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服务地方中心工作

2010-08-15 00:43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1期
关键词:鄂西武当十堰

杜 虎

(十堰日报社,湖北 十堰 442000)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十堰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点,境内有武当山、汉江河、郧县人、东风车等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十堰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的城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精神,大力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对于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规划,市委、市政府结合十堰实际,提出利用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把十堰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使之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健身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努力实现我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至此,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大幕在鄂西北的山山水水之间徐徐展开。在新的一年里,作为市委机关报社,十堰日报社将继续采取日报、晚报、网站三驾马车多轮齐驱,文字、图片、专刊、言论多种形式并用,各媒体将全面而深刻地记录这场“重头戏”的上演全过程,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广覆盖的舆论阵势,为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把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宣传做到位,十堰日报社成立了以社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各媒体编委为成员的专题报道领导小组,负责对生态文化旅游圈报道的舆论把关和主题策划。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制订报道方案,落实相关任务与责任。我社领导层认为,建设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统筹我市区域发展的重大突破口,是统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是统筹我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是统筹市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有效催化剂。因此,做好这一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工作,其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报道实践中,只有在谋划的过程中树立大手笔的思维,才能在报纸的版面上和网络的荧屏上形成视角上的大气派;只有在宣传的过程中上演一浪高过一浪的“连续剧”,才能在整个舆论引导中造就气势如虹的大声势。有了新闻舆论的大手笔、大气派、大声势,全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就会迎来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全新的进步。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社充分发挥地方主流媒体的自身优势,牢固树立服务中心、服从大局的责任意识,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变被动介入为主动策划,不断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报道向纵深推进,形成了十堰日报社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宣传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宣传主管部门、旅游主管部门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大事要事重拳出击,增强生态文化旅游宣传的引导性。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2008年在十堰举行,为办好盛事、宣传好十堰,我社“两报一网”对全市迎接和筹备武术节的相关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为办好武术节造势,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呐喊。在武术节总结表彰会上,《十堰晚报》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突出贡献奖”。秦楚网首次进行网络与电视同步直播,在第一时间将开幕式盛况和赛事情况传播到全世界。一位外国网友在网上留言:“我在国外看武术节直播,我为十堰骄傲,为十堰加油、为武当加油!”武术节闭幕后,“两报一网”及时对武术节成功举办的经验和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回顾总结。日报推出了5篇分析总结性述评文章,为我市今后举办大型活动梳理出鲜活经验,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009年以来,我社“两报一网”分别对于丹论道武当、武当山与故宫博物院联姻、第五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在武当山举行、武汉·武当生态文化旅游推介会、竹山县第四届女娲文化旅游节、中国·十堰(张湾)汽车文化节、武当山成功申报国家地质公园、西安·武当旅游宣传月等一批重大事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报道,这些报道为推介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我市文化旅游品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专刊专栏用心经营,确保生态文化旅游宣传的连续性。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做好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报道也不是权宜之计,而应该胸怀全局、放眼未来、关注长远、步步深入。实现这一指导思想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用心办好专刊专栏,以专刊专栏为载体,不断延伸宣传报道的链条。这样做,既可保证对生态文化旅游宣传的连续性,又能不断开拓和深化对生态文化旅游宣传的主题。2009年初,《十堰日报》成功地推出了《灵山武当》专版,坚持每周一期、每期一版。有了专版这一平台,武当山的发展动态、文化交流、横向联系、文物保护、风景展示等就有了固定阵地。在此基础上,《十堰日报》还充分利用每周一期、每期一版的《摄影画刊》,不定期地对生态文化旅游主题进行聚焦。《十堰日报》2008年以来先后推出了《空中看武当,世界名片靓》、《风景如画牛头山》、《奇险幽深的五龙河》、《盛装捧出赛武当》、《盛夏赏景龙潭河》等近20个版的生态旅游画刊,《十堰日报》开辟的“旅游信息”、“旅游指南”、“好景共赏”等小专栏也同样受到读者欢迎。为了更好服务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十堰晚报》在市旅游局、市财政局和武当山特区的支持下,成功地推出了《武当旅游周刊》,该周刊坚持每周一期、每期四版。目前,《武当旅游周刊》正逐步成为一张立足本土、辐射周边的旅游导报,该刊开辟的“旅游视线”、“驴友图话”、“旅游散记”、“乡村旅游”、“旅游论坛”、“发现之旅”等一大批特色专栏,也深受广大读者和旅游爱好人士的喜爱。

秦楚网充分利用新锐媒体的优势,着力在发展旅游产业与推介旅游产品之间搭建平台,创建起大型电子商务网——鄂西北特产网。该网采用互联网B2C和C2C新技术,使旅游产品实现了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产品展示、网上买卖交易,在产品与游客之间架起了一道便捷的商桥,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十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市场拓展。秦楚网推出的十堰数字旅游地图,采用五种语言文字版本和五种表现形式,全方位、多形式地展示我市的旅游资源,推介我市的旅游景点,介绍我市的旅游产品,宣传我市的旅游文化,提供旅游交通、门票、酒店预订等各种服务,使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通过十堰数字旅游,可查阅十堰景点。秦楚网还将“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十堰手机报》的固定专栏,每天选发相关主题的最新信息,每月选发相关信息至少在100条左右。

宣传形式不断创新,力求生态文化旅游宣传的可读性。生态文化旅游事业,不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主抓的产业,它同时也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相关主题的报道必须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改进报道方式、创新宣传形式。在此方面,我们将继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创新报道主题。所谓创新报道主题,就是要多选择老百姓关注的新闻进行报道,即便是政务性报道或工作性报道,也要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二是创新报道形式。《十堰日报》过去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主题,推出了20多个版的旅游画刊。这些画刊全部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而且标题醒目大气、文图搭配得体,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受广大读者的钟爱。三是创新报道思维。既有消息、通讯、画刊、笔谈等多种体裁,又有相关解读、相关链接、背景资料、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使不同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中满足不同的需求。对此,十堰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叶章胜同志有自己的观点:“报人办报,不是给自己看,也不是给个别人看,而是给不同层次的广大读者看。不同的人群看报纸,应该都能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否则,一张报纸就会失去读者、失去市场,甚至失去生命。”

在新的一年,在全力服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十堰日报社力求形成大手笔、大气派、大声势,我们要让责任造就媒体的公信力,使命催发报人的创造力,创新激活报纸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鄂西武当十堰
鄂西高速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
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在鄂西高速中的应用浅析
武当佳境
中职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饮食指导
第二十一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会议将在湖北十堰举行
武当还馍录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
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追梦的地方
——2015年元月到十堰市总工会挂职锻炼有感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