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沙艳荣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宋娜
进入壁垒(entry barriers),又译作进入障碍,是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和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一起,是衡量市场结构与类型的因素。后来战略管理中产业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们提到的进入壁垒,便是从产业组织经济学中而来。
进入壁垒作为衡量一个产业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对于行业自由进出程度的度量。它的存在,影响着产业内在的厂商、潜在进入者,和整个行业的运行。对于行业内的现存厂商来说,进入壁垒无疑提供了一种保护。这种保护的结果,是使已有厂商能将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成本之上来销售,是已有厂商可以将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并长期获取垄断利润,是较之那些新厂商而言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承担的成本。总之进入壁垒可以为行业内的在位厂商带来超额利润,而那些潜在进入者要为进入付出一定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分析,进入壁垒在决定行业内企业的数量、规模分布、运行情况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对潜在进入者的资质进行甄选,将不具备条件者拒之门外,将新鲜力量引入行业内,促使在位厂商加快规模扩张、产品更新的速度,以保持现有的优势地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维持了市场活力,决定了市场竞争的方向和激烈程度。
另外,根据曼(Mann)对1950年到1960年美国企业进入壁垒与行业平均利润率间关系的研究,发现行业的进入壁垒越高,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越高。二者的正相关表明,不同产业间进入壁垒的高低,代表了一种产业吸引力。
中国饭店业自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的发展起来。是旅游业对外开放较早的行业,较之其他一些老的工业部门,较少有计划经济色彩,基本形成了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的局面。但整个行业的利润率较低,竞争异常激烈。一些学者对中国饭店业的产业现状进行了概括:邹统钎认为,我国饭店业的行业集中度过低,规模不经济;随着饭店集团化的深化,会经历一个从过度竞争向垄断竞争的转变过程;张辉、秦宇、厉新建认为,我国饭店业的市场主体是二元性的。一种是缺乏经济独立性,大多与政府部门或工业企业有着或行政或经济的隶属关系;另一种则是独立、健全的竞争主体。他们将这个市场上的竞争简练地描述为: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并存。
作者认为目前中国饭店业正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局面中。它的某些特点超出了传统经济学所能解释的范畴。纯粹套用经济学的框架理论不足以解释现状。它独有的二元性竞争主体、它正经历着的制度转轨、它发展20多年来形成的某种“路径依赖”,都是在分析产业现状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所以,在分析我国饭店业内的过度竞争以及竞争不足的现象时,除了对饭店业行业壁垒的分析外,还应考虑利益主体的投资冲动、外资的大规模进入、饭店行业的本质特征、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选择的超常规发展道路、饭店建设的背景及竞争主体等多种因素。
我国饭店业并非一个发育成熟的行业。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政策法规方面的变动更新、外资及民营等独立竞争主体介入对国内二元性竞争主体结构的冲击、消费者意识的不断发展成熟、本行业内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加之入世后与国际市场的大规模接轨,都表明,它正处于行业的上升和成熟时期。所以,饭店业的壁垒结构属于转轨时期特有的“非常规壁垒结构”。这种壁垒结构显然因为其特殊的产业背景而与传统进入壁垒有着很多内容上的不同。杜江、戴斌在《中国饭店业市场壁垒研究》中将中国饭店业的市场壁垒划分为:技术性/生产要素壁垒、结构性/在位厂商行为壁垒、制度性/政府行为壁垒、文化/社会行为壁垒四类。从我国饭店业的产业发展阶段和特征来看,此种划分比较科学和完善。例如上面提到的诸如“利益主体的投资冲动”等,在其分析中被归入了“制度性壁垒”的范畴。
随着饭店业的不断发展成熟,“非常规壁垒结构”会发生变化。处于成长上升时期的产业并没有坚固地建立起进入壁垒,它会随新进入企业的不断创新而改变。当行业结构规范后,就会形成行业特有的“常规性壁垒结构”。
关于市场竞争,经济学家们有一个很好的比喻—— “自然选择”。发生不同物种间选择的起因,在于资源的稀缺性。进入壁垒,可以看作是进行选择的一种淘汰机制,而选择的最终标准,应当是消费者的反应程度,也即市场接受度。
同时,自然选择当然不仅仅由竞争淘汰机制来推动。自然界中,选择过程是由再生产过程中的“随机误差”推动的。在现实的市场中,这种“随机误差”就是创新。进入,常常是把新的创新引入市场的工具,进入的威胁也是逼迫原有企业更加迅速地进行创新的动力。而在另一种情况中,创新可以被用作打破或者说绕过进入壁垒的最佳武器。
格罗斯基(Geroski)曾把行业新的进入者分为“模仿性进入”与“创新性进入”两种。当一个行业的产品界定清楚,消费者嗜好稳定,生产技术成熟时,市场的确定性会使行业的进入壁垒建立的清楚且坚固。这时,模仿性进入者可以使整个产业更加完善,但是却不会对市场结构或市场演化过程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性”的新进入者在产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竞争,通过推出某类产品的全新式样,起到自然选择过程中突变所起的作用。当一个行业很年轻,它的界限常常模糊不清,消费者意识正在成长中,大多数生产者还需全面开发和完善产品的各方面性能。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进入壁垒难以坚固地建立下来。这种情况下,创新性的新企业可能会迅速发展。因为它们把多样化和变化引入了竞争领域,它们能够对市场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我国目前的饭店行业中,作者认为“创新性”的进入会比“模仿性”的进入更有意义,同时也更经济有效。
创新性的进入当然要由独立、健全的竞争主体发起。于是,“塑造市场主体”成了当前饭店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一,是对现有市场主体中不独立者进行改造,使其朝着独立经济主体的方向发展;其二,是积极引入外资、民营资本,使饭店产权主体多元化,其目的之一,是因为多元化的进入主体是对饭店业市场现存状况的冲击,也是一股更新鲜血液的注入。
创新性进入主体的进入能够将多样化和变化引入行业内部。它们的进入威胁也是逼迫原有饭店企业更加迅速地进行创新的动力。应该说,我国饭店业发展的余地还很大。这些创新会面临市场的考验。优胜劣汰之后的胜利者会使整个行业日益成熟。饭店业的常规性壁垒结构终会建立起来,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刷新。
目前存在于饭店业内的一些主体,只拥有抵御外来入侵者的进入壁垒,而缺乏核心资源和保护核心资源的资源位障碍。这样的企业在面对多元化进入或面对创新性进入时,就会暴露出自身竞争能力的脆弱;而对于那些只拥有保护核心资源的资源位障碍而不具备进入壁垒的进入者来说,这个行业目前的情况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进入壁垒并没有坚固地建立,大量的市场空白有待填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创新性地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革,不失为一种好的进入方式。
[1]Birger Wernerfelt,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5,Issue2,171~180.
[2]邹统钎.饭店战略管理理论前沿与中国的实践[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3]王迎军.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8(1).
[4]杜江,戴斌.中国饭店业市场壁垒研究[J].中外酒店,2001(3、4).
[5]张辉,秦宇,厉新建.对我国饭店业竞争现状的深层思考[J].旅游学刊,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