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很容易受到职业的伤害。对潜在的职业伤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对保障护士自身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1 物理性因素
1.1.1 锐器伤害因素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如刀、剪、针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他人和自己。已有资料显示,职业暴露等引起的感染中针刺伤约占 80%,锐器损伤可直接引起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1]。
1.1.2 辐射因素 X线、C臂机近年在骨科手术广泛使用,X线具有积蓄作用。防护不当会使人产生食欲不振、乏力、白细胞下降等甚至可致癌或致畸。
1.1.3 电伤害因素 高频电刀、氩气刀、监护仪等,有工作人员被电击或灼伤现象。
1.1.4 紫外线臭氧伤害因素 紫外线对于人的眼睛及皮肤有刺激性,直视可造成眼炎,皮肤可产生水肿、红斑、皮炎等。凡有电火花生成时,紫外线都可产生臭氧,引起黏膜刺激,臭氧过多可致肺水肿。
1.2 化学性因素
1.2.1 消毒液 甲醛、戊二醛、含氯制剂、过氧乙酸、酶洗液等这些手术室常用的消毒剂,挥发后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眼睛及神经系统都有不良影响,甚至能致肺炎、肺水肿、皮炎、致癌、致畸。
1.2.2 空气污染麻醉废气 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可以从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空气,易产生慢性氟化物作用和遗传,包括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的焦糊烟雾中含有较浓的苯丙芘,刺激鼻黏膜致癌。
1.3 生物性因素 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甚至医疗垃圾,如防护不当对护士的健康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1.4 生理、心理因素 ①工作负荷大;②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大;③医疗纠纷增多,工作精神压力大。
1.5 工作状态
1.5.1 负重伤 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协助搬动患者,摆手术体位,搬动大型仪器,体力消耗非常大,易造成肌肉、骨骼损伤,尤其是脊背损伤。
1.5.2 下肢静脉曲张 手术中洗手护士固步站立时间非常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高。
1.5.3 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手术室工作具有连续性、可弹性、节奏快等特点,长时间空腹工作,饮食不规律可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2.1 增强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建立健全防护制度 在手术室业务管理和学习中把这项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新护士上岗前一定进行此项教育,把护理职业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2.2 物理性伤害因素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传递剪、刀或其他锐利器械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传递刀、缝针时放在治疗盘中传递,禁止回套针帽。术前护士做好自检,手和前臂有破损时,暂不参与感染性手术,每天为护士作一次体检,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手一旦被刺伤后,一定在伤口周围而不是伤口局部反复挤压出血,并用流水冲洗伤口,碘伏消毒损伤部位皮肤,并于24 h内上报院感染管理科。必要时注射乙肝病毒高价免疫球蛋白。若暴露于 HI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立即做危险评估,决定是否实施预防用药,并于 6周、12周、6个月定期复查H IV抗体[2]。有X线透视的手术上台前必须穿铅衣,及时蔽在铅屏风后,孕期、哺乳期护士不安排此类手术。术前检查好机器电源、防止漏电,定时检修,紫外线消毒时禁止入内,空气消毒机应定期检修。
2.3 化学因素伤害的防护 要掌握好药物使用浓度,防止浓度过高,化学消毒剂集中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室内,严密加盖,避免直接接触,应戴好口罩、面罩、护目镜、防水围裙、手套后接触。减少麻醉废气的污染,首先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并定期检测,尽量采用静吸复和麻醉,选用密闭适宜的麻醉面罩,建立良好的废气排放系统至室外,改善手术室空气质量。
2.4 防止心身疲劳 手术室实行弹性排班制,中午安排替班护士替换巡回护士吃饭,合理安排工作量。护士搬运大型仪器、患者、摆体位时争取医生的帮助,提重物时,两脚前后分开使用腿部的肌肉群,取位置低的物体时,应两脚分开,同时屈膝下蹲,抱物品移动物品时尽量与此接近。上台时洗手护士着弹力袜多关心护士精神生活,保持愉快心情,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正确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使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
对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一定要引起重视,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总结和分析,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护,从而减少危害,以更好的姿态服务于患者。
[1]温艳,张玉莲,王学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现代护理,2009,2(C).
[2]赵希转.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现代护理,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