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平
近年来,象征性作品大量地进入了高考。对此,学生感到解读难度加大,有些不知所措。其实,这种象征性作品在中学教材中并不鲜见,只是平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而感到陌生。笔者试以中学教学中的象征性作品为例,从题材类型、意义和结构等角度对象征性作品进行诠释。
象征既然借助于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意义,那么这一特定的具体形象就会有不同的类型,因而也就有了象征性作品不同的题材类型。教材中的象征题材大致有三类:一是动物、植物或景物,二是神鬼世界,三是诗意化的常态生活。
动物、植物或景物是一种传统的象征题材。这在古典诗词里比比皆是: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和《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刻画了两个意象——杨花和孤鸿,它们分别象征着闺中独守的思妇和孤独寂寞的诗人。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其中的“雾”、“月”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阻碍,而“桃源望断无寻处”中的“桃源”则是作者理想追求的写照。
神鬼世界作为象征题材并不多,主要体现在庄子的《逍遥游》、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李贺的《天上谣》等一些诗文中。其中,《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是一种追求自由的人生象征;《梦游天姥吟留别》里的 “洞天”世界,是李白的一种人生理想的象征;《天上谣》里“天河”、“银浦”、“秦妃”、“王子” 等意象组成了一幅瑰丽奇特的境界,这种境界无疑体现了李贺人生的理想。
第三种是现代小说中的诗意化常态生活。现代小说吸收了象征诗艺的手法,常常借助于日常生活的描述而挖掘出深层次的人生。因此,这类小说往往有双层结构:“一层是具象的、可感的,由人物事件构成的物质世界;一层是抽象的、无形的,由象征意义构成的精神世界。……前者可以说是表层意义,后者可以说是小说的深层意义。 ”(施军:《叙事的诗意》)《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并不像传统小说那样注重情节,而正是透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情节,作者意欲表达的是 “一个人能被打倒,但不能被打败”。教材中的这类作品不多,《边城》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边城》以“大量篇幅展开着民性淳朴的风俗画”,展示了另一种生命的形式,而这种现实性很强的生活,其实揭示的是“美丽总令人忧愁”的人生哲理。很明显,读这类文字必须透过其现实的层面而挖掘出背后的象征意义,那样才能真正地读透。
中学语文教材中象征性作品的象征意义通常有三个指向:一是现实政治,二是人生哲理,三是个人命运。
一些象征性的作品或由于不便于直说现实状况,或出于更形象述说现实的需要,其象征意义都指向社会现实。茅盾的《雷雨前》写于1934年,现实的黑暗让作者不能直接控诉,于是作者借助于雷雨前的种种形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灰色的幔、雷雨前的闷热无疑是国民党黑暗统治的象征,而这场即将到来的雷雨无疑是革命风暴的象征。鲁迅的《祝福》里也运用了象征,结尾写道:“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的浓云、雪花象征充斥着封建礼教的冷漠社会现状。卡夫卡的《变形记》无疑是人被异化为物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较多的象征性作品的象征意义都指向人生哲理。庄子的《秋水》如此,沈从文小说《边城》如此,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也是如此。这种人生哲理的象征取向在诗歌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如朗费罗的《箭与歌》。这支友谊之箭向空中射出,最后插在橡树上,象征着友谊之歌一直藏在朋友的心间。舒婷的《致橡树》中的橡树和木棉,无疑是热烈、诚挚和坚贞爱情的象征。
还有不少象征性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是与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就是这样的作品。两首诗中的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惊风乱展”、“密雨斜侵”等情境都与作者被贬后的心理相关,是个人命运的写照。当然,这类作者往往都是一代政治家,所以,他们的个人命运往往也有社会现实的影子。
对象征题材的不同组织方式形成了象征性作品不同的结构形态。可以用“点、线、面”三个词语来概括中学语文教材中象征性作品的三种结构形态。
“点”式结构中的象征是局部的,只是一篇作品中的某一点具有象征意义。《祝福》里“祥林嫂”反复念着的“狼”、《药》结尾处的“花环”都是有象征意义的“点”。这些可称为“点”式结构。
“线”式结构往往用一根具有象征意义的线索贯穿全文。 鲁迅的《药》一文以“药”为线,写了“买药”、“吃药”、“论药”等情节,“药”是作品的一根线索,也分明象征着医治中华民族的药,表达了作者对救治中国的深深思考。《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以“常春藤叶”为线,写了“看叶”、“数叶”、“画叶”等一些情节,而这片永不掉落的 “常春藤叶”应该象征着老画家贝尔曼的高尚品质。
“面”式结构是指作品整体上都具有象征意义。这种结构形态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托物言志类的散文或诗歌。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全文都在写“白杨”,全文又都是在赞扬北方军民的英雄气概。再如陆游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全词都在写“梅”,而又分明写出了一个孤苦而坚贞的诗人形象。另一类是吸纳了象征手法的现代小说。前文列举的《边城》、《变形记》等都属于整体上具有象征意义的现代小说。鲁迅小说往往整体上具有象征性,如《孔乙己》、《阿Q正传》等,因此,鲁迅小说的意蕴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表层情节的解说上,而必须对其象征性的深层义理作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