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勉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外科危重病之一,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本院2005年4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35例,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均经胃纤镜或手术证实。其中男性31例,女性4例;年龄21~80岁,平均44.5岁;有溃疡病史占32例;病程5个月~30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3例,吻合口溃疡1例;溃疡面直径>2 cm 8例;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29例,呕血占5例;入院时血红蛋白<7.0 g/L者9例,出现休克2例,有两次以上出血者31例。入院估计失血量超过800 ml有11例。
本组保守治疗1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系失血性休克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治疗24例,其中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18例,治愈22例,死亡2例(其中再发大出血、十二指肠瘘、呼吸心跳骤停各占1例),其中2例半年后出现吻合口溃疡出血,再次住院处理后痊愈出院。
3.1 急诊胃纤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在急性期内行胃纤镜检查,不仅可以观察到溃疡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的性质,还可以观察到胃内积血的多少,尤其对鉴别无溃疡病史的溃疡面出血和出血性胃炎,避免不必要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3.2 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的治疗。对于年龄轻、首次出血且一般状况良好者,首选内科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快速补液(平衡盐溶液或者5%葡萄糖盐水),输新鲜血、止血,应用抗酸剂及H2受体阻滞剂。我们采用一般止血剂外,应用注射用血疑酶立止血及凝血酶治疗溃疡病并大出血,获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方法:立止血1 U+10%葡萄糖10 ml静脉注射,立止血1 U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口服凝血酶2000~4000 U,每2~4 h1次,视出血量决定使用次数。立止血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凝,减轻微血管的通透性而起止血作用,凝血酶能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促使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的凝固而达到止血目的。因此,立止血与凝血酶合用,增强止血效果,较之传统止血剂效果更理想。
3.3 对于短时间内出血凶猛、出血量大,保守治疗效果差,应果断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老年性溃疡,病灶大,常累及基底小动脉而使出血量大、速度快,加之老年血管硬化,非手术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止血,所以手术治疗仍是止血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手术指征:①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很快出现休克或快速输血800 ml以上休克症状无好转;②以往有上消化道大出血者;③年龄>65岁,溃疡病灶>2.0 cm;④合并有幽门梗阻或穿孔者。
3.4 手术方式选择。胃大部分切除术包括溃疡病灶切除是治疗溃疡大出血最有效术式。手术的目的达到止血彻底,根治溃疡。但对特殊部位的溃疡应作相应处理。①Nissen法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如果十二指肠溃疡位置过低,须行溃疡旷置时,应切开十二指肠,于溃疡基底部缝扎止血,同时在十二指肠上下缘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再行溃疡旷置的胃大部分切除术;②高位胃小弯溃疡并出血采用包括溃疡病灶在内的胃小弯L型切除,再作毕氏Ⅰ式或毕氏Ⅱ式吻合术;③对于贲门及胃底部溃疡出血,疑有恶变者采用上半胃切除、食管残胃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