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消耗现状与反思*

2010-08-15 00:51成金华
关键词:工业化消耗矿产资源

成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消耗现状与反思*

成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工业化一直处于快速推进阶段,经济高速增长,矿产资源消耗也呈高增长态势。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矿产资源高消耗的根本原因。而且,矿产资源大规模消耗的区域中心总是与工业化进程、大国崛起这两个因素紧密相连。中国将成为下一个矿产消耗中心。中国必须在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矿产集约利用方面下功夫,对矿产资源战略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工业化;矿产资源消耗;中国路径

一、中国工业化与矿产资源消耗

工业化最直接体现就是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一直处于快速推进阶段,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重新重工业化阶段。从发展速度看,中国已经保持了连续三十年的强劲经济增长,年均GDP增长率为9.8%;“十一五”期间的年均GDP增长率将达到10.1%,比“十一五”规划要求的7.5%高出2.6个百分点。从发展规模看,2008年,名义 GDP达到30.3万亿元,处于世界第3位。2009年,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测:未来十年,以美元计算的名义GDP,中国每年超过美国12%①,十年后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2010年国家发改委官员在“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方向和政策国际研讨会”上表示:2010年末,中国的人均GDP或人均GN I将在3 400美元以上,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若以购买力平价(PPP)衡量,中国人均 GDP已达到4 000~5 000美元左右②。

快速推进的工业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矿产资源的大量需求和消耗。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煤炭、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石油消耗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主要资源消耗大国。2000-2007年,全世界主要矿产品,包括钢铁、铜、镍、铝、镁、锡、铅、铂、金等价格都在大幅度上涨,其中中国需求量猛增是重要原因。2003年以来,矿产品价格一直持续高速爬升, 2008以来又有新的大幅攀升,综合价格指数达到141,为五年新一轮增长开始以来最高的一年。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9初,国际钢铁协会 (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38%。中国钢铁产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钢铁产量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等七国的总和还多。2007年中国净出口钢铁5 488万吨,相当于印度全国的钢铁产量。如此高的钢铁产量正是以大量的矿石消耗做支撑的。

中国是世界上铜消费大国。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的统计表明:全球1999—2008年间铜矿产出增长21%,达1 550万吨,其中,中国与印度在此期间精炼铜年产量分别增长260万吨和47万吨。而中国的铜消费量在1999—2008年间增长了约370万吨;若将中国铜消费量排除在外,全球消费量仅微增0.1%。

2008年中国石油、煤炭和天然气需求量分别达到5.37亿吨、19.57亿吨和1.07亿吨 (折合标准煤),30年来分别年均增长13.68%、16.15%和19.59%。《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显示:2008年世界天然气需求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达到15.8%。中国依然是煤炭消费大国,其煤炭需求占全球需求的43%,消费量上升了6.8%。2008年,全球1.4%的一次能源消耗增长主要来自于亚太等地区非经合组织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方面首次超越了经合组织国家。2008年,虽然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连续第5年减缓,但仍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4。

中国铝消费自20世纪 90年代进入快速增长期。2002年以前,国内精炼铝的产量低于消费量,但由于近几年大量进口铝土矿,自2002年起精炼铝的产量高于消费量。2002年起精炼铝进口减少,但铝土矿进口大幅增加。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以及飞机制造等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铝生产、消费和出口的主要大国。2010年3月,中国铝业公司副总裁刘祥民在“2010年第六届亚洲矿业大会”指出: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的建设,促使中国运输业铝需求量不断增加,2010年中国对铝的需求量预计为1 700万吨,需求量将扩大20%。2009年初,美国铝业公司预测认为:全球的铝需求量将会增加10%,其中中国起主导作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表明:2007年中国铝材总产量达到1 25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4%,同比增长率约为世界水平的6倍。

二、反思中国经济高增长与矿产资源高消耗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矿产高消耗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紧密相关。国家“十五”计划曾规定GDP年均增长7%、能源消耗年均增长3.26%、单位GDP能耗降低15%~17%。计划执行的结果却是GDP每年增长8.8%、能源消耗年均增长10%、单位GDP能耗5年上升7%。这意味着,“十五”GDP的超计划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基础之上的③。而正是这种高的消耗,使“十五”期间经常出现煤、油、电、运全面紧张的情况。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生产要素投入,没有形成生产率驱动的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经历了改革后一段时期从负到正的提高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表现并不理想,这成为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客观原因[1](P263-296)[2](P1-10)[3]。这种主要由大量资本、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投入推动的增长模式通过出口导向政策,进一步得到自我强化。这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两个力量来推动:一是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资本投入和资源环境投入;二是大量的出口需求推动。这种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增加能源资源等物质投入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生产要素利用率低、效益差,资源和环境代价高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近些年来矿难频发的现象可以看作是高能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

中国矿产资源消耗增长过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出效率比较低。2006年中国 GDP占世界的5.5%,但消耗了24.6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的15%;12.4亿吨水泥,约占世界的54%;3.98亿吨钢铁,约占世界的30%;其他资源、原材料的消耗数量和比重也很大。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5%,火电供电煤耗高20%,水泥综合能耗高23.6%。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消耗、资源性产业转移到中国,相应地加大了国内资源消耗总量;通过能源、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也直接或间接出口了大量矿产资源[4](P2-6)。

从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效率的评价结果来看,省际、区际能源效率差异较大,工业行业以及国内整体的能源效率水平较低,而且能源与其他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微弱,刚性的高耗能结构对过低的能源相对价格不敏感[5](P32-43)[6](P18-27)。实际上,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不断向自然资产索取和透支的过程,不仅造成各类污染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自然资产的经济损失。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担负着历史上最空前的资源消耗活动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挑战[7](P37-54)。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选取一次能源、淡水、水泥、钢材和常用有色金属等五种资源原材料消耗量计算节约指数。在占全世界GDP 93.7%的59个主要国家中,中国位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中国五种资源的单位GDP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这说明中国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十分粗放的发展阶段。

三、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与路径选择

(一)严峻形势

工业化的实质就是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深度开发利用,以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一般而言,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矿产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也就是常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前工业社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形式,矿产消耗水平很低,增长也很慢;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物质财富大量积累,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也由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化工业为主过渡,矿产消耗急剧增加;在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矿产消耗总体缓慢增长甚至下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进入重新重工业化阶段,高耗能产业快速增长,为了现代化目标必须完成工业化。工业化的资源路线决定了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矿产资源,这是一条无法跳脱的基本规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KC)的临界值一般在7 000~9 000美元之间。中国目前人均 GDP约为4 000~5 000美元 (按PPP计算),距离该临界值还有较远距离。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还将拉动矿产消耗的大量增加。中国到2020年实现人均 GDP再翻两番的宏伟目标,矿产资源产量和消费总量还要再翻一番多。因此,矿产消耗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左侧的“爬坡”阶段。

从矿产资源消耗的国际格局演变来看,矿产资源大规模消耗的区域中心总是与工业化进程、大国崛起这两个因素紧密相连。作为工业文明发源地的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消耗矿产资源的国家,紧接着是美国,后来被德国、日本赶超。在当今和平发展环境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矿产资源消耗不仅主要集中于发达工业化国家,而且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显示:2008年1.4%的一次能源消耗增长主要来自于亚太等地区非经合组织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方面首次超越了经合组织国家。当今发达国家消耗总量仍然很大,只是消耗速度有所减缓。随着后发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全球矿产资源消耗区域中心将遵循“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的基本路径,中国正在成为当前世界的矿产资源消耗中心之一。

但是,中国若遵循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路径,经济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体现在:(1)矿产需求庞大。中国是人口大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工业化阶段,城镇化、基础设施、住房建设等对资源型产品需求庞大,是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费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预计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矿产供给压力增大。一般认为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实际上国内煤炭人均储量比一些发达国家要低得多,且开采条件差。此外,由于国内煤炭资源分布不平衡,北煤南运成本很高。中国优质能源稀少,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地缘政治以及油价的不确定性,使中国从国际市场获取油气资源的难度加大。此外,中国部分金属矿产如铁矿价格也受制于国际矿业巨头。(3)环境压力增大。速度过快的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能源消耗结构以煤炭为主,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和有机污水排放规模较大的国家。由于环境的外部性和不可逆性,中国也需要关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二)路径选择

中国逃脱不了传统工业化的EKC路径,但现实又不允许这样的路径,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又不可行。因此,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进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

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前30年,展望后30年,中国发展路径选择具有不同的特点:前30年,粗放型增长方式——快速的矿产开发利用战略——加工产业竞争力 (“世界工厂”)——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后30年,集约型增长方式——可持续利用战略——工业高端化形成的技术竞争力 (世界工业强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由此决定了今后中国矿产资源战略的重点:

1.技术创新。实践表明,技术创新是矿产资源从粗放型开发利用模式向集约型开发利用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当前,矿产资源技术创新应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度找矿、边缘挖潜的技术创新;二是矿产资源集约利用的技术创新;三是资源替代技术,重点是替代能源技术创新。

2.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矿产资源的跨国流动、配置与消费将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应进一步鼓励资源型企业跨国经营。中石油、中石化、宝钢、中国铝业、中国有色等国内矿业巨头纷纷到国外找矿值得肯定,但必须认识到国外资源供给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要重视国内的拓源,加强深度找矿和边缘挖潜。

3.集约开发利用。在当前的资源经济形势下,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中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当前的重点应在于探索建立完善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重视运用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的开采、转化、终端利用等全过程中的效率。

4.替代。资源替代战略一方面要关注虚拟资源贸易;另一方面要重视替代资源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是制定与完善促进替代资源技术产生的激励政策。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尤其要重视煤炭液化、气化、可再生能源等资源的开发利用。

5.环保。在目前经济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人均GDP有较大提高后,需要重视环境治理与保护,建立与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与政策,鼓励清洁生产和清洁利用,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6.矿业权管理。要转变国内矿产高消耗的模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改变当前矿产开发速度过快、矿业权混乱、矿业公司不规范运作的状况。建议政府实施最严厉的资源管制政策,理顺矿业权的权属主体,重视矿产资源价值评估和产权分割,建立健全规范的矿业权市场和流转机制。

7.矿业产业政策。中国矿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征,不利于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矿业产业政策的重点是要适当提高市场集中度,兼顾竞争性;鼓励国际化、多元化发展。

[1]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97-2001年)[J].经济学,2005,(2).

[2]Kaneko,S.,S.Managi.Environmental p roductivity in China [J].Econom ics Bulletin,2004,17(2).

[3]Kuiijs,L.,T.Wang.China's Pattern of Grow th:M oving to Sustainability and Reducing Inequality[Z].World Bank China Office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5.

[4]张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 2008,(20).

[5]李世祥,成金华.中国主要工业省区能源效率分析:1990-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6]李世祥,成金华.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8,(10).

[7]胡鞍钢.中国崛起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注释:

①这包括两国以本币计算的GDP差额、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率之差三部分。

②世界银行于2007年底公布了《国际比较计划》。报告承认此前高估了中国的GDP,并下调了中国的购买力水平,普遍认为购买力下调更符中国实际。根据2005年的数据,以美国为基础,世界银行将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 (PPP)由2004年的1.9修正为2005年的3.4。按照PPP计价,中国在2005年的GDP为53 332亿美元,人均GDP为4 091美元。而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2008年的人均GDP为5 345美元。据此,我们认为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在4 000~5 000美元左右。

③参见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房维中 (2006)在中国能源形势与战略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Status of and Reflection on the High Consumption of M ineral Resources during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

CHENG Jin-hua
(School of Econom ics and M 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 uhan 430074,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since the reform,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has been in the p 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and the highly developing economy has led to the immensely rising consump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The extensive grow th of economy primarily causes the high consump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Furthermore,the regional center w here there is large-scale consump 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always connected with two factors:the p 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rise of pig power.China w ill become the next consummation center of mineral resources,so China has to strive to transform the way of economic grow th and propel the intensive use of mineral resources.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China to revise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of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consumm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choice

book=0,ebook=49

F205

A

1671-0169(2010)04-0045-04

(责任编辑:朱 蓓)

2010-04-1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NCET-06-0661)

成金华 (1962—),男,湖北黄冈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资源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工业化消耗矿产资源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1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