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初中生语文听话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2010-08-15 00:49吕松和
中学语文 2010年12期
关键词:听力教材语文

吕松和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而信息的获取或输出,无非是通过听说读写。读写凭借有形的文字符号,听说靠口头语言,二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同等重要,而且通过听说的方式获取或输出信息,还有着直接、快捷的特点。事实证明,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谁有着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谁就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谁就拥有优越的先决条件。而口头语言的表达,除了自己的思想水平之外,还取决于自己听话能力的高低。据心理学研究,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量分别是:45%、30%、16%、9%,由此足见听话能力在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中占有的分量。因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听话能力必须着力培养与训练。

然而在语文教学内容里,最受重视的往往是阅读和写作,听话能力的训练往往被放在遗忘的角落,甚至听话的活动也几乎没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内容;听只是在讲解、回答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教学现状的相关调查也表明,尽管学生每堂课都在“听”,但由于教师没有进行有意识的、专门的训练,听课的效果并不好。现今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听力普遍很差,上课不能及时抓住教师讲话的要点,不能根据教师的语音、语调及非言语行为推测话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直接影响听课效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影响初中生语文听话能力的因素

首先,语文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仅是一种升学教育,长期以来,一份白纸黑字的试卷,被当作评判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唯一工具。中考语文命题基本上是读和写,至今少有语文听力的直接测试,这迫使语文教师不得不“跟着感觉走”,受考试命题“这只无形的手”左右,因而囿于狭隘的功利意识自觉不自觉地冷落了“听”,“听”只是为阅读和写作服务的,本身似乎没有独立的教学地位。因而在不检验听话能力的考试模式下,完整意义上的语文听力教学几近消亡。这是命题导向、教育体制的问题,并非仅是教师个人能力所致。

其次,教师教育观念仍然存在误区。传统的教育观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读和写几乎成了万能的钥匙。这种认识,盲目地延续了中国数千年前儒家教育的思想观点,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再者,不少人认为,听力的主要作用是听清、听懂,文字理解上没有障碍,而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就必须借助老师的讲解和辅导书的阅读,没必要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因此,他们对听力培养的认识长期存在肤浅、偏颇的倾向。

第三,学生基础知识影响听力水平。听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言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一个学生的听力不好,往往是基础薄弱的缘故。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音语调不准确。语音语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的始末,语音语调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听的能力。(2)识字量不够。如果听者识字量太少,势必造成听力材料中生字生词过多,从而影响其听力理解。听者在听到生字生词时往往会中断听的思路,把精力集中在回忆、搜索生字生词的意义上,而置后面的内容于不顾,结果影响对整个句子或语篇的正确理解。(3)语法不过关。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如果不牢固掌握,灵活判断,合理联系,势必造成信息输入的障碍。加之初中语法教学的荒漠,使得浅显的语法知识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深不可测。

第四,学生的不良习惯及心理因素对听力的影响。听力包括对接收、理解的语言信号进行准确合理反馈的过程,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也只有靠反馈的正确与否来检验。影响学生听力反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不良的听的习惯是影响学生听力反馈的一个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1)不肯作为。有不少学生在听力训练时只顾闭着眼睛听,却不知用手中的笔对众多的复杂的听力材料作简要的勾画摘录,等到进行听力反馈时,大脑只留下似是而非的一片,反馈自然难以准确有效了。(2)全盘吸收。还有一些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总是不肯放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对每一个词给予同等的注意,唯恐漏掉一点信息,结果却适得其反。听力反馈时会猛然发现大量的听力材料并未储存在大脑中,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反馈。事实上人脑对外界信息的记忆是有限度的,想完完全全地记住所有信息,非但不可能,反而会影响到对听力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及重要信息的记忆、理解和反馈。(3)过度焦虑。有的学生一听说要进行听力训练,就会条件反射地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这种过重的心理负担,无形中就为语言信息的接收设置了一道障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与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或焦虑的状态时,就容易产生恐惧和畏难情绪,致使原本可以听懂的内容在理解上也大打折扣。

第五,语文教材尚未满足听力教学的需要。我国的语文读写教材历史悠久、体系完备,早就有识字课本和文选,近些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又相继出现了十几套。然而迄今为止,听力训练教材还为数极少,笔者只是听说一本许长庵主编的《初中语文听力知识与训练》,从而造成施教者无本可依、无轨可循,受教育者无努力目标、无检测标准的状况。而必要的教材,是听力教学正常开展的条件之一。不可否认,简单的口述和一般的录音设备,也能够达到听力训练的效果,但是,由于听力训练是一项独立的教育内容,需要完备的多样的教育素材。就像阅读教材要尽可能丰富一样,简单的手段难以达到听力训练的最佳效果,也容易使教师淡化听力教育的积极性,或产生教学的惰性和导致对听力教学形成肤浅的认识。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听力教学处于危急时刻,也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所以当前语文教学应当摆正听话教学的位置,加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话技能,使之成为全面的语文人才。

二、提升初中生语文听话能力的对策

首先,改革语文教育体制,拨正语文命题导向。几十年来,我们的语文命题一直是只有读写没有听说,这与语文能力的实际构成和考试的检测目的是相违背的。既然语文能力由听说读写四部分组成,既然考试是检测一个人的全部语文能力,那么很显然听和说的检测就应自然地涵盖在语文试题之中。因此,我们认为,各级各类语文考试应尽快增加听和说的检测试题,最起码要先将“听力”列入笔试试卷中,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就像现在英语考试试题一样,依据年级和水平不同,第一题要先听写、听析或听辨。只有在这种命题的导向下,广大语文教师才能真正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起“听”的教学训练来。

其次,树立正确教学观念,摆正听说读写位置。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认识到看书说书其实就是听他人的话——用眼睛从书面上听他人的话,作文其实就是说自己的话——用笔在纸上说自己的话,读和听是同一回事,写和说是同一回事,不能丢开听和说不顾,光顾读和写。认清了这一点,语文教学才能切合实际,对学生真有益处。”可见,听说和读写是同等重要的,听说读写应并重,且听说是读写的前提和基础,听又是说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把培养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尽管在现今的教育形势下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教师应认识到听力的重要作用并将之告诉学生,尽量做到听说读写并重。要知道,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训练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

第三,夯实学生语言基础,提高学生听话能力。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必须从语言的这三个基本要素抓起,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和句子都要通过语音来表达,语言的交际功能基本上是由语音来体现的。牢固掌握语音知识其实就是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了解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还有就是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语法知识。听力训练中,如果遇到的生字生词太多,就很难懂得整篇文章大意。同样,没有一定的语法分析能力,即使听懂了所有内容,也未必能快捷地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这就需要学生增加识字量,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熟悉短语、句子类型,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等语法知识,广泛涉猎各类体裁及各种题材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四,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听力兴趣。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听力练习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愉快、轻松的条件下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提高听力,不练习不行,但在练习过程中应首先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对此,我们在练习训练时,应做一些听前准备活动,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消除学生因焦虑和紧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而激发学生想听的兴趣和欲望关键是创设情境,平时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际,让学生在交际中锻炼自己的听话能力,让学生在富有个性、思维活跃的口语交际中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第五,教者主动适应新形势,组织编写听力教材。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教改怎样轰轰烈烈,研习教材一直是学生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新课标“口语交际”目标中,对小学阶段的听话能力的培养要求比较简单,而在7~9年级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听话能力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初中语文教材对此却存在着明显的欠缺:教学目标规定得不具体,课题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练习计划缺乏科学性、趣味性,整个序列缺少测试手段、测试方法的说明等等,这些不足必然给教材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语文教学实践呼唤尽快编写出一本比较科学的专门听力教材。这本教材要像阅读教材、写作教材一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单元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个单元由训练目标、训练方法、示范材料和训练习题等构成。我的具体设想是与英语教材一样,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出版一套听力课训练的单行本,制定一套听力课训练的录音磁带。

第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听话技巧。一是保持良好心态。在听音过程中,需集中注意力,但不可紧张。遇到听不懂的语句不要慌张,不可停顿慢慢想,可置之不理,专心听后面的内容,不必因为个别词、句对整个语段的理解造成影响。始终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二是适当记录。在听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对听力内容作简要的勾画摘录很必要。如对名字、数字、时间等,做简单的标记、符号,减少记忆的负担,加深对听力材料的印象,否则答题时可能辨别不清或错位。三是带着问题听。在听每段对话、独白前,抓住一切机会浏览试题,以便明确听的目标,有的放矢地取舍信息,提高准确性。我们应着眼于整篇内容的基本理解,这样才能从总体上去把握材料,进行准确的总结概括,提高听力反馈的水平。

总之,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文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尤其促进了人们对听话能力的高度重视。令人欣慰的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不少地方开展了对初中生语文听话能力的理论研究,厦门等多个地方还把语文听话能力列入中考,填补了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这必然带动听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与此同时,听力教学的变革也必将推动升学教育向国民基础教育转化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听力教学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为一种新的切入视角,它必将会给语文教学带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听力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