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探析

2010-08-15 00:42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阶级资产阶级恩格斯

李 锐

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探析

李 锐

马克思恩格斯在将其创立的科学理论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宝贵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他们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思想基础,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团结问题,探索和分析了统一战线成员的成分、组成和阶级实质,并对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维护自身的阶级独立性和掌握领导权等重要问题做了阐发。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还未能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但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当之无愧的创立者。

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性策略、方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分析现实情形、把握革命形势,批判一切反动的封建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广泛团结各国无产阶级,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统一战线理论的根本思想基础

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是一致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理论根基。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将科学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逐渐同当时的欧洲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这一根本思想的。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势头强劲,在生产力快速增长、资本家迅速发财致富的同时,广大无产阶级因遭受愈来愈严苛的剥削而日益贫困,陷入了穷苦的灾难深渊。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变得愈益尖锐,二者的冲突随时可能全面地爆发。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此后于1836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危机。无产阶级由“自发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得以正确地认识当时的情势,并科学、准确地定位无产阶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指出,德国无产阶级是旧社会解体的必然结果,他随着工业运动开始形成,并逐渐吸收来自各个阶层的群众,组成了强大的队伍。无产阶级代表着世界运动的未来,他的解放就是整个德国人的解放。而德国的彻底解放,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1](P15-16)。马克思此时已经认为无产阶级是联合着的革命群体,他们代表着整个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同整个劳动人民联合在一起,最终赢得自身的解放和全体人类的解放。

同在1843年,恩格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近距离观察,认识到无产阶级的运动终将要引领世界潮流。他在《英国状况》、《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充分肯定无产积极的历史作用,指出无产阶级是联合其他社会阶层进行改变世界的主力军和决定者。“只有工人、英国的贱民、穷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尽管他们粗野,道德败坏。将来拯救英国的却正是他们,他们还是可塑性的材料;他们没有受过教育,但他们也没有偏见,他们还有力量从事伟大的民族事业,他们还有前途。”[2]可见,恩格斯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同马克思一样的见解:无产阶级要想解放自己,就得同广大的劳动人民一起寻求解放;无产阶级解放了全人类,也就解放了自己。

无产阶级的这一历史使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产阶级同其他革命阶级组成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1845年起,马克思恩格斯同工人阶级的来往和接触变得非常频繁,他们积极投身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组建及改组的活动,并在其中担当要职来指导各国的工人进行斗争。最终他们成功地取得了同盟的思想领导权,并为同盟撰写了纲领章程——《共产党宣言》。在这部著作中,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阐发:“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1](P307),“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P307)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论证了无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因:他们代表着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代表着全体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着全人类的运动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无产阶级必须和他们在一起,必须和他们一同革命和战斗。39年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再次总结道:“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1](P252)。《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理论基础的奠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P307)

二、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

统一战线阵营中的各个阶级、各个成分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有着共同的敌人和目标,但他们毕竟是不同的阶级,各自维护的都是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因此,统一战线往往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变动性,内部的团结经常会遭到因利益争夺、博弈而导致的破坏。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不能乱了阵脚,不能为其他阶级和敌对势力所迷惑、诱骗,否则,统一战线就会面临着崩溃和解散的威胁;同时,无产阶级只有不断加强本阶级的团结,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和同化并领导其他革命的统一战线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统一战线的实效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统一,既是保证无产阶级阶级性质和成色、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的必要条件,又是增强统一战线力量,全面促进革命和建设形势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无产阶级合理对待和正确处理自身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组织前提和理论原则。无产阶级的团结统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国家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统一。当时在筹备重新组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为无产阶级组织的团结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由于同盟内始终存在着多种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①诸如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格律恩、赫斯等人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蒲鲁东等人的蒲鲁东主义等。,严重影响了同盟成员的思想统一和团结。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撰文批判这些有害的社会主义思潮,肃清了这些思想的残余,争取到了同盟成员一致认可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针对“封建主义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攻击和扰乱,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地给以驳斥,一方面揭露这些别有用心的鼓吹者的真实的反革命面目,另一方面保证工人队伍意见的统一,加强团结。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提到,工人们不要盲目听信傅立叶主义者和欧文主义者的蛊惑,他们说工人结成同盟会损害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不结成同盟,工人就更会什么都得不到!他们欺骗工人进入他们的“理论幻想”中,但是这样,旧社会就永远得不到根本的改变。同盟是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的,无产阶级需要时刻紧紧团结在一起[1](P191-192)。在《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批判了形形色色的有害于工人团结的社会思潮,为当时各国无产阶级的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是国际间的无产阶级的团结。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发展和扩大无产阶级运动的角度阐释这个问题的。他们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一旦形成,就是世界范围的。各国无产阶级只有互相呼应、互相支援、互相帮助,国际工人运动的状况才会更加持久和深入。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必定是“联合着的无产阶级”的整体革命,单个国家、单个民族的解放不是革命的完成形态,也不是革命最真实的面目,各国无产阶级应该是同时得到解放。所以,全世界的无产者必须紧密地团结起来,结成无产阶级的国际统一战线,共同为自身的彻底解放而不懈斗争。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1847年的关于波兰的演说中。马克思提到,英国无产阶级所受压迫最深,他们的解放对于其他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具有示范性和极大的鼓舞性。而英国无产者的解放,也预示着波兰无产者的解放。“不应该在波兰解放波兰,而应该在英国解放波兰。”[1](P309)恩格斯指出,全欧洲的无产阶级都应支持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这是他们责无旁贷的国际义务。“既然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既然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他们的敌人也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就应当共同战斗,就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1](P310)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不仅提出了要建立无产阶级的国际统一战线,也提出了国际无产阶级要加强团结和合作,因为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他们的敌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理想、目标也是一样的。毫无疑问,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的拓深和扩展,这条原则也为随后的各国无产阶级领导者所坚信和秉承。

三、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内部成员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时代的德国还处于封建普鲁士专制政府的统治下。1848年爆发的起义,打击的主要是德国的封建反动势力。虽然革命的主要力量来源于无产阶级和其他的贫苦劳动人民,但其革命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当然不会在革命的性质上判断错误,但是他们仍然坚持领导无产阶级去参与革命。全欧洲整体的革命趋势是无产阶级争得政权和自由,德国的革命需要一直进行和前进下去,应该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上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探讨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内部的成员问题,在1848年3月底的《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一文中谈到: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者,革命的目的是和德国所有受压迫的人民一起,推翻普鲁士专制政府;无产阶级要同农民结成同盟,要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废除封建徭役;德国的革命符合小农阶级、资产阶级民主派、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符合德国无产阶级的利益,在具体的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要同这些阶级结成统一战线,一起反对封建主阶级;无产阶级单凭自身的实力还不足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要联合其他在当时革命形势下的革命的阶级。

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农民阶级看成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所要吸纳和接收的对象。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悲惨命运是极其相似的,他们既受封建主的压迫和剥夺,又受资产阶级的盘剥和压榨,内在的革命意愿同无产阶级一样强烈。只是由于农民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使得他们无法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同时,他们又相对分散,组织性、纪律性远没有无产阶级强,因此他们需要无产阶级来把他们统合在一起,以便集中力量进行社会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阶级的这些特征进行过多次的论述,马克思在1850年和1852年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工业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只是在形式上不同罢了。剥削者是同一个:资本”[1](P456),“一句话,农民的利益已不像拿破仑统治时期那样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相协调,而是和它们相对立了。因此,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1](P681)但是,农民常常在政治上极易被人利用而显得被动,“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无论是通过议会或通过国民公会。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1](P677-678)就拿法国来说,波拿巴王朝在一定意义上篡夺了农民的革命果实,无产阶级一定要争取农民阶级作为同盟军,并想法设法引导他们紧随无产阶级的步伐,以免别人再占有其取得的成果。农民天然的涣散性也需要无产阶级去进行组织和同化,一旦将这些松散的“马铃薯”都归到一起并同无产阶级“拧成一股绳”,农民阶级的力量就被全部激发出来,这样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能够左右革命的发展方向。这便是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合唱”的效果:“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

鸣的”[1](P684)。

马克思的这些观点,得到了恩格斯的同意和支持。他多次说道,“从爱尔兰到西西里,从安达鲁西亚到俄罗斯和保加利亚,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3]“社会党夺取政权已成为可以预见的将来的事情。然而,为了夺取政权,这个政党应当首先从城市走向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4](P485)“只要我们搞清楚了我们对小农应有的态度,我们便有了确定我们对农村居民其他组成部分的态度的一切立足点。”[4](P486)农民阶级是统一战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的经典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将在特定的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小资产阶级等资产阶级当作统一战线中的关键成员。这是因为,这些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性质是革命的,而且他们也拥有相当的革命能量。为了把革命尽快推到高潮,尽快造就良好的革命态势,无产阶级必须把这些资产阶级团结到周围,尽最大努力去争取这些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援。“当马克思创立国际的时候,他草拟的共同章程使当时一切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分子、比埃尔·勒鲁分子、甚至英国工联中比较先进的部分都可以参加国际;就是由于国际所容纳的范围这样广泛,它才成为它当时的那个样子,即成为逐步溶解和吸收除无政府主义者外的各个比较小的宗派的一种工具”[5](P584),博得资产阶级哪怕是暂时的拥戴和声援,是客观现实的革命的需要,尽管这些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同无产阶级是根本对立的。“持不同观点的各派人士是能够在彼此不作任何让步的情况下共同反对外部敌人的。”[6](P533)

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争得更多的革命资源孜孜不倦地努力,我们能够从他对恩格斯写的信中看出他是多么渴望为工人运动创造越充分越好的革命条件。马克思高兴地说:“我们终于把一个唯一真正庞大的工人组织,即过去仅仅关心工资问题的英国‘工联’吸引到运动中来了。”[7](P186)“‘国际协会’的伟大成就是:改革同盟已经为我们所掌握,由12人(资产者6人、工人6人)组成的小组委员会中的工人,全部都是我们委员会的委员(其中有埃卡留斯)。我们已经击败了资产者想把工人阶级引入歧途的一切折衷的企图。”[7](P184)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时常为没有更好地争取到或失去有才华、有能力、有魄力、有影响力的统一战线成员而感到懊恼和失望。1864年拉萨尔死后,马克思不无遗憾地说,拉萨尔的离去令他“惊讶和震动”[6](P669),虽然拉萨尔是一位小资产阶级代言人,但是马克思还是对他“十分器重”[6](P669)。恩格斯也感到,拉萨尔在政治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德国的革命是需要他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拉萨尔是我们敌人的敌人,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中的重要人物和成员。

然而,如同各国在做统一战线工作时内部对于争取资产阶级常有激烈的争论一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做法并不总能得到全体工人的支持。这个问题在1860年前后拉萨尔派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待“乌尔卡尔特派”时的意见不同上突出表现了出来。乌尔卡尔特是个反动的封建主义分子,在政治价值取向上甚至连小资产阶级都不如,但外交手段高明,他所领导的对外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革命的活动。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暂时联合乌尔卡尔特,以便于促进革命运动。但是,拉萨尔派却极力反对这个联合,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张进行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反驳了这种极端的错误认识,借此机会再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则:在反对异常强大的国内反动封建势力乃至境外反动侵略势力时,无产阶级必须要联合各党派和各阶层的人士,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马克思讥讽拉萨尔:“在同俄国打仗的时候,你不会在乎你的邻人向俄国人开枪是出于黑、红、黄的动机还是出于革命的动机一样。”[6](P547)马克思得出结论并训诫拉萨尔:“乌尔卡尔特是俄国所害怕的一种力量。他是在英国唯一有勇气和良心反对舆论的官方人物。他是他们当中唯一不能收买的人(不论是用金钱还是用名誉地位)”[6](P547)。在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展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宽宏博大的政治胸襟以及高瞻远瞩的敏锐政治目光。这绝对不同于那些斤斤计较的沉溺于教条理论的所谓“纯正的无产者”,他们全然不懂得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和功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处理无产阶级内部成员的事务上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方法,而这些经验和方法也都为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借鉴和采纳。

四、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统一战线的组建者,也是统一战线的领导者。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把握在无产阶级手里,这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原则之一。历史也证明,如果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保持了自身的阶级本性和独立性,并握有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革命就会发展,无产阶级就会壮大,斗争就会胜利;反之,革命就会夭折,无产阶级就会遭受毒害而损失惨重,斗争就会失败。恩格斯说过,任何一个工人政党要是背离了这个策略纲领,每次都因此而受到了惩罚。无产阶级只有认清和找准自己在统一战线中的位置,才能够利用好统一战线这个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否则带来的甚至还会是“打开了的潘多拉的盒子”。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论及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的。

一是无产阶级必须在统一战线中保持独立性。同资产阶级的联合并不意味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达成了一致,资产阶级随时有可能突然袭击或暗中出卖、公然背叛革命。倘若无产阶级失去了阶级操守,立场飘忽,就会沦为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的棋子,革命也无法顺利“过渡”到为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谋利益上来。无产阶级要在统一战线中时刻保持对资产阶级的警惕,并不放弃对其斗争和批判,以此来维护阶级的独立性,这条基本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时就确立了。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共产主义者同资产阶级共同行动时“并不排除讨论存在于他们和共产主义者之间的分歧意见”[1](P245)。在资产者同封建势力作斗争时,无产阶级虽然要对其全力支持,但同时也应当提防“不要跟着资产者自我欺骗,不要听信他们关于资产阶级的胜利给无产阶级带来良好效果的花言巧语。”[1](P246)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能坚定立场,否则就会被资产阶级带入到不可自拔的深渊泥潭中去,沦为为资产阶级权益进行斗争的“炮灰”。

《共产主义原理》中的这些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再现,并且观点更为鲜明。“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的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1](P306)“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1](P306)。在统一战线内部,无产阶级要时刻意识到自己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个阶级的斗争一触即发。无产者对资产者的警觉性不能放松,在适当的时候还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批判和坚决的斗争,以将革命推进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总之,“工人阶级政党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利用其他政党和党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不应当隶属任何其他政党。”[8]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全部实践已经证明,可以在工人阶级普遍性的运动的各个阶段上同它进行合作,而无需放弃或隐瞒我们自己的明确立场甚至组织”[5](P585)。

二是无产阶级要把持好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不会改变,一有机会就会露出“嗜血”本相,毫无顾忌地逃离革命,甚至会同封建残余势力一起,疯狂地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进行迫害和镇压。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不能落入资产阶级手中,农民阶级则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而无法担负起统一战线的领导任务,唯独无产阶级有资格来领导统一战线;同时,无产阶级也需要领导统一战线来适时地把革命的性质转换,借助统一战线的力量“把革命进行到底”。所以,真正、完全体现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作用的,正是无产阶级当之无愧的统一战线领导地位。“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9]无产阶级必须领导资产阶级这个“自己的敌人”来有效地反对“共同的敌人”,以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只是不要忘记,待到“共同的敌人”被消灭后,同“魔鬼”的结盟就结束了,对“魔鬼”的斗争则拉开了帷幕。如果无产阶级是被“魔鬼”领导了,那么就避免不了沦为“魔鬼”的“猎物”和“祭品”的命运。

五、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的特征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众所周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诞生。这部无产阶级运动纲领的哲学基础正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所有的统一战线思想也直接源起于历史唯物主义。他们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社会历史规律,得出了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必然走向联合的结论,以此打下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理论根基;生产力的发展使得革命在所难免,但是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也远没有达到可以消灭资产阶级的程度,所以无产阶级要在必要的时候联合资产阶级;在一个旧的生产关系还能够容纳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旧的社会体制是不会灭亡的,所以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要视具体的条件来定,在不同的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也是有所差别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得出了“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论断,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得出了无产阶级必须组建统一战线、利用统一战线、领导统一战线的科学论断。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产生、发展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理论来源于实践,这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丰富和拓展统一战线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马克思恩格斯从一开始投入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活动中,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口号,到1848年他们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得出了无产阶级需要联合农民阶级和部分资产阶级的结论,再到他们不间断地同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作斗争,总结出一些无产阶级领导和管理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方法,再到恩格斯晚年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争取议会席位的关注,并主张无产阶级要充分利用和平的方式来统领统一战线。我们可以一步步追寻出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的脉络。可以说,没有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的实践,就没有科学、合理的统一战线思想。正是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并不完整、系统。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主要关心的是欧洲的无产阶级运动,他们针对具体的情形和革命的需要提出了不少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策略和原则,统一战线思想只是其中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赋予“统一战线”这个词以特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涵义,他们已公开出版的著作中也只有两次提到了“统一战线”一词①一次是马克思在1869年致路·库格曼的信中写到:“英国人民就还得受统治阶级支配,因为他们必然要和统治阶级结成反对爱尔兰的统一战线。”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25页;一次是恩格斯1840年的著作《不来梅通讯》中提到:“讫今为止,虔诚主义认为它的对手被分为许多派别是上帝的善行,但愿它终究会感到,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3页。,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正式、固定的说法和概念。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相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统一战线思想的论述并不系统,没有专门写作文章来论述这个问题,关于统一战线的讨论也只是散见于他们论述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著作中,如《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法德农民问题》等。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前人,毕竟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由他们的接班人和后继者深入全面阐发及论述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2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6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6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43.

责任编辑:张新颜

book=19,ebook=197

A81

A

1008-410X(2010)06-0019-06

2010-07-02

李 锐(1984-),男,河南焦作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872

猜你喜欢
阶级资产阶级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还原真实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
恩格斯服兵役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