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敏
急性颅脑损伤是急诊科是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往往有发生突然、伤情重,病情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如何提高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已成为急诊救治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728例,现将急诊科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男516例,女212例;年龄1~79岁,平均35.5岁;其中车祸489例,坠落伤83例,撞击伤43例,塌方砸伤37例,拳击伤31例。其他45例。经完善检查最后明确诊断为脑挫裂伤460例。硬膜外血肿97例,硬膜下血肿11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46例,原发性脑干伤73例,颅内血肿338例,颅底骨折217例,脑疝67例。合并失血性休克59例,肋骨骨折110例,血气胸142例,肝脾肾破裂41例。腰椎骨折79例,骨盆骨折67例,四肢骨折218例,颌面部损伤172例。按Glasgow昏迷计分,入院时GCS≤8分329例,12分≥GCS>8分285例,GCS>12分114例。
2.1 入急诊室的抢救护理 迅速了解病情,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时间、受伤部位,伤后有无意识障碍,有否中间清醒期,肢体活动情况,并立即通知医生,同时立即检查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伤情判断;若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急诊心肺复苏术,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或切开畅通气道、应用复苏药物,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人工呼吸及人工循环,并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患者取适当体位,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处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或症状[1],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尽早护送患者做脑CT、X线拍片、B型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尽快通知颅脑专科医师会诊。有手术指证需要立即行手术者,应在急诊处理的同时紧急做好术前准备,如验血型、配血、备皮、药敏试验、留置导尿管等,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
2.2 加强呼吸道管理 是抢救重症颅脑损患者的重要措施。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加之误吸及舌后坠等都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梗阻,故接诊后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内异物,并放置口咽通气管,避免因呼吸道堵塞引起窒息。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通气。吸痰可兴奋咳嗽反射中枢产生低氧血症增高颅内压,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颅底骨折、耳鼻腔有血液漏出者吸痰时严禁从鼻腔吸引,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颅内感染。
2.3 颅脑损伤患者的特殊护理观察
2.3.1 意识观察 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以根据GCS评分来判断。护士必须掌握意识状态的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如伤后即昏迷很深,说明颅内损伤较重,如昏迷逐渐加深,说明继发颅脑损伤的形成发展。即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也应每15 min进行一次GCS评分并动态观察,判断患者意识障碍是否加重,分析病情变化,指导治疗
2.3.2 瞳孔观察 瞳孔的变化也是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射情况来判定脑损伤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有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同侧有血肿形成或继发水肿严重,有脑疝形成;两侧瞳孔大小多变、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或出现眼球分离,表示有脑干损伤;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揭示脑疝晚期,病情危重,濒临死亡[2]。
2.3.3 颅高压护理 颅内压增高主要症状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烦躁不安等,必要时可采用颅内监测仪,一旦颅内压增高,及时汇报医生采取措施。脱水疗法为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高压的重要措施。要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在15~30 min内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 ml(小儿酌减)减轻脑水肿,以迅速降低颅内压,预防进一步脑损伤发生。给予高流量氧气的吸入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减轻脑水肿。
2.3.4 生命体征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其生命体征可发生异常改变。在紧急抢救中要密切观察变化,详细记录,以预示病情变化。患者出现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变慢有力、呼吸变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升高;如出现血压下降、脉弱而速、呼吸浅而慢,多为脑干损伤或脑疝晚期或失血性休克。发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脉搏的观察要注意脉搏的强弱、节律、速率以及血管弹性的好或差,不可机械地仅观察记录脉搏的次数。枕大孔疝的患者可突然出现呼吸骤停,需要特别注意。伤后体温在40℃以上多为下丘脑损伤或脑干损伤所致中枢性高热,加强物理降温。
2.4 转运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相对稳定后,应转运到神经外科治疗或手术室手术。转运应及时迅速,不能在急诊室延误。要制定绿色通道管理制度,转运时注意摆好患者体位、姿势,保持车身平稳,避免过多震动和搬动头部,以免加重颅内出血、增加颅内压;躁动的患者四肢给予适当的约束,防止坠床或误伤。需要转入住院科室或送手术室者由专人护送。患者做CT、X线检查时应带液体及氧气,由护士护送,并准备急救车,简易呼吸器,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调各科室间的工作,缩短各项处置时间,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抢救,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3]。
2.5 重视心理护理 出现颅脑损伤后,家属和意识清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应作好安慰解释工作,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抢救工作密切配合,以快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急救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及时向家属提供抢救的信息,取得理解和支持。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的全过程,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恰当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救治效果。
通过对728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可以体会到:入院后首先要保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循环稳定,这是进一步救治颅脑损伤的前提;护士对创伤患者的伤情观察、评估,要有时间性和准确性。必须不断提高急救意识,建立起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加强急救技能;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病情作出综合的、有预见性的判断,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护士细心地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掌握病情发展趋势;护理还要有整体性,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的工作,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急诊专科护理观察直接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和预后,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和伤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1]周秀花.急救护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l9.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7.
[3]寇贺荣.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