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2010-08-15 00:43:31余后荣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判断能力会计准则会计专业

余后荣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的逐渐完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出现许多现有准则、制度中尚未做出规定的新事物、新现象,需要会计人员自己解决处理。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1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20项具体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没有较大差异。对于此次会计体系大范围的变革,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则性导向(会计体系的建立有原则性导向和规则导向两种类型)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且会计职业判断是原则导向会计体系的必然要求。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是介于规则导向型和原则导向型之间的,类似于现在有些学者倡导的目标型会计体系。准则中对许多同类经济业务事项提供了多种会计处理方案,大大增加了公允价值使用频率,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已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涵义和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依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性。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执业经验之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

(2)主观性。作为一种判断本身就具有主观性。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会计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比如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消耗方式自行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但是使用不同的方法会输出不同的结果,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贴近实际,只能由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

(3)权衡性。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管理当局就会进行择优选择。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总是希望通过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更有效地维护和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所以说,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权衡的过程。

(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主观的东西,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它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受到会计人员某些自身特征、职业道德水准和政府会计管制水平的制约。

(5)风险性。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句话说,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判断技巧、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

会计职业判断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信息失真。我国目前会计职业判断的总体水平令人担忧,监管部门、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上存在一定的无知和盲目。无知表现在监管部门、企业和会计人员不重视会计职业判断,没有判断意识。盲目主要表现有:一是从众心态,会计人员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照搬其他企业对类似业务的处理结果;二是职业判断局限于会计专业范围之内,忽视了与之密切联系的环境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三是无原则地依附于企业领导,盲目接受领导的态度和看法,放弃应有的职业判断。当前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制度缺失,会计人员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利益驱动和继续教育严重形式化等。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在不考虑会计职业判断所处的外在环境情况下,会计职业判断的效果基本上取决于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因此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资料完整和真实,从而真正发挥新准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途径。

(一)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首先应当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和实施,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发展,会计人员必须由过去“照本(指会计制度)执业”向职业判断方向迈进。

(二)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掌握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判断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会计信息和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不仅限于会计专业知识,也需要掌握经济、管理、贸易、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已经和会计密不可分;随着会计行为复杂化、参与决策化,会计专业知识不仅局限于财务会计,还包含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等有关知识。在知识经济年代,由于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经济业务的大量涌现,会计处理、会计规则也在不断更新。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不进行知识的更新,就谈不上职业判断能力。因而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应成为每一个会计专业人员必备的素质。继续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提高会计人员知识能力的制度,但现在继续教育严重形式化。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必须改革当前的继续教育体制。只有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其职业判断能力才能提高。

(三)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会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积累执业经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修养必须通过不断训练、长期积累才能形成。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有理论不一定有经验。经验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也会使职业判断成为习惯。为此,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会计岗位终生不变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包括在不同的会计部门之间轮换,使会计人员成为会核算能管理的全才。

(四)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高尚的品格。职业道德依赖人们的信念、习惯以及教育的力量维持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合理程度也取决于这种以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自律程度。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当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时,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会计人员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猜你喜欢
判断能力会计准则会计专业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1:10:56
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 09:35:09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提高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1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