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
——感悟《陈情表》中的至真孝情

2010-08-15 00:51◆刘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23期
关键词:陈情表李密孝心

◆刘 卉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三步走
——感悟《陈情表》中的至真孝情

◆刘 卉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论述了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三步走式”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感悟《陈情表》中的至真孝情。“三步走”即:第一步,以“情”为线索,解读文本,重在启发;第二步,以“情”为牵引,拓展迁移,重在感悟;第三步,以“情”为基点,关照现实,重在升华。

三步走 至真孝情 解读文本 拓展迁移 关照现实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篇表文彪炳史册,它就是李密的《陈情表》。凭借着这篇表文,李密成功说服了晋武帝,使其答应自己先侍奉祖母刘氏——尽孝,再出来做官——尽忠。时光荏苒,大浪淘沙,这篇表文经受住了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时至今日,仍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动人芬芳。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李密那片至真至纯的孝情。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其《宾退录》中说:“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体验和感悟孝情,从而让他们获得心灵上的启迪和震撼,进而提升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素养呢?我采取的是“三步走式”的教学方法。

第一步——以“情”为线索,解读文本,重在启发

《文心雕龙·章表》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那么《陈情表》中作者是如何陈述自己对于祖母的至真至诚的孝情的呢?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立足于文本,以“情”为线索,引领学生去体会。

李密述说自己对祖母的一片深情时,是将含蓄委婉地传达与直接抒发情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文章中找到这些相关的语句,并试作解读和分析。

作者先是从自己的身世遭遇写起,历述了年幼时的四重不幸:幼而丧父;母亲改嫁;年少多病;伶仃孤苦。然后以“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和“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来写祖母对自己深沉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长大成人之后对祖母的感恩回报,含蓄而委婉地传达了自己不能马上赴诏的心意。

接着在“陈情”的过程中,李密内心对祖母的真情挚意,如洪水奔流一般不可抑制,情至深处,如泣如诉,动人心扉,让读者不得不为母孙二人血浓于水的真情厚意而动容。

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作者直陈祖母与自己血肉相连不可须臾分开的实情。在体会这份情感的时候,我让学生试着来想象,能否将难以把握的内心情感,幻化为一幅画面,透过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他们回答道:先是于画面中看到了李密年幼无助渴望被疼爱的眼睛,在他身旁,是尽管羸弱但却坚定,以多病之躯,承担起母爱重任的祖母刘氏,画面逐渐虚化,如今的祖母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旁边则是业已成人,满腹忧虑,艰难徘徊于抉择之间的李密。最后学生们由衷地说,这样一幅画面怎能不让有情的读者心生恻隐之心,情随所动,感慨万千,深受感染呢!

又如,文章的第四段作者又直接抒情到:“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此处作者是以自己与祖母年龄的差距来写“尽孝之日短,尽忠之日长”。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举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文章《孝心无价》中的一句话“只是,天下的儿女啊,抓紧时间吧,趁着父母还健在的光阴!”,然后进一步引领,让学生体会,李密不就是想趁着祖母还健在的时候,尽自己的一片孝心,以免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吗?接着我又举到韩愈《祭十二郎文》的例子。韩愈和李密的命运很相似。他三岁就成了孤儿,十二郎与他名虽叔侄,实为兄弟,两人自幼相依为命。十二郎之死,对韩愈来说,最伤心的固然是他的匆匆早逝,而最痛心的还是韩愈的求官远离,为了一顶乌纱帽,连自己自幼相依的亲人离去,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这让韩愈十分悔恨。而李密为一份骨肉亲情宁愿舍弃高官厚禄,实为难能可贵。

李密身份特殊,是前朝旧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依然能够得到新朝新主的器重和赏识,对于当时那个时代的很多臣子来说何尝不是梦寐以求的一条捷径。面对“功名和亲情”的选择,李密毅然选择了后者,可见其一片孝心之真。

第二步——以“情”为牵引,拓展迁移,重在感悟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鉴赏,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和感受了李密的至孝真情,但因为时代的久远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学生对于这片真情的体会还说不上深刻和透彻。加之解读文本,学生更多关照的是作者,体会的更多的也只是李密对其祖母的那份孝心,缺乏自己融入其中的真实情感体验,尤其是在当下,更多的学生忙于学业,更多的孩子习惯于理所应当地接受父母的给予,往往忽视对于父母亲人的孝心和感恩。所以立足于文本,而又能拓展迁移,也是引领学生体会孝情的关键环节。

为此,在讲授之前,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拓展迁移的练习,要求他们感受《陈情表》一文的至孝真情,给自己的父母或亲人写一首小诗,或是最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句话,然后在课堂上开辟了一个环节——“亲人让我对你说”。

很多学生有感而发,把一句句打动人心的真挚话语,写给自己的父母,写给自己的亲人。有的学生写到:渐渐长大,渐渐体会到您的不易与艰辛,感恩的话语我不说,感恩的情意,我用余下的人生表达。还有的学生说道:总是你们给我最温柔的呵护,让我一步步走向成熟。今天,你们——发白了——齿松了,未来我将是你们的依靠,搀扶着、相依着、走向幸福。

为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做到情感的交流,我也精心的准备了送给父母的诗《上天啊我一定是你的宠儿》,在课堂上展示。

情到真处,很多学生都禁不住流下了泪水。课堂效果及学生反馈证明,这一环节的加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孝”的含义,唤起了他们对于亲情的一份感恩回馈。

第三步——以“情”为基点,关照现实,重在升华

经过前两步的铺垫,学生对于孝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但是我认为还只是停留在个人与小我的这个层面,突破个人异己私情,走向大我,才能提升人生的境界。所以第三步,要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走向社会、国家和民族,体会“为人孝道”是一种社会认同。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平时他们可能疏于父母的爱,对于孝道也没有特别的看重过、践行过,但是在感受过李密《陈情表》中的真挚孝情后,在真切的发自肺腑地向自己的父母家人表白自己的感恩之情后,我从学生们的讨论中听到是他们对于弘扬孝道的叫好和对将“孝”作为评价标准的称赞。

由现实引发开来,学生体会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核。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孝”将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要想真正成才,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步走,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热情参与,积极踊跃,整个课堂充满了的生命力和活力。此外,通过沟通和交流,感受和体悟,学生不仅为李密《陈情表》中的至真孝情所深深感染,而且他们反思了自我,认清了现在,心灵上受到了启迪和洗礼,而我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

猜你喜欢
陈情表李密孝心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排毒孝心汤
用爱和孝心撑起一个家
孝心歌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陈情表》新读
孝心痛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